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1-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形态、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MPP+诱导分化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细胞组PC12细胞形态完整,线粒体结构完整清晰;MPP+作用后,凋亡细胞数量增多,核固缩、碎裂明显,线粒体空泡化明显,部分细胞见凋亡小体形成;利福平作用后,随着利福平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程度及线粒体空泡化现象明显减轻,且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利福平可减轻MPP+所致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程度,推测可能是通过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来减轻MPP+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的凋亡,但其作用的具体途径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变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MPP+处理PC12细胞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暴露于不同浓度EPO后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与DNA断端原位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并采用荧光法观察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及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MPP+可以使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增高;同时PC12细胞内ROS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P+还可以明显地提高Bax/Bcl-2比值并激活caspase-3。而EPO可以抑制这些由MPP+引发的改变,并在1 U/mL时发挥最大保护作用。结论 EPO可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自身抗氧化和抗凋亡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钙蛋白酶在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样分化,然后使用MPP+处理神经元样分化的PC12细胞,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总钙蛋白酶和活化的钙蛋白酶的表达水平,使用钙蛋白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观察钙蛋白酶活化水平,使用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和MDL28170抑制钙蛋白酶活性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结果神经元样分化的PC12细胞经MPP+处理后总的钙蛋白酶水平保持稳定,但活化的钙蛋白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钙蛋白酶活性也逐渐增高,MPP+处理12 h后达到高峰。ALLN和MDL28170能够显著抑制钙蛋白酶活性,并减轻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钙蛋白酶抑制剂也能够明显抑制MPP+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钙蛋白酶参与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丹(ES)对培养的PC12细胞增殖和形态学的影响及其诱导PC12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浓度MPP+和ES分别干预PC12细胞24h,利用TUNEL染色、流式细胞仪、电镜检测观察其结果.结果①1 mmol·L-1MPP+组细胞数明显下降并有形态学改变;而0.03 mmol·L-1ES组细胞数就明显下降和有形态学改变,以0.01 mmol·L-1组最明显.②MPP+和ES均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电镜下0.06mmol·L-1ES组有较多凋亡细胞和少量坏死细胞.结论ES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对体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MPP+损伤PC12细胞制备氧化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莱菔硫烷加入培养基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后续实验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莱菔硫烷组(B)、MPP+损伤组(C)、莱菔硫烷预处理+MPP+损伤组(D).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不同浓度莱菔硫烷预处理PC12细胞活力变化及不同分组PC12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组PC12细胞中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分组PC12细胞内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醌还原氧化酶1(NQ0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组细胞存活率(98.70%)与MPP+(500μmol/L)组(58.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83,P<0.05),D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C组细胞凋亡率升高,D组细胞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莱菔硫烷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减低.C组Nrf2、HO-1、NQ01蛋白表达下降,D组Nrf2、HO-1、NQ0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莱菔硫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莱菔硫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福平(RFP)对鱼藤酮(Rot)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活性、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AWm)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利用Rot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应用不同浓度RFP(100、200、300 μmol/L)预先干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ROS生成量、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ψm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2.5 μmol/L Rot可使PC12细胞活性降低.ROS生成、△ψm去极化程度和细胞凋亡率增加;100、200、300 μmol/L RFP预处理对上述变化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结论 RFP可能通过稳定△ψm、降低细胞内ROS生成来对抗Rot对分化PC12细胞的损伤,且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可抵抗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在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研究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HOECHST33258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药物对PC1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mRNA的改变.结果①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胰岛素可以抵抗此凋亡作用;②以上两种处理,均未见到胰岛素受体mRNA的改变,推测胰岛素受体的自身磷酸化有改变.结论胰岛素可以抵抗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沈伟  孙圣刚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5):281-283,287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C或MPP 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PP 浓度为10μmol/L时建立多胺神经元凋亡模型;MC 100 μmol/L预处理可明显升高MPP 处理的PC12细胞活性;MC MPP 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PP 组(P<0.01),但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MC对MPP 诱导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已表明利福平能在体内、外实验起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尽管介导这一效应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提示利福平可能是通过拮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作用。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和分析其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和地点:本实验是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进行的随机重复测量的细胞实验。 材料:PC12细胞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实验室馈赠。MTT购自美国MB chem.公司。鱼藤酮,利福平,罗丹明123,DCFH-DA,Hoechst 33342及Annexin V-FITC 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和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中国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方法:PC12细胞经100 ng/ml 7S神经生长因子处理九天成分化细胞后培养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中,并孵育在含5% CO2的37 ℃培养箱中。隔天更换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处理条件分成六组:对照组(常规加培养基)、利福平组(300μmol/L利福平作用26h)、鱼藤酮组(2.5μmol/L鱼藤酮作用24h)和三组利福平预处理组(先分别给予100, 200 and 300 μmol/L利福平预处理2h,然后2.5μmol/L鱼藤酮再作用24h)。 主要结果测量:(1)MTT检测细胞活性;(2)Hoechst 33342核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3)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量经罗丹明123标记的线粒体膜电位;(4)流式细胞仪分析DCFH-DA标记的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和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 结果:鱼藤酮诱导分化PC12细胞凋亡增加同时伴有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丢失、活性氧生成及谷胱甘肽耗竭;当细胞经过100, 200 and 300 μmol/L利福平预处理后,鱼藤酮诱导的这一线粒体功能障碍能够被利福平以剂量依赖方式所阻断。 结论:利福平预处理的分化PC12细胞能够通过减轻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阻断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C)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10、50、250、500μmol/L)MP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选择最适当浓度的MPP+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MPP+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0、10、50、100、200μmol/L)MC预处理后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的活性,以此筛选出具有最佳保护作用MC浓度建立MC+MPP+组;用电泳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检测MPP+组、MC+MPP+组细胞的凋亡率,以及此2组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1)在MPP+为10μmol/L时可见细胞凋亡最典型的梯状DNA条带,以此浓度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MPP+组);用100μmol/LMC预处理的MPP+组细胞活性最高(P<0.05),以此作为此后实验用MC浓度。(2)MC+MPP+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mRNA的灰度比值分别为(22.83±2.10)%及68.08±1.14,极显著低于MPP+组的(45.89±2.28)%及86.50±1.43(均P<0.01),但仍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1.05±1.02)%及53.75±1.23(均P<0.05)。结论MC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mRNA表达保护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巴胺(DA)神经元诱变剂对细胞内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的影响及其细胞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MPP+、特异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抑制剂lactacystin及H2O2处理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株与N2a细胞株16 h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比较三种诱变剂对这两种细胞株作用的差异.在PC12细胞中加入不同终浓度的lactacystin处理24 h,MTT方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10μmol/L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结果 经三种诱变剂处理后,MPP+和lactacystin选择性地诱发PC12细胞内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且以lactacystin的作用更为显著,N2a细胞则无明显的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H2O2作用于PC12细胞的效应与MPP+相近,但仅引起N2a细胞内少量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经lactacystin处理后的PC12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5 μmol/L、10μmol/L和20 μmol/L lactacystin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5%±2.1%、49.3%±3.2%和31.2%±2.8%(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lactacystin处理后PC12细胞早期出现凋亡细胞,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 特异性UPS和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剂选择性作用于DA神经元,诱导细胞内泛素化α-synuclein聚集,终使细胞发生凋亡,而以氧化应激为主要损伤途径的诱变剂的作用则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4-3-3蛋白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的影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 )-14-3-3 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2000转染PC12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C12细胞中14-3-3蛋白、Bcl-2 蛋白, 和BAD蛋白的表达;然后分别用MTT法、酶标仪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活力、caspase的活性及PC1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将pcDNA3.1( )-14-3-3质粒转染PC12细胞3周后,14-3-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2)MPP 诱导PC12细胞存活率的下降是剂量依赖性的,当MPP 的浓度达100 μmol/L时,PC12细胞的存活率丧失约50%;(3)caspase 的活性随着MPP 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MPP 浓度到达100 μmol/L时caspase的活性也到达最大值,而当MPP 浓度超过100 μmol/L时,caspase的活性急剧下降;(4)用100 μmol/L 的MPP 处理PC12细胞24 h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为26.5%,14-3-3蛋白的过表达使PC12细胞的凋亡率下降到8.6%;(5)用100 μmol/L MPP 处理PC12细胞后,Bcl-2蛋白的表达趋于下调而BAD蛋白的表达上调,14-3-3蛋白的过表达能显著的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而使BAD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14-3-3蛋白过表达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下调BAD蛋白的表达,减少了MPP 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些结果可能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250μmol/L的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实验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MPP+组,IGF-1+MPP+组和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再分为:(1)空白对照组;(2)MPP+组;(3)IGF-1组;(4)IGF-1+MPP+组;(5)MPP++LiCL组;(6)IGF-1+MPP++LiCL组。孵育24h后采用AO-EB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孵育4h之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hospho-GSK-3β蛋白表达。结果(1)100nmol的IGF-1对MPP+处理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减少了MPP+所致的细胞凋亡。(2)LiCL起到了与IGF-1相似的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3)总GSK-3β含量各处理组没有太大改变,但磷酸化的GSK-3β含量IGF-1组高于与MPP+单独处理组。结论IGF-1可减少MPP+所致的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与上调磷酸化的GSK-3β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50μmol/L的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细胞模型。实验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MPP+组、IGF-1组、IGF-1+MPP+组、IGF-1+MPP++LY294002组。孵育24 h后采用AO-EB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孵育4 h之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1)100 nmol的IGF-1能够显著抑制MPP+所致的细胞凋亡,对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总Akt含量蛋白表达水平各处理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的Akt在IGF-1+MPP+组表达高于MPP+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 IGF-1可减少MPP+所致的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与上调磷酸化的Akt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受体磷酸化增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抗MPP 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胰岛素受体(IR)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胰岛素抗MPP 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IRmRNA的基因表达,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测定相同条件下IR的蛋白表达,应用IR自身磷酸化的特异阻断剂HNMPA-AM3,通过MTT法观察PC12细胞生存率的改变、瞬转IR质粒后再次观察细胞生存率的改变及进一步通过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IR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IR磷酸化程度的变化与细胞生存率的变化有关,HNMPA-AM3可阻断胰岛素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IR可增强胰岛素的抗凋亡作用。结论:IR磷酸化增加可抵抗MPP 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左旋多巴(L-dopa)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中用不同剂量的pergolide和L-dopa干预对MPP 所诱导的PC12细胞的影响。观察不同时点PC12细胞活力。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含量及细胞凋亡数。结果:0.01ìmol·L-1pergolid提高MPP 损害的PC12细胞的生长,细胞活力升高。0.01和0.1ìmol·L-1pergolid提高MPP 损害后的PC12细胞TH蛋白含量,减少该细胞的凋亡数。0.1ìmol·L-1L-dopa提高MPP 损害后PC12细胞的活力。随剂量递增细胞活力递量;当达1000ìmol·L-1L-dopa时细胞活力减少最明显。结论:提示小剂量pergolid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则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14-3-3蛋白过表达减轻MPP+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4-3-3蛋白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pcDNA3.1(+)-14-3-3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C12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14-3-3蛋白细胞株;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酶标仪分别检测14-3-3蛋白过表达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力、凋亡率和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 14-3-3蛋白过表达显著增加PC12细胞SOD活性[质粒转染组(9.13±0.41)U/mg,MPP+组(6.45±0.52)U/mg]和GSH-Px活性[质粒转染组(89.66±3.42)μmol/mg,MPP+组(82.73±4.15)μmol/mg]、增强细胞活力[吸光度(A570):质粒转染组0.78±0.06,MPP+组0.54±0.07]、抑制细胞的凋亡(质粒转染组11.87%±3.26%,MPP+组36.30%±2.39%).结论 14-3-3蛋白过表达对MPP+的毒性有保护作用,这是通过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MTT法,体外观察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存活率改变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15、30、45、60μmol·L-1)对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随着依达拉奉浓度的增高,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坏死及凋亡的程度降低。结论: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活化素A对MPP^+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人活化素A(rhAcT)对MPP+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MP+或活化素A,L-deprenyl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评价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预先给予rhAcT和L-deprenyl的两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MPP+损害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强于损害组,同时两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rhAcT和L-depreny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hAcT和L-deprenyl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的发生,而对MMP+所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对百草枯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百草枯(PQ)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测定PC12细胞凋亡百分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EGb76120,40μg·mL-1可明显减轻PQ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EGb761可使细胞活性增强,降低凋亡百分率,减少细胞凋亡数目,抑制细胞MMP的下降。结论:EGb761对PQ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Q引起的细胞MM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