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2-03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32例。结果 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动脉瘤,26例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其中2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但须术前充分评估支架植入后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对血管走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不同栓塞方法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根据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观察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栓塞技术的致密栓塞率情况:3D-GDC为75.0%,双微导管技术为85.7%,球囊辅助技术87.5%,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85.7%。所有患者随访1 a ,其中20例CTA 复查,30例DSA 复查,均未发生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特点,采用双微管技术、球囊或支架辅助技术可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均经DSA确诊,并行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2例。未发生血管内治疗技术相关并发症。GOS5分7例,4分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其中16例采用先放置支架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瘤腔进行栓塞,另外3例是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栓塞。结果11例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闭塞95%以下,支架到位均满意,载瘤动脉保持通畅。结论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联合使用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随诊证实。  相似文献   

5.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宽颈动脉瘤是目前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的共同难点。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血管内支架的优点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干扰瘤内血流模式;为新生内皮提供支撑。更易控制、更柔软以及微支架的进一步研制有助于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2016年7月-2020年7月经DSA诊断的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评价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技术指标采用术后即刻DSA Ray...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动脉瘤致密栓塞18例,栓塞>90%4例,行双支架植入技术l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22例,时间3~36个月,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亦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使用LEO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支架辅助43例,双微导管技术辅助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3例(76.8%),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8.9%),中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10.7%),死亡2例(3.6%);64个动脉瘤中61个行血管内治疗,其中致密栓塞51个(86.3%),90%栓塞8个(13.1%),部分栓塞2个(3.3%),3个动脉瘤未治疗.结论 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提高单纯弹簧圈栓塞的致密率、栓塞率,且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14例,90%以上栓塞4例,90%以下栓塞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球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后改善。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复查CT血管造影示32例无显影,2例部分复发,无出血等发生。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瘤体瘤颈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45个)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16例患者行动脉造影或MRA随访。结果术后即刻栓塞程度:0级栓塞12个,1级栓塞22个,2级栓塞9个,3级栓塞2个。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其中4例为血栓栓塞并发症。平均随访7.8个月,mRS 0分31例,1分5例,2分3例,3分2例,4分2例,5分1例。2个动脉瘤再通,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事件是主要并发症,抗血小板凝集不充分可能是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平行式方法栓塞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达到致密栓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夹闭术治疗的10例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个。结果 10例动脉瘤夹闭完全,其中5个动脉瘤内弹簧圈术中全部或部分去除,5个动脉瘤内弹簧圈予以保留。术后CTA或DS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1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8例,4分1例,3分1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GOS评分5分9例,4分1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造成脑梗死);随访期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夹闭术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共19个动脉瘤)患者资料。栓塞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口服或肛门给药,术中常规体内肝素化。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价栓塞效果。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日,持续6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持续3个月)。临床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级属预后良好。结果 17例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技术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完全填塞。在栓塞治疗中有2例(11.8%)患者发生颅内血管栓塞,经微导管注入替罗非班5~10 m L后血管再通。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因急性心梗死亡。存活患者预后mRS 0分5例,1分3例,2分6例,3分1例。预后良好率88.2%。无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良好的栓塞效果,但围手术期风险及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4.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使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症、存在问题、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置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结果以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10例完全闭塞,8例闭塞90%以上,1例闭塞90%以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3例完全闭塞,3例闭塞90%以上。结论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宽颈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进行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5例破裂动脉瘤,2例未破动脉瘤。治疗时,选择工作角度后,首先将辅助微导管成功超选至载瘤动脉远端血管;然后将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内,在微导管的辅助下通过小心填塞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待动脉瘤栓塞满意后小心撤除微导管。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例Ⅱ级栓塞。出院时,GOS评分4分1例,5分6例。术后6个月,4例复查DSA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瘤腔未见明显显影,动脉瘤未见明显复发;2例电话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微导管辅助栓塞作为破裂急性期或者伴有载瘤动脉明显狭窄和迂曲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2004 ̄2005年间使用颅内支架(Neuroform,Boston公司)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予全身肝素化。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成功放入颅内支架,动脉瘤完全填塞10例,3例瘤颈残余,无死亡。结论颅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对常规手术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瘤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19例支架植入成功,其中12例取得完全栓塞,3例瘤体仍显影,4例瘤颈残留。术中支架放置失败1例,异位放置1例,术中血栓形成1例。结论Neuroform支架是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4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微导管选用Tracker、Excel或Prowler系列,栓塞剂选用GDC或EDC。结果术中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8例,动脉瘤破裂2例,弹簧圈落入载瘤动脉4例。无死亡。结论娴熟的微导管技术和术前仔细研究动脉瘤结构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实施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填塞优良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钨丝微螺旋圈(MDS-N)栓塞治疗16例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方法 经股动脉Seldinger's法穿刺,用MDS-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结果 16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4例,次全栓塞2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使用MDS-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