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肺隔离时行单肺通气(OLV),不同通气方式对病人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 I-II。随机分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4-6mmHg)A组(n=20),正常潮气量B组(n=2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后20minT1,单肺通气后4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A组T1与B组比SpaO2、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加PEEP后SpaO2、PaO2、升高,T2、T3与B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循环稳定,B组气道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采用小潮气加合适的PEEP模式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分压,对气道压、循环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胸外科非肺部手术行单肺通气期间对病人血气和循环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的病人,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2—3)mg/kg,司可林1.5mg/kg作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右侧双腔气管导管。用吸入1.3—2.0MAC的七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于双肺通气(TLV)30min,右侧单肺通气(OLV)15min,30min,60min测定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右侧OLV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较TLV30min时明显下降(P〈0.05),但绝对值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其他参数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在右侧OLV期间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肺内分流有影响,对机体HP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ne lung ven tilation,OLV)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A 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潮气量均采用10m l/kg、呼吸频率12次/分。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病人均先采用OLV1(VT=10m l/kg,f=12次/分)通气30分钟,后改为OLV2(VT=8m l/kg,f=15次/分)通气30分钟,最后改为OLV3(VT=6m l/kg,f=20次/分)通气30分钟。在OLV前以及每组通气30分钟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Ppeak(气道峰压)、R aw(气道吸气阻力)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Ppeak及R 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PaO2及PaCO2在OLV1、OLV2组无显著性差异,OLV3时PaCO2则增高(P<0.05),呼吸力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OLV2(潮气量8m l/kg、呼吸频率15次/分)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相对其他两组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小潮气量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40例胸内科手术患者在实施麻醉后采用的单肺通气方式,分析PIP、动态肺顺应性、气道吸气阻力、呼吸作功WOB和动脉血气(PaO2、SaO2、PaCO2)等参数的变化值。结果采用单肺通气时,PIP和Raw与WOB明显上升,Cdyn值下降明显。PaO2数值下降幅度大,而在使用小潮气量中PaCO2的数值有明显上升。在手术结束后数值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小潮气量对于血气的影响最小,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单肺通气麻醉患者的术后主观体验以及肺功能评价。方法 60例接受大容量肺灌洗术的尘肺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n=30),顺序麻醉诱导,在喉镜明视下支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间断静注罗库溴铵15~20mg。对照组术中单肺采用容量控制模式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4次/min,吸呼比I:E=1:2,气道压<4kPa;实验组单肺采用6~8m 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吸呼比I:E=1:2,气道压<2.5kPa,PEEP0.8~1.0kPa。比较两种通气方式下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数值以及改良呼吸困难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术后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下降(P<0.05);实验组的FEV1%、FEV1/FVC、PEF25%三项指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aO_2都有增加,但实验组的增长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aCO_2都下降,而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都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的手术中采用一系列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远期效果优于定容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单肺通气麻醉的呼吸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肺通气 (OLV)可以防止血液及分泌物溢入健肺 ,并使手术野保持相对清晰 ,有利于手术操作。我院开展单肺通气麻醉多年 ,效果满意。现将近年的 2 0例单肺通气麻醉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择期施行胸科手术的病人 ,其中食管癌 8例 ,肺癌 9例 ,纵隔肿瘤 3例。年龄 5 0~ 72岁 ,体重 (64 .70± 11.12 )kg ,ASAⅠ~Ⅱ级。术前心功能正常 ,肺功能基本正常。1 2 麻醉诱导 术前 3 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或东莨菪碱 0 .3mg。患者入室后先行T6~ 7穿刺置管 ,开放静脉后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驱动压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保护效应。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组和P组,每组20例。OLV开始后,两组均使用小潮气量5 mL/kg和呼吸频率12~16次/分;C组采用固定PEEP 5 cmH2O,P组使用最低驱动压滴定个体化PEEP。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15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时的通气相关指标,包括驱动压(驱动压=平台压-PEEP)、肺顺应性、PEEP、气道峰压、氧合指数、肺泡死腔率、MAP和HR。在诱导后5 min(T0)和术后24 h(T5)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浓度。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2、T3时驱动压和气道峰压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两组肺泡死腔率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T5时血清SP-A、TNF-α和I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NRDS患儿80例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PS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疗效、血气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通气侧肺实施不同大小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不采用PEEP的OLV对照组;B组为OLV PEEP(5cmH2O)组;C组为OLV PEEP(8cmH2O)组。各组病例于OLV前、OLV后30min、OVL结束、恢复双肺通气后30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OVL30min及OVL结束时,B、C两组的PaO2较A组高,QS/QT较A组低(P<0.05);B、C两组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L期间通气侧肺实施5cmH2O及8cmH2O的PEEP可明显提高PaO2,减少肺内分流;5cmH2O的PEEP有利于手术操作,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重症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72例,按照肺部病变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及无胸肺部疾患组各24例,观察患者在平卧位时PEEP分别为0、3、6、9、12和15 cmH2O(1 cmH2O=0.098 kPa)条件下的IAP、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及胸廓顺应性(CTH)的变化,并分析IAP与PEEP、CL、CT、CTH的关系.结果 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重症患者IAP的影响: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COPD组(P<0.05);各组患者肺顺应性: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 COPD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AP与PEEP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92,P<0.01),IAP与CL、CT、CTH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83、0.64、-0.56,P均<0.05).结论 不同肺部病变状态下PEEP对IAP的影响不同,其中COPD患者影响较大,而ARDS患者影响较小;影响的大小与肺顺应性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各种突发性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突发性急性肺水肿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PEEP(15—25cmH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5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高PEEP机械通气治疗1—2h后,48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血压明显下降,SaO2上升,血气指标好转,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胸片示肺部阴影减少或消失,仅2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达96%。缩论高PEEP是治疗各种突发性急性肺水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4.21%,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苏俊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1902-190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气血指标及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72 h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0±3)次/min vs.( 26±3)次/min,(91±11)次/min vs.( 109±12)次/min,P<0.05],pH、Pa02、FV1、F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肺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治疗各种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经常规药物治疗,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观察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SaO2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较通气前明显减慢,平均动脉压下降,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下降,肺动脉压(PAP)下降,动脉血气中pH、PaO2、SaO2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甲泼尼龙能迅速纠正低氧血压,改善心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3年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插管率、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插管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氧分压低于实验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插管率为15.00%,而实验组插管率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较好,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34例次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7例次。无创通气组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组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有创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病例血气分析,记录医院获得性肺炎、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1)两组均可明显改善血气,有创通气组的入院后2日血气改善明显优于无创通气组(P<0.01);(2)两组均可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组的入院后2目的APACHEⅡ评分小于无创通气组(P〈0.01);(3)无创通气组的住院费用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有创通气组(P<0.01)。结论 无创有创正压通气均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无创通气可减少住院费用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n=20)和NIPPV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NI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NIPPV组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的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常规疗法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