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5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50例和宫颈癌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级,均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比较阳性率、DNA负荷载量及感染持续时间等。结果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68.57%显著高于癌前病变36.00%,癌前病变显著高于宫颈炎8.00%,P<0.05;宫颈癌病毒载量及感染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和宫颈炎,且癌前病变又显著高于宫颈炎,P<0.05;癌前病变级别越高,病毒载量越高,感染持续时间越长,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加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可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加强检测利于防治措施的尽早开展,研究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东省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山东省不同年龄和地区女性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新一代杂交捕获法,对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集的63 349例宫颈拭子标本,进行14种hrHPV检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结果共检出hrHPV感染阳性者10 176例,阳性率为16.1%。不同年龄分布显示,总的hrHPV阳性率呈不对称双峰分布,以25岁组最高(26.7%),随后的25岁~34岁组阳性率(16.3%)明显下降,35岁~44岁组(15.1%)最低,而45岁~54岁组和≥55岁组阳性率又略有升高,分别为15.5%和16.4%。不同地区阳性率比较,鲁西较高(22.8%),而鲁东(15.4%)和鲁中(15.0%)则较低;不同地区的年龄分布比较,除鲁东随着年龄增加而hrHPV阳性率逐渐下降外,其余地区与总的分布趋势一致。不同地区和总的hrHPV阳性女性病毒载量、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省不同年龄和地区女性hrHPV感染具有不同特点,这能够为本地区基于hrHPV的宫颈癌筛查,以及HPV疫苗接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增加宫颈发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风险。因不同型别HPV的致病性不一致,所以宫颈感染不同型别的HPV后其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同。由于HPV不同亚型间没有交叉抗体,HPV多重感染普遍存在。目前关于HPV多重感染是否会增加宫颈的患病率尚无定论,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影响尚无一致意见。本文结合近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将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与不同宫颈细胞学病变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研究病毒载量在HR-HPV阳性女性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接检的6337例宫颈细胞学和HR-HPV双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431细胞学判读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1284例细胞学判读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22例判读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HSIL)女性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HR-HPV阳性率在NILM、LSIL和≥HSIL中分别为6.3%、83.5%和92.4%,呈明显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阳性的NILM和细胞学检查异常(LSIL和≥HSIL组)女性在低、中和高病毒载量组中的分布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中和高载量组中,HR-HPV阳性的NILM女性呈明显降序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LSIL和≥HSIL女性呈明显升序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LSIL和≥HSIL女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同时,HR-HPV阳性LSIL和≥HSIL组的平均病毒载量,在<30岁组、30岁~49岁组、≥50岁组和总人群中,均要明显高于NILM组(均P<0.05),但LSIL和≥HSIL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不同病毒载量对区分细胞学筛查正常者和异常者有较好价值,但对LSIL和≥HSIL病变区分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11):82-85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接受的381例患者进行HPV和TCT检查,其中对两种检查均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病理活检。结果:381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18例HPV阳性患者,阳性率为30.9%。将381例患者分为5个年龄组,其中18~28岁年龄组的HPV阳性率最高,为44.0%。118例HPV阳性患者经检测共62例TCT阳性患者,符合率为52.5%,说明在宫颈病变中,HPV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CT。TCT检查阳性组和NLM组相比,高危型HPV和HPV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CT检查和HPV检测同时为阳性的62例标本进行宫颈病理活检。在各级别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与低危型HPV感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提高单一HPV亚型感染呈上升趋势,与多种HPV亚型感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检查阳性的62例患者,与最终组织活检结果对照,TCT检查LSIL诊断符合率为72.9%,HSIL的符合率为83.3%,SCC的符合率为100.0%。这说明在TCT检查阳性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病理活检的最后定性,联合应用后能够显著提高对宫颈疾病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结论:HPV-DNA联合TCT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效率,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除HPV的有效治疗方案,阻断宫颈癌演进,预防术后复发。方法:用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结果:西医从物理疗法发展到HPV疫苗的研究,但仍无彻底清除HPV的有效方法,复发率高;中医认为正虚邪侵,治拟内外合治,扶正补虚,清热利湿,解毒消瘕。相对价廉、副作用小、能清除HPV,预防C IN及防止复发,但疗效较慢;中西医结合则扬长避短,对有物理、手术治疗指征的宫颈癌前病变者,先予局部物理或手术治疗,再辨证施治:全身治疗以内服中药为主,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扶正祛邪,排毒消瘕;局部治疗以宫颈敷药,祛腐生新,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抗癌排毒,清除残存的HPV。结论:物理或手术清除宫颈局部病灶与中药清除HPV相结合,有望彻底清除HPV,达到预防、治疗HR HPV感染,逆转C IN及防止术后复发,阻断宫颈癌演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5,(8):24-26
目的:分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HPV)检测对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选取2400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妇女,均行TCT筛查。对218例TCT检查结果阳性者(ASCUS及以上)进一步行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在218例TCT检查结果阳性者中,T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0%,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84.6%,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100%。高危型HPV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癌前病变中占的比例分别为CINⅠ87.8%、CINⅡ91.6%、CINⅢ93.3%,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TCT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符合率为65.9%。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提高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何月王爱平陆晓红孟西娜顾燕芳 《中国性科学》2018,(12):37-3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18分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分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二代杂交捕获法高危型HPV DNA检测,任一项阳性召回行阴道镜检查和HPV 16/18分型检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随机选择10. 00%初筛结果阴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结果:初筛总阳性361例(18. 05%),其中单独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168例(8. 40%),单独液基细胞学阳性47例(2. 35%),二者均为阳性146例(7. 30%)。HPV 16/18检测阳性276例(76. 45%)。初筛阳性女性通过HPV 16/18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宫颈高度病变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 18%、53. 47%、24. 64%和95. 98%。仅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或者液基细胞学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可达18. 05%;初筛阳性后进行HPV 16/18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为13. 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初筛阳性患者开展HPV 16/18分型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以其特异、敏感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以此为基础 ,结合核酸杂交、酶谱分型、DNA芯片等技术 ,使人乳头瘤病毒研究手段日益增多 ,检测方法逐渐完善。就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阴道镜活检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2560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先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再做阴道镜活检,对比两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检测方案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HPV检测阳性343例,阴道镜活检阳性52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金标准对比显示,HPV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阴道镜活检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活检与HPV检测均对宫颈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单独应用的情况下,阴道镜活检具有更好的检出效果,但考虑到保证检测准确率,宜将两者联合应用。结论:阴道镜活检与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有良好效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并发感染的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480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检查结果呈异常的患者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480例患者中TCT检查检出54例患者涂片异常,检出率为11.25%;高危型HPV检测结果显示76例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呈阳性占15.83%;TCT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查异常患者经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79例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单纯TCT检查确诊率为77.14%,联合使用TCT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确诊率为96.2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液基细胞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并发感染的早期筛查率,对诊断宫颈癌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obas 4800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效果,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031例妇女,均采用Cobas 4800、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对HPV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结果.结果:103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CINⅠ级271例,CINⅡ级17例,CINⅢ级31例,检出率30.94%;Cobas 4800 HPV检测阳性率为40.35%(416/1031),灵敏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44.2%(434/983),PPV为11.06%(46/416),NPV为70.6%(434/615);而HC-2检测阳性率为38.70%,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49.8%,PPV为11.78%,NPV为77.5%,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CINⅢ患者Cobas 4800 HPV和HC-2检测结果灵敏度均为97.92%(47/48),一致率为95.83%(46/48)(Kappa=0.45);全部受检者中,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为93.11%(Kappa=0.73),其一致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和HPV感染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bas 4800 HPV检测与常用HC-2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其一致性较高,而Cobas 4800具有更广的HPV基因型检测范围,能够有效指导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有效方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及术后复发中的临床防治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及手术治疗患者60例,根据防治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防治,观察组联合中医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宫颈炎积分及RLU/C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宫颈炎积分、RLU/CO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V感染率、术后治疗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及手术治疗患者在西医防治基础上联合中医防治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宫保散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74例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EE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保散局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PV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86.49%和91.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和64.8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少HPV病毒载量,提高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与宫颈病变患者相关性,为宫颈病变患者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同收治的宫颈病变病人282例,其中包含55位慢性宫颈炎病人、65位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期病人、91位CINⅡ期病人和71位CINⅢ期病人,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R-HPV-DNA分型及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同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82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196例病人感染HR-HPV,阳性率为69.50%,HR-HPV亚型主要有HPV16和HPV18,其所占比例为30.61%和21.43%;CINⅠ~Ⅲ期的病人HR-HP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比慢性宫颈炎病人的都高(P0.05);但是CINⅠ~Ⅲ期病人HR-HPV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病毒载量病人的病变严重情况呈正相关。结论:HR-HPV和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的重要高危因素,本研究发现HR-HPV和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相关紧密,病毒载量和宫颈病变严重情况为正相关性,宫颈病变的高发度和HR-HPV感染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173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对术后6个月HPV转阴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正常组(60例)、CINⅠ级组(68例)、CINⅡ级组(59例)、CINⅢ级组(46例)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8.3%、63.2%、81.4%、95.7%。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个数等6项影响HPV转阴率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增加而上升,严密检测HPV有利于预警病情发展,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是HPV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ABC法对30例尖锐湿疣(CA)和30例宫颈癌(CCU)进行原位观察,分析对比两者浸润单一核细胞(MNC)的亚群组成、分布及活化状态。结果提示,两者局部免疫均受抑制,而以宫颈癌为甚。依此本文对不同类型HPV相关疾病的局部免疫反应状态及宿主对不同型别HPV感染的免疫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