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威胁人们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偏瘫是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拟通过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后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探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肉毒毒素治疗偏瘫后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毒毒素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肉毒素毒素治疗偏瘫后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的适应证,禁忌证,注射程序,临床疗效评定及疗效影响因素等问题,充分肯定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局限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肉毒毒素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肉毒毒素治疗偏瘫后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的适应证、禁忌证、注射程序。临床疗效评定及疗效影响因素等问题,充分肯定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局限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3.33%,康复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但针康组升高程度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临床疗效优于康复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59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时间为4 W.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积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其中以偏瘫运动障碍为突出,医学康复中的运动康复治疗是解决偏瘫的重要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促使其重返社会的前提.我科自2008年采用综合运动训练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予m CIMT,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72.43±8.22)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83.76±10.14)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48.92±5.4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60.42±8.57)m/mi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19±2.62)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 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禁服止痛药并予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神经生长素营养脑细胞、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刺肩痛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3]、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对肩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结论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肩痛症状、促进正常肩肱骨关节活动的协调性恢复、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并有望减少废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徐建军  刘美凤  赵勇 《山东医药》2010,50(22):73-74
目的比较Ponseti、Carroll疗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135例(186足)小儿马蹄内翻足患者,0-6个月者80足,〉6个月者30足。其中78例(110足)采用Ponseti疗法治疗(A组),57例(76足)采用Carroll疗法治疗(B组)。按Garcea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A、B组优良率分别为92.73%、93.42%,两组相比P〈0.05。A组年龄0-6个月者优良率为98.75%,年龄〉6个月者优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B组年龄6-12个月者优良率为100%,年龄〈6个月和年龄〉12个月者分别为92.3%、85.7%。结论 Ponseti、Carroll疗法均能有效的纠正小儿马蹄内翻足畸形。Ponseti疗法适用于年龄6个月以下的患儿,Carroll疗法适用于6-12个月的患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12月,我们采用中药熏洗加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42~78(56±1.65)岁,病程10~108 d。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44例,脑梗死36例;偏瘫位于左侧35例,右侧45例。排除因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病变等引起的肩痛,或有严重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康复期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针刺及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Fugl-Meyer(FMA)评分、Barthal指数(BI)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治疗后FMA,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进一步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以四肢联动训练,观察组在四肢联动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FMA-L)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每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FMA-L评分与FI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d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经过3周治疗,两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MA均有所改善。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上下肢FMA增分值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减分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6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及评估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前及康复结束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康复结束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前。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以其极高致残率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自1987年美国建立康复疗法数据库以来 ,康复疗法以其明显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而风靡全球。我院自 1999年 12月引进脑卒中康复疗法以来 ,共收住脑卒中偏瘫病人 48人次 ,除 1例入院后 2h死亡 ,1例于入院后第 2天自动出院外 ,其余 46例均予以康复治疗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治疗组 46例 ,其中脑出血 2 6例 ,脑梗死 2 0例 ,男 18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42岁 ,最大 81岁 ,平均年龄 61岁 ;住院时间最长 3 8d ,最短 6d ,平均 2 0 .5d。为我科 1997年12月— 199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青壮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4 5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5例 ,综合康复组 (C组 )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药物 +运动疗法 (PT) +作业疗法 (OT) +认知功能训练 +心理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 +脑神经促通仪改善脑循环 ;单纯康复组 (B组 )只接受 PT+OT治疗 ;单纯治疗组 (A组 )只接受单一药物治疗。结果  3个月后 C组较 B组及 A组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肢体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青壮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恢复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迫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包括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强迫运动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强迫运动组只采用强迫运动疗法.即限制健侧肢体运动,治疗期间健侧上肢穿戴吊带和夹板(即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动作程序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每天6h,每周5d。连续4周,不采用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即易化技术.以bobath方法为主.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每天2个单元(每个单元40min),每周5d.连续4周。功能评价采用简化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表(STEF)。结果:常规康复组治疗后FMA、STEF评分有明显提高(分别为26.3→34.1.38.6→41.4)(P〈0.05).CIMT组有更显著提高(分别为26.3→53.2,38.7→60.5.P〈0.01),且比常规康复组显著(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年龄、学历、性别和婚姻状况与运动想象能力的关系,为实施运动想象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符合标准的患者,用最新修改的运动想象能力问卷第二版(MIQ-RS)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期间给予指导,问卷当场收回。结果按学历和年龄分层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差异显著(P<0.05),而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层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同层次学历、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指导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康复治疗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照组采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NDT),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移动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速度,改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