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臂双骨折又称尺桡骨干双骨折,为儿科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6%-11.2%。由于前臂尺桡骨有旋前圆肌、旋后肌、旋前方肌附着,治疗比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则可出现成角、重叠、畸形或不愈合,导致前臂功能受限,甚至严重残疾。笔者在1998—2002年期间,通过手法复位加宽掌背侧夹板  相似文献   

2.
肖军华 《北京中医》2006,25(3):165-166
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在临床中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青少年发病占多数。当前臂发生双骨折时,极易产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必须使骨折正确对位,纠正上述4种畸形,才能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肘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 ,在防止骨折再移位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 6 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和对照组 31例 ,其中治疗组新鲜闭合性前臂双骨折采用手法复位 ,超肘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 ;对照组 31例采用手法复位 ,不超肘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 ,对照观察两组病例骨折再移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93.94 % ,对照组治愈率 74 .1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超肘关节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 ,对防止骨折再移位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8例桡骨上1/3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认为是前臂创伤中一种新类型骨折,其损伤机制和临床变位情况,既不同于孟氏骨折的任何一型,也不同于桡骨干中1/3、下1/3骨折和前臂双骨折,而是由一种向上并旋前的传导暴力所造成。由于骨折处恰在旋后肌附着点上,旋后肌的突然收缩致折端向前成角,及桡骨头后脱位,并形成向后移位的撕脱性折块。治疗上首选闭合整复,采用近折端对远折端的手法,术后小夹板固定前臂于中立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折顶手法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9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8 8~ 1998年 ,作者采用加大折顶手法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严重重叠移位 93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3例 ,男 81例 ,女 12例。年龄 5~ 15岁 ,平均 9岁。双骨折断端有明显重叠移位者 5 9例 ,双骨折单骨移位者 34例 (全部为桡骨移位 ,尺骨无明显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前臂旋后位外固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者172例,男104例、女68例;年龄1~16岁,中位数7.5岁。骨折端均有移位,前后移位39例,移位>1/2者31例;侧方移位38例,移位>1/2者34例;前后或侧方成角49例,成角7°~78°,中位数38°;旋转移位合并前后、侧方移位46例,移位均>1/2。受伤至就诊时间0.5 h至3 d,中位数4 h。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手法复位骨折后,掌背侧和桡尺侧各用2块小夹板固定,最后用直角托板固定患肢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90°位。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前臂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72例患者,失访2例,17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中位数6.5个月。170例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6~56 d,中位数46 d;复位固定后,28例骨折达到解剖复位,27例骨折前后移位残留>1/2,30例侧方移...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前臂双骨折在骨科最为常见,骨折后折端可发生重迭,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等畸形。治疗时必须正确复位并保持复位后的位置以及精心护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我院自1990~1998年11月共收治闭合性前臂双骨折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收到了满...  相似文献   

8.
曹谦  曹慎  杨韵琴 《中医药导报》2019,25(9):97-100
目的:观察旋后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的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旋后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130例移位的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时间与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5周。治疗期间发生骨折端再移位62例。治疗6周后随访恢复情况:优121例,良9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9例患者出现前臂旋前功能部分障碍。治疗后6~12个月再次随访恢复满意,移位骨折均有不同程度塑形,所有患者的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旋后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臂双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表现。方法:我院在2000年4月-2007年10月期间接诊中多以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引起为主,致使骨折。结果:运用于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前臂双骨折病例共210例12—36个月,通过手法复位或者复位后再移位,以及开放性骨折或不愈合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加内同定等方法,骨折均在6~16周愈合。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结论:治疗前臂双骨折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并掌握其骨折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前臂中、下 1/3双骨折在治疗方法进展方面的三种不同观点 :AO、BO、CO。提出针对前臂中、下 1/3双骨折移位规律共性来探求规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证实是今后前臂中、下 1/3双骨折手法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前臂中、下1/3双骨折国内外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前臂中、下1/3双骨折在治疗方法进展方面的三种不同观点:AO、BO、CO。提出针对前臂中、下1/3双骨折移位规律共性来探求规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证实是今后前臂中、下1/3双骨折手法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前臂双骨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非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双骨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非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封寄春,童继杰,张安祥江苏省泰兴市第四人民医院(225400泰兴)关键词:前臂双骨折,非手术治疗,意义前臂双骨折的治疗,是骨伤科临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一些同道及学者对前臂的创伤解剖、手法整复、固定及术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臂背对背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及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灵活运用手摸心会,扣挤分骨、折顶法,拔伸牵引,提按法等复位手法,复位后加分骨垫,塔形垫,平垫及夹板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到半年,46例中一例改手术治疗余45例均临床愈合,43例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2例旋后功能小于健侧10°,旋前功能无影响。结论:前臂背对背骨折是一种较难复位类型骨折,但只要方法得当,固定牢靠,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前臂远端双骨折在小儿骨科比较常见,我院从1990年开始采用拔伸提按复位法治疗此类骨折8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7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2.5~14岁;完全错位者62例,青枝骨折者25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因为间接暴力。骨折线位于同一水平面者80例,不在同一水平面者7例。2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先行局部浸润麻醉,令患儿端坐于方凳。前臂水平旋前位,两助手缓缓做持续对抗拔伸牵引。约5分钟后术者以双手四指环抱骨折近端,双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在牵引维持下进行反复提按,做提按手法时应配合折顶手法,不苛求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待骨…  相似文献   

15.
廖小波 《四川中医》2002,20(4):65-66
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类型前臂双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1例采用闭合复位自制超肘直角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16例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5例功能对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3天,17例经平均5年零4个月随访,功能优13例,良4例,结论:儿童特殊型前臂双骨折损伤机制特殊,力求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前臂超肘直角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合并桡神经损伤多为骨折移位或受牵拉所致,可以自然恢复,不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对前臂双骨折治疗的体会王铭甘肃省中医院(730050)前臂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前臂骨折的一半以上,多见于青少年。多因间接暴力损伤,直接暴力和扭转暴力损伤少见。在处理上难度较大。世界各国多主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难以克服的"后术苦"和"并...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284例临床分析解放军三二四医院骨科吴克坚,殷代昌,李英华,王晓勇前臂是骨折的好发部位,前臂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骨损伤。我科自84年以来,共收治前臂双骨折病人284例,现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84例中男183例,...  相似文献   

18.
Colles‘骨折固定体位的探讨(附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季 《中医正骨》1995,7(4):9-10
通过对临床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根据腕部解剖、生理及骨折后的病理特点,分析比较了56例Colles’骨折患者复位后分别采用腕掌屈前臂旋前位与腕背伸前臂旋后位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骨折再移位发生率后者明显低于前者;而功能恢复情况后者明显优于前者(P<0.01)。揭示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固定不仅利于骨折复位后的稳定,而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因此主张摒弃传统的腕掌屈前臂旋前位固定,采用腕背伸前臂旋后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对于儿童前臂双骨折移位严重 ,骨折端有背向侧方移位 ,临床上单纯采用常规的复位手法有一定的困难。经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 ,总结出以回旋分骨法复位儿童前臂中 1/3双骨折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8~ 14岁 ,平均 11岁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均以手掌着地 ,间接暴力所致 ;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 X线显示 :桡尺骨干双骨折 ,桡骨为锯齿状或斜形骨折 ,尺骨为短斜形骨折 ,桡骨远折端背面与近折端的掌面形成背向重叠 ,而尺骨远折端在背侧与近折端重叠。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