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摸清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分布、带毒情况及汉坦病毒的型别,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5年10月对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麟方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结果共捕获478只小兽,总鼠密度为3.4%,室外为3.31%,室内为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室外所捕小兽的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室内所捕小兽的46.91%,其次为小家鼠(30.25%),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9.49%。五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汉坦病毒,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汉坦病毒,阳性鼠肺Ⅰ型7只(占41.18%),Ⅱ型10只(占58.82%)。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9.02%、13.73%。共检测清洁级实验大鼠26批213只,其中阳性率为2.35%;SPF级大鼠78只,未检出HV抗体。结论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出血热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野鼠型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省野鼠型自然疫源地蚤类组成、优势蚤种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方法:选择云南省剑川野鼠型自然疫源地的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类调查。小兽与蚤类采集、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用4种分布型指数测定。结果:从所捕获的718只小兽体表采获蚤类昆虫74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科、8属、8种。褐家鼠是室内生境的主要小兽,齐氏姬鼠和大绒鼠是室外农耕地生境的主要小兽。室内生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小型兽类(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组成和分布,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3个乡镇海拔1 000~2 250 m的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空间范围,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小兽,梳捡体表寄生蚤,分类计数,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兽3 目4 科9 属17 种240只,主要是啮齿动物187只(占77.92%),其次是食虫动物51只(占21.25%),居民区小兽捕获率为1.58%,以小家鼠占47.37%(9/19)和褐家鼠占26.32% (5/19)为主要优势种;农耕区小兽捕获率为10.85%,以卡氏小鼠(23.08%)、斯氏家鼠(12.22%)、灰麝鼩(11.76%)、长尾大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相对较多。1 000~1 500 m低海拔地区以啮齿动物小鼠属和食虫动物麝鼩属为主,随海拔升高至2 000 m以上,啮齿动物姬鼠属和绒鼠属相对优势度增加。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居民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穗缘端蚤中缅亚种和方叶栉眼蚤相对较多,小兽平均染蚤率为7.08%,总蚤指数为1.53。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农耕区比居民区高,反之优势度居民区高于农耕区,居民区与农耕区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极为不相似;不同海拔带中小兽及其寄生蚤群落生态学指标无明显区别,不同海拔带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为中等相似。结论 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有家、野两型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和媒介分布,具有鼠疫的宿主和媒介基础,但总体上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不高,可认为干热河谷地区鼠疫风险不高,有待加强鼠传疾病及其宿主媒介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云南耿马鼠疫疫区革螨组成及种间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耿马鼠疫疫区室内及农耕区小兽体表革螨组成及种间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鼠形小兽组成简单,仅6种,黄胸鼠占优势;6种宿主小兽寄生革螨19种;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毒厉螨及纳氏厉螨存在种间正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水富市小兽与其体表蚤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为鼠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月在水富市4个乡镇海拔在300~1 500 m的居民区、农耕地和林地3种生态环境,选取8个样区,用笼夜法和5 m夹线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对小兽和蚤分类鉴定,并计算群落生态学指标。结果 共捕获小兽140只,隶属于2 目3 科 8 属11 种,优势种为针毛鼠(35.00%)、北社鼠(10.71%)和中国鼩猬(10.00%)。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区的捕获率分别为1.56% 、6.03%和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4,P<0.001),在3种生态环境中,居民区的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而生态优势度高于其他两种生境,农耕区和林区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均无明显区别。小兽物种丰富度在1 000~1 500 m海拔带最高为8种,3个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588~1.839,均匀度指数在0.764~0.945,生态优势度在0.172~0.271,3个海拔带小兽捕获率分别为4.36% 、4.43%和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P<0.001)。共检获寄生蚤41匹,隶属于4科5属7种,优势种为缓慢细蚤(36.59%)和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30.77 %),平均染蚤率为15.71%,总蚤指数为0.29。林区的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最高为4种,居民区蚤指数最高为1.357。在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带中,寄生蚤生态优势度均较低,在0.396~0.769之间。结论 水富市小兽与其寄生蚤生物多样性不高,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低,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比较单一有关。进一步开展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等媒介监测对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地区小型兽类的种类及分布,为研究人兽共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海拔区采用夹夜法调查小型兽类数量及分布。结果布放鼠夹2 120个次,捕获小兽155只,密度7.31%,其中高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8.24%,以锡金小鼠为优势种;中海拔区捕获动物10种,捕获率7.79%,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低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6.05%,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不同地区小兽的种类、数量及分布不同,小兽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高,黄胸鼠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王庭柱 《医学动物防制》2014,(3):317-318,321
目的对丹江库区不同环境鼠种群携带寄生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全。方法采用鼠笼法、鼠夹法捕获鼠类,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鼠群种类、鼠龄、性别鉴定和体表寄生虫调查。体表寄生虫搜集:将鼠提起尾巴置于清洁白瓷盘上方,由上向下用篦子梳理鼠毛以后搜集盘中的寄生虫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本调查共捕获各种鼠355只,有144只鼠体表携带寄生虫,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达40.56%;鼠笼法捕获活鼠寄生虫感染率高于鼠夹法捕获死鼠感染率(X^2=82.86)。结论鼠笼捕获鼠与鼠夹法捕获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不同。丹江库区鼠体表寄生虫携带率较高,存在传播相关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9.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市所辖四个区开展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了解我市是否存在鼠问鼠疫疫情。方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4区25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黄胸鼠占8.03%,臭购脯占4.42%。板齿鼠占0.21%。雌雄性别比为1:0.82。繁殖指数褐家鼠为0.41,黄胸鼠为0.55,臭鼢黯为0.14。以黄胸鼠最高,预示将来该鼠种的种群数量将会增长较快。472只鼠形动物中有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黄胸鼠染蚤率、蚤指数最高,分别为63.16%、3.80;褐家鼠为25.70%、1.01;臭购睹为15.0%、0.20。5种不同生境的捕鼠率为2.61%-15.42%。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68~2.59。25个调查点有10个点鼠带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458份。未检出阳性血清,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目前我市尚未发现鼠问鼠疫疫情,但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密度较高,存在鼠间鼠疫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小兽群落及小兽体表恙螨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匀度(J')和优势度指数(C')进行分析。结果:捕获小兽3313只,鉴定为7科14属21种。从3313只小兽双侧耳壳、耳窝共采获恙螨56150只,鉴定为3亚科13属109种。在松林生境、灌丛生境、农田生境及农舍生境中,松林生境采获的小兽及小兽体表恙螨数量最多,小兽总数1266只,构成比38.09%,物种丰富度(S=18)、多样性指数(H'=1.9032)、均匀度(J'=0.6585)最高,优势度指数低(C'=0.2164);小兽体表采获恙螨18625只,构成比33.13%,物种丰富度(S=94)、多样性指数(H'=4.3404)、均匀度(J'=0.9553)最高,优势度指数低(C'=0.2658)。而在农舍生境捕获的小兽及小兽体表的恙螨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则最低。结论: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小兽群落及小兽体表的恙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小兽宿主的生境结构及人为干扰程度直接影响恙螨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湛江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村民新鲜粪便,用直接涂片法及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虫卵,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法检查感染钩虫种类。结果粪检190人,虫卵阳性78人,总感染率为41.1%。检出3种肠道蠕虫卵,其中钩虫感染率25.8%,蛔虫感染率12.1%,鞭虫感染率10.5%,有2种或3种虫卵阳性率为6.8%;不同地点各虫感染率不同;钩虫以50—70岁人群感染率较高,蛔虫、鞭虫以20岁以下人群常见;女性的钩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药物驱虫后检获有十二指肠钩虫成虫、美洲钩虫成虫及雄性蛔虫,其中,十二指肠钩虫占钩虫比例87.4%,美洲钩虫占钩虫比例12.6%。结论湛江市农村人群感染蛔虫、鞭虫及钩虫常见,其中以钩虫感染最为严重。钩虫感染率较高与旱作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钩虫在该地钩虫流行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14.
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革螨性比及年龄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革螨的雌雄性比及生活史各期年龄构成。方法:现场分层抽样调查及常规分类鉴定,选择采集数量较大的革螨作为重点分析对象。结果:从21种、487只小兽体表检获革螨31种、1561只,有7种革螨采集数量较大,为主要革螨。主要革螨中,除贡山血革螨的雄性比例(5968%)超过其雌性比例(3468%)外,其余6种革螨的雌性比例(9091%~9818%)明显超过其雄性比例(145%~909%)。所有革螨均未采到幼虫,前若虫及后若虫的数量亦很少。结论:在多数革螨的自然种群中,雄性个体明显少于雌性个体,可能与革螨的孤雌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剑川县鼠疫疫源地不同生境小型兽类的构成及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7年间,在剑川县按鼠疫监测方案分室内、园地、耕地和灌木丛四种生境进行鼠疫监测,捕获小型兽类,根据形态学特征对小型兽类进行种类鉴定。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小型兽类的构成及群落多样性指数。 结果 剑川县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6属22种19 929只,平均捕获率在7.22%~11.17%之间。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园地、耕地、灌木丛3种生境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4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在1.036 4~1.291 5之间;均匀性指数在0.125 9~0.207 6之间;优势度指数在0.359 3~0.438 7之间;丰富度指数在1.243 9~2.099 6之间。群落相似性比较结果,耕地与灌木丛、灌木丛与园地、耕地与园地为极相似,室内与园地、室内与耕地、室内与灌木丛为中等不相似。结论 剑川县小型兽类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园地、耕地、灌木丛3种生境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群落多样性分析充分印证室内和室外的鼠疫防治措施和评价指标的区别对待,应根据不同生境不同多样性提出预警和措施,室内生境使用云南家鼠鼠疫防控策略,园地、耕地和灌木丛3种生境采用野鼠鼠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方法用鼠茏及鼠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分类鉴定其中的黄胸鼠。采集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在实验室制成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蚤种。结果1997~2004年在云南省共调查19个县(市),捕获黄胸鼠3757只,从其体表采集到蚤类2181只,分别隶属于5科16属18种。西南山地亚区采集到蚤类1306只,隶属于5科13属15种。滇南山地亚区采集到蚤类875只。隶属于5科7属7种。结论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种类丰富,不同动物地理区域的蚤类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杭州市区不同方位,随机抽取18所幼儿园,共2576名3~6岁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0.9%氯化钠溶液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粪便检查蛔虫卵、钩虫卵和鞭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2576名受检者中,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1.96%,蛲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15%、7.69%、0.19%和0.39%。调查影响蠕虫感染的各种因素发现,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不同的卫生习惯及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对儿童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幼儿性别、季节对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1.96%,幼儿园环境和儿童自身卫生等因素与肠道蠕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