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口服荧光素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口服荧光素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2例。结果 口服荧光素钠眼底显影时间平均(21.56±6.37) min,与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口服荧光素钠1.0 g后未出现不良反应,与静脉注射荧光素组相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视网膜血管识别分级、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P=0.248)。口服荧光素眼底显影时间与体重相关(r=0.707,P<0.001)。结论 对于静脉注射有禁忌或者有顾虑的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口服荧光素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可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与药物过敏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虹  曹芳  孙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4-1625
目的:分析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FFA)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60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及160例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FFA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的关系。结果:160例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发应17例(10.6%),160例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发应15例(9.4%)。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无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之间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165,P>0.05)。结论:FFA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药物过敏史患者不是行FFA检查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药物过敏史患者2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反应情况.结果:有药物过敏史250例中2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20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无药物过敏史250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18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两组均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0.165,P<0.01).结论: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并非FFA绝对禁忌症,但应当强调严格观察注射稀释荧光素钠进行的过敏试验,检查室内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条件,以便预防万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检查前禁食对口服荧光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Oral F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06月行Oral FA检查的患者59例。其中检查前禁食的患者26例,检查前未禁食的患者33例;观察两组最早显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2位高年资眼底病医师独立读片并对图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体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5;P=0.101;P=0.396)。所有患者口服荧光素钠1.0 g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检查前禁食组口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最早显影时间平均(10.56±4.78)min,与非禁食组(18.22±3.51)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禁食组图像质量分级优于非禁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20)。禁食、体重和性别对Oral FA最早显影时间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P=0.019)。结论 检查前禁食可以缩短Oral FA最早显影时间,并可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用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20%荧光素钠快速静脉推注(肘前静脉)后边拍照检查边观察患者的反应。结果造影560例,1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数3.0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临床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FFA检查289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相关性。结果在289例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20%,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以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居多。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40岁以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眼底血管造影时应用荧光素钠,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为轻、中度,死亡病例及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及中青年人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在于男性及中青年人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分析荧光素钠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0-06/2012-07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759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患者1759例发生不良反应共267例,占15.17%;其中恶心181例,占10.29%;呕吐32例,占1.82%;打喷嚏6例,占0.34%;皮肤瘙痒及皮疹27例,占1.53%;喉痒、咳嗽8例,占0.45%;一过性心慌、胸闷8例,占0.45%;头昏、头晕、胸闷、乏力、出冷汗5例,占0.28%。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钠不良反应轻重不一,多数轻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眼底改变的差异。方法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4项。患者被分为5组。对照组由70例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组成。A组由69例仅患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组成。B组由71例仅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构成,C组由7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没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患者构成。D组由65例同时患有上述4项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构成。出现1种眼底病变计1分,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以及A组与D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对眼底改变的总体影响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视网膜结构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一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患者女 ,4 4岁。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 ,于 2 0 0 2年 1月 17日就诊于眼科。眼底检查 :疑为黄斑出血 ,当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除近日常有头痛外否认全身其他疾病史。造影过程中经肘前静脉缓慢推注 1%荧光素钠 5ml,无不良反应后 ,即快速推注 2 0 %荧光素钠 3ml,约 1min后 ,患者突然出现刺激性干咳、恶心 ,并诉胸闷憋气感 ,瞬间出现颜面青紫 ,意识丧失 ,口吐白色泡沫状分泌物 ,随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给予皮内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1mg、地塞米松 10 mg、非那根 5 0 mg药物急救。与此同时 ,相关科室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beyac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4/2009-10我院就诊,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CT)检查确诊的CRVO伴ME患者72例75眼,A组38例39眼,其中A1组20例2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0.05mL);A2组18例18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1.25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B组34例36眼,其中B1组16例1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2.0mg(0.08mL);B2组18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2.0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对比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4wk的视力、眼压、眼底,治疗前和治疗后4wk的FFA表现和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72例75眼中有58例61眼视力和黄斑水肿改善,A2组与A1组、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可改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重复治疗效果更明显,但增加剂量并不会明显改善黄斑水肿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 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混合物中搅拌30 min,再加入10 mo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3 h。然后将该溶液加入到5 m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76 g·L-1)中,剧烈搅拌3 d获得PEI-NH2-FS。将2 mL三乙胺加入到PEI-NH2-FS原液中,30 min后再将1 mL的乙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24 h,合成PEI-NHAc-FS。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PEI-NHAc-FS的结构,并对合成的NPs结构进行表征;CCK-8检测其细胞毒性。选取30只大鼠,根据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浓度(5 g·L-1、10 g·L-1、50 g·L-1)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眼底摄像,采集大鼠眼底血管荧光素图像。用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处渗漏。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20只,于注射后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荧光冰冻切片。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检测。采用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观察PEI-NHAc-FS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通过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到荧光素钠与PEI成功耦合。发射荧光光谱显示,游离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546 nm和544 nm处。CCK-8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24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用10 μmol·L-1 PEI-NHAc-FS NPs处理24 h和未处理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中,均仅显影视网膜主要血管,不能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而在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主要血管及微血管的结构,且在注射后30 min时血管荧光强度基本相同。PEI-NHAc-FS NPs组在60 min时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而游离荧光素钠组仍保持较强的荧光强度。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视网膜血管内可见荧光成像;同时病灶部位可见荧光渗漏。游离荧光素钠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强,对视网膜组织有较强的吸附和渗透作用,而PEI-NHAc-FS NPs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弱,对视网膜组织吸附较弱。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对造影剂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PEI-NHAc-FS NPs安全性较好。结论 PEI-NHAc-FS NPs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例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资料,分析患儿注射荧光素钠后不良反应、臂.视网膜充盈时间及造影结果。结果:199例患者中,41例(20.6%)因屈光不正或弱视造影未见异常荧光,其余158例造影异常病例中以外伤性视网膜病变35例、视网膜变性25例、黄斑营养不良24例及先天眼底异常23例等疾病为多,分别占总病例的17.6%、12.5%、12.1%及11.6%:结论:儿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是一项安全的检查,且对了解儿童眼病发病特点及儿童眼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48例58眼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患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FFA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女CSC患病率比男低(1∶5.86);≤45岁的CSC患者30例35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17眼(48.6%),多灶渗漏9眼(25.7%),不典型渗漏9眼(25.7%);>45岁CSC患者18例23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2眼(8.7%),多灶渗漏11眼(47.8%),不典型渗漏10眼(43.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FFA表现单灶渗漏及墨渍、喷出型渗漏。>45岁FFA灶型渗漏及色素上皮失代偿,双眼发病较年轻患者多见,复发者渗漏点多靠近原发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 )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 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 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 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 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05-90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 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 μmol·L-1 VEGF ASODN 5 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 mg·L-1Ang-1 5 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 μmol·L-1 VEGF ASODN及160 mg·L-1 Ang-1各5μL;3 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 20.98±1.14) mm2、(21.47±1.65) mm2、(14.60±1.55) mm2、(13.80 ±1.19) mm2、( 10.81±1.35) 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 <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 ±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14.91,P <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血供情况。方法 :分析 6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结果 ,并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因素影响。结果 :6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显示早期视盘荧光充盈不全或低荧光状态 ,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 >15″者 17例 ,晚期视盘持续性低荧光者 15例 ,以颞上、下方明显 ,荧光充盈不均者 2 3例 ,强荧光者 2 4例 ,63例中央视杯底部或盘缘可见荧光渗漏现象 ,盘缘见条状或斑片状出血致遮蔽荧光者 9例 ,盘周萎缩灶 8例 ,C/D值 >0 6者 2 4例 ,双眼C/D比值差 >0 2者 5例。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揭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视盘缺血的存在 ,指导临床治疗防治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婷  加米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553-2554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眼科B超的影像学特征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帮助。方法:2005/2008年取FFA、眼B超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患者11例,并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疾病的不同检查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肿瘤早期无荧光显影,晚期荧光增多,呈现斑驳样高低荧光混杂的斑驳形态;B超:多自球壁凸向玻璃体腔的实性肿物,多呈蘑菇形、圆顶形的均质结构,肿瘤内可见挖空现象及脉络膜凹陷。结论:在临床中,FFA和眼科B超检查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FFA和B超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发展过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选择-8.00D以上病理性近视患者共80例106眼行FF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结合眼科常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影显示视神经乳头出现异常荧光者21眼(19.8%).视网膜出现局灶性窗口样荧光32眼(30.2%),局灶性墨汁样渗漏荧光20眼(18.9%),局灶性荧光遮蔽18眼(17.0%).黄斑区的局灶性荧光遮蔽15眼(14.2%),局灶性荧光渗漏12眼(11.3%).视网膜血管的异常荧光共10眼(9.4%).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23.6%),发生在黄斑区、后极部和周边部,呈单一或多发病灶.结论: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多发危害大,FFA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