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g L  Chen DF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2):100-103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Bcl-2高表达小鼠再生的视神经如何能长入脑内正常的靶组织。方法对生后3d(P3)的C57BL/6J野生小鼠和Bcl-2转基因小鼠进行左眼视神经夹闭损伤,立刻摘除对侧眼球,4d后处死小鼠,做视神经和脑组织切片,评估视神经的再生。视神经损伤后玻璃体内注射一种顺行性标记物——带有荧光的霍乱毒素B(CTB-F),来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并在视神经切片上用抗生长相关蛋白43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再生的神经轴突。结果C57BL/6J小鼠视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而Bcl-2转基因小鼠的视神经活跃地再生了相当长的距离,但再生的视神经轴突不能进入两侧正常的视路,而长入前脑白质。结论生后3d的Bcl-2转基因小鼠一侧视神经损伤,同时摘除对侧眼球,去除正常视路的引导后,视神经轴突仍能再生,并可长入脑内,但再生的视神经轴突失去了视路中的引导,不能长入双侧中脑内的靶组织,而是在前脑形成异位神经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早期小鼠视网膜爆震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鼠接受爆震冲击处理。去除建模过程中5只死亡小鼠,最终纳入对照组16只小鼠、6 h模型组19只小鼠、48 h模型组20只小鼠。分别于建模后6 h、48 h腹腔注射200 g·L-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处死小鼠,解剖取材。对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出现核浓缩和空泡现象;RGC数减少(P<0.05),RNFL厚度增加(P<0.05);48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细胞排列更为杂乱疏松,RGC数明显减少(P<0.05),RNFL进一步增厚(P<0.05),并伴有新生血管生成。与对照组[(7.85±1.16)%]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至(16.78±1.38)%;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至(20.0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4.67±0.98)%、(4.15±1.11)%]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HO-1蛋白、SOD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升高至(7.95±1.27)%和(6.14±0.90)%;48 h模型组继续升高,分别为(12.34±1.48)%、(10.25±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iNOS蛋白、MDA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早期视网膜爆震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上调SOD2蛋白、MDA5蛋白、i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卢艳  张婧  孙异临  王蓉  李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401-240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神经轴突纤维形态和数量变化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糖尿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立2wk后开始玻璃体腔注射BDNF,1mo后灌注处死大鼠,取眼球及球后视神经6~8mm,电镜方法包埋,制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视神经形态,同时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轴突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间质增多,BDNF治疗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形态和数量有明显改善;轴突数量和神经纤维密度3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神经纤维结构明显损害,数量明显减少,BDNF对糖尿病性视神经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轻、中、重度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制作和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稳定的轻、中、重度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将健康成年白兔36只(36眼)随机分为损伤Ⅰ组、损伤Ⅱ组、损伤Ⅲ组,每组各12只.应用夹持力分别为32 g、98 g、148 g的小、中、大号显微血管夹,夹持一侧视神经20 s,制作不同程度损伤的动物模型,损伤Ⅰ组另一侧未做任何处理的12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 d、1周及2周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形态学观察,视神经纤维及髓鞘积分光密度值测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对照组视神经纤维排列密集规则,染色均匀,少量神经胶质细胞均匀分布;视网膜层次清晰,神经节细胞单层排列,整齐密集,胞核清楚,核膜光滑完整.损伤Ⅰ组视神经和视网膜可见轻微病理改变,且可恢复.损伤Ⅱ组视神经水肿、脱髓鞘、轴心区有梗死灶、胶质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加深,数量减少,病变随时间进行性加重;视神经纤维及髓鞘积分光密度降低,3 d时二者分别为125.64±3.16、107.56±3.27,与对照组134.19±3.42、118.77±2.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周和2周时视神经纤维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08.18±4.79、95.77±3.82,髓鞘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98.02±4.18、84.15±3.74,与对照组1周和2周时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神经节细胞计数减少,3 d时22.96±2.62与对照组24.63±1.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17.27±2.21和2周时14.62±2.13与对照组24.44±1.78、24.68±1.8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3 d即出现大量凋亡细胞,1周达高峰,以后下降,各时间点RGC凋亡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损伤Ⅲ组各时间点最病理改变较损伤Ⅱ组严重,视神经纤维及髓鞘积分光密度、神经节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随时间进行性增高,各时间点RGC凋亡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小、中、大号显微血管夹,可制作稳定的轻、中、重度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此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对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ischemic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7d龄C57BL/6J小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PBS治疗对照组和PEDF药物治疗组。选择右眼为实验眼,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所有小鼠建立OIR模型。PEDF药物治疗组分别于小鼠12d龄和14d龄给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PEDF(2μgμL-1)各1μL,PBS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量的PBS(10mmolL-1,pH7.4)。于17d龄处死小鼠,各组随机抽取5只,摘除右眼球,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cl2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其余小鼠过量麻醉处死后取出视网膜,采用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以及RealtimeRTPCR检测bcl2mRNA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眼科新进展 2014年6月 第34卷 第6期细胞的凋亡主要在RGC层,OIR模型组小鼠RGC层细胞凋亡率为(55.044±14.5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1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S治疗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5.852±4.490)%,明显高于PEDF药物治疗组的(5897±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PEDF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OIR模型组与PBS治疗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EDF药物治疗组阳性染色较PBS治疗对照组增多。Westernblot以及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为03869±0.0713和0.6942±0.2352,与正常对照组的0.7787±0.0974和1.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101±0.1095和0.8183±0.3080,与PBS治疗对照组的0.2848±0.1536和0.4810±0.1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  相似文献   

6.
Bcl-2转基因小鼠的视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L  Cho KS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32-836
目的探讨新生小鼠Bcl-2高表达是否足以使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并探讨再生的神经轴突能否到达脑内正常的靶组织。方法对出生后3d的C57BL/6J野生小鼠和Bcl-2转基因小鼠进行视神经夹闭损伤,1~4d后处死小鼠,做视神经和脑组织切片,利用神经轴突顺行性标记物一带有荧光的霍乱毒素B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并评估视神经的再生。结果C57BL/6J野生小鼠视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损伤的轴突存24h内退缩,而Bcl-2转基因小鼠的视神经活跃地再生了相当长的距离,并于4d后到达脑内的靶组织,但大部分再生的神经轴突沿着对侧眼的视路到达损伤同侧的脑内的靶组织,只有很少的神经轴突到达对侧。结论在出生后3d,Bcl-2高表达足以使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后再生,并且再生的神经轴突可以长距离生长至中脑的靶组织,但神经轴突沿着已存在的视路进入同侧的脑内。(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32-836)  相似文献   

7.
张翔  耿燕  张振华 《眼科研究》2008,26(5):347-350
目的 定量探讨自行研制的0.3%尼莫地平眼膏对兔慢性高眼压下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0.3%尼莫地平眼膏(A1组)局部应用于兔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后观察视神经及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并与正常眼及模型对照眼(A2组)(仅涂眼膏基质)对比.结果 A1组光镜下仅内外核层出现少量细胞丢失,局部出现轻度空泡样变,电镜下各层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与A2组有明显差别.A1组视网膜内核层厚度(25.31±11.01)μm与A2组(19.64±10.22)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视神经轴突直径平均为(1.215±0.064)μm,与A2组(1.504±0.094)μ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视神经轴突数目68655±9572也较A1组48524±17312明显为多(P<0.01).结论 0.3%尼莫地平眼膏局部应用能有效地减轻慢性高眼压对视神经特别是视网膜内核层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视神经完全横断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n=4),无任何干预;损伤组(n=16),于球后0.5 mm处完全剪断视神经,并立即对位缝合.两组动物存活4周后处死,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应用顺行标记的方法观察视神经轴突的情况.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层次清楚,损伤组视网膜明显变薄,两组周边部神经节细胞数量平均值为53.25 ±1.96和4.06 ±1.4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89.31,P<O.01,表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视神经结构清晰,损伤组视神经断端呈团块状的胶质瘢痕,顺行标记示轴突荧光止于断端.结论 大鼠视神经完全横断性损伤后轴突不能再生,阻碍视神经再生的关键因素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大量减少和视神经断端胶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NK2在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早期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DM组42只及正常组18只,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5g·L-1STZ(150mg·kg-1体质量)诱发DM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成功后2周、4周、8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小鼠各6只,DM组小鼠各14只,取双眼眼球用于实验。其中,左眼提取视网膜用于实时定量RT-PCR,检测JNK2基因的表达变化,右眼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视网膜在各时间点的形态学改变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2周、4周、8周时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1±0.53)g·L-1、(2.54±0.42)g·L-1、(2.26±0.67)g·L-1,各时间点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DM组各时间点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4±0.56)g·L-1、(4.51±0.64)g·L-1、(11.43±0.37)g·L-1,表达量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在正常组分别为(0.77±0.73)%、(0.72±0.38)%、(0.87±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分别为(0.22±0.47)%、(6.87±1.17)%、(21.65±2.95)%,随DM病程延长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各时间点每高倍视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在正常组小鼠分别为(47.83±3.76)个、(48.17±3.81)个、(47.74±4.16)个,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DM组分别为(45.96±4.20)个、(34.20±2.25)个、(30.19±3.54)个,神经节细胞的数量随DM病程的延长逐渐减少(P<0.05),且视网膜形态出现组织学改变。结论 JNK2参与了小鼠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且有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 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花总黄酮小剂量组( TFFⅠ)、中剂量组( TFFⅡ)和大剂量组( TFFⅢ)。糖尿病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 STZ)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STZ诱导后第5周开始给药,第15周处死小鼠取眼球,采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葛花总黄酮小、中剂量组视网膜厚度稍变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可见少量空泡样变性,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排列基本整齐;葛花总黄酮大剂量组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厚度基本正常,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未见空泡样变性,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给予葛花总黄酮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产物表达较模型组减弱。葛花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VEGF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35.53±3.12、25.42±3.60、16.43±4.89)与糖尿病模型组(55.54±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葛花总黄酮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并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蓝光照射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模型。方法采用投币法将20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暴露于10000 lx蓝光下5 d,正常对照组小鼠按12 h/12 h正常光照/黑暗的周期饲养于正常光照环境5 d。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活体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功能变化。于光照结束后24 h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眼球壁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视紫红质(Rho)、紧密连接蛋白(ZO-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蓝光照射组小鼠视网膜上部和下部距视盘200、400、600、800和1000μm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分别为(305.50±41.52)μV和(119.50±6.67)μV,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15.50±28.77)μV和(139.75±8.26)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RPE细胞呈正六边形,视网膜各层形态规则,Rho、ZO-1和β-catenin荧光较强;蓝光照射组小鼠RPE细胞形态不规则,ZO-1染色减弱或消失,β-catenin染色和Rho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结论蓝光照射小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及其修复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一组为正常对照,其余均用70g压力的显微无创血管钳于右眼球后1mm处夹持视神经15s,分别于损伤后3、7、14、30、60 d取材,观察视神经轴突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视神经髓鞘完整,损伤后3 d、7 d,髓鞘疏松解体,轴突内线粒体肿胀,伤后14 d胶质细胞开始增生,伤后60 d可见到新生样轴突.正常大鼠RGC单层排列,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匀,伤后3 d、7 d,RGC胞浆中线粒体肿胀明显,尼氏体减少,RNFL水肿,之后上述改变程度减轻,部分恢复.轴突数目正常为555.00±93.80(单位:个/3258.04 μm2),视乳头两侧各1mm的视网膜切片RGC数目,正常为69.75±5.38(单位:个),损伤后均逐渐减少,至60 d时稍增多.结论夹持大鼠视神经70 g压力15 s可造成中等程度的损伤,表现在轴突和RGC的形态异常及数目减少,改变随时间加重,至1个月左右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对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只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及实验组(6只)。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中,每天2次,每次30 min,持续暴露12周后处死。取两组小鼠左眼分别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变化、三级β-微管蛋白(class III β-tubulin,Tuj1)的表达及视网膜内细胞凋亡情况;两组小鼠右眼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16.53±7.43)μm和(182.27±4.98)μ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1.49±0.56)μm和(4.62±1.07)μm,内网状层厚度分别为(52.08±3.17)μm和(37.28±2.86)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细胞数分别为(389.72±4.56)个和(378.71±2.16)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节细胞的细胞核部分形状不规则,排列疏密不均,局部可见细胞核缺失,Tuj1免疫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弱。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各层均未见明确阳性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RPE细胞内细胞基底部褶皱数量明显减少、局部有缺失。结论 香烟烟雾对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RPE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 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 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 DIO-R)组和肥胖倾向( DIO)组,同时对照组( 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 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 P<0.05);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 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5.
霍妍佼  黄萍  张绍敏  张纯 《眼科研究》2010,28(3):193-197
目的研究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对急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各16只。2种小鼠分别随机取6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0只作为模型组。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建立缺血一再灌注模型,每只小鼠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模型对照眼。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观察并计数再灌注后21d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同时进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再灌注后21d视网膜形态并测量内核层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SCID小鼠和C57BL/6小鼠的RGCs形态和数量、视网膜结构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异。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21d,SCID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91%±5%,C57BL/6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78%±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SCID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33.52±2.13)μm,模型对照眼为(34.06±3.00)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7BL/6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22.44±1.70)μm,模型对照眼为(31.06±3.75)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急性高眼压模型中,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RGCs的存活率较高,视网膜损伤明显轻于野生型C57BL/6小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视神经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比较。方法:选取2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组(EAE组)、米诺环素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HE染色观察视神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RGCs凋亡率。结果:EAE组视神经纤维空泡样变性,轴突不规则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轴突内空泡样变性,髓鞘松解脱落,微丝微管消失,EAE大鼠视神经病理变化符合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改变。正常大鼠几乎未见RGCs凋亡,EAE组、米诺环素组、MP组较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AE组、MP组较米诺环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建立大鼠EAE模型,其视神经病理学改变符合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表现。米诺环素可抑制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凋亡,而甲基强的松龙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无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机制是视觉神经元的凋亡和视网膜血液供应的减少,灯盏细辛已证实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藏红花提取物具有抗炎、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调节血流等作用,但其能否保护青光眼患者的RGCs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藏红花素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藏红花素组,每组8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藏红花素组大鼠采用巩膜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剪开结膜,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于术前30 rmin和术后每日分别腹腔内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150 mg/kg(0.5 ml)和藏红花素20 mg/kg(0.5 ml),共给药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0.5 ml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术前和术后1d、3d、1周、2周、3周、4周测量眼压.术后4周制备大鼠眼球及视神经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视网膜厚度;采用TUNEL染色法计数RGCs凋亡数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造模和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眼压值均明显高于造模前,各组大鼠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值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9.079,P=0.000;F时间=50.505,P=0.000).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92.72±4.28)、(165.15±3.89)、(177.75±3.35)和(182.48±4.12) μm,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RGCs凋亡率分别为(2.58±1.33)%、(42.10±4.71)%、(28.34±2.96)%和(19.95±2.93)%,藏红花素组大鼠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神经有髓纤维数量和bcl-2/bax值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藏红花素可抑制RGCs凋亡和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强于灯盏细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子烟对小鼠视网膜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8周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0mg尼古丁组(6只)和12mg尼古丁组(6只),分别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的改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中Tuj1、8-OHdG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0mg和12mg尼古丁组)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厚度均显著减少(P<0.01),但实验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RPE细胞顶部仅见零星微绒毛,残存微绒毛长度变短。实验组中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丛状层可观察到Tuj1表达减少,但是神经节细胞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0mg和12mg尼古丁组中节细胞层、内核层内观察到8-OHdG表达增加。结论:电子烟可对小鼠视网膜造成损伤,其损伤可能是由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 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 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 N2+4% CO24+体积分数1% 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μmol/L、10 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 ±22.21)%和(112.61±19.02)%均明显高于同组的无药物处理细胞的存活率(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780、17.391,均P<0.01),而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细胞缺氧缺糖时上调CB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CB活性.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抑制细胞中CBR的激活过程对RG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七他克林对青光眼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手术组、双七他克林组和美金刚胺组,通过右眼巩膜上静脉注射高渗盐水(对照组大鼠右眼仅进行上巩膜静脉穿刺)制作青光眼模型后,对照组和手术组大鼠给予正常饮水,双七他克林组和美金刚胺组大鼠饮用水中每天分别添加0.5mg/kg双七他克林和5mg/kg美金刚胺,持续5wk。定期测量眼压,造模后5wk处死大鼠,取右侧视网膜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右眼眼压均显著升高,至造模后1mo,均高于28mmHg。手术组大鼠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79.83±9.58个 vs 119.50±8.26个,P<0.01),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变薄(6.64±0.50μm vs 13.40±0.60μm,P<0.01),而双七他克林(109.00±7.04个)和美金刚胺(107.33±8.57个)能够抑制青光眼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且双七他克林能够抑制青光眼所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12.26±0.78μm)。

结论:双七他克林能够抑制青光眼所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及神经纤维层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