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科发热性疾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 (PCT)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98例发热患儿外周血做PCT及白细胞计数、CRP、ESR、血培养检验。结果 :PCT值级别有随细菌感染程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P <0 .0 5 ) ,且PCT灵敏性特异性高。结论 :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 ,PCT对非细菌感染和细菌感染尤其是严重细菌感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患者感染与否的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8例伴有发热的SLE住院患者以及同期门诊缓解期SLE患者20例的PCT值、C反应蛋白(CRP)值、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补体、24h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系列、病原学检查等,比较PCT、CRP对诊断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其在SLE患者发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T值在非病毒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等)组为(1.95±0.67) μ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0±0.11)μg/L,P<0.05]、非感染组[(0.13±0.03)μg/L,P<0.05]及对照组PCT(0.12±0.04) μg/L,P<0.05];CRP值在非病毒感染组为(45.7±15.2)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10.9±3.2) mg/L,P<0.05]、非感染组[(16.7±5.6) mg/L,P<0.05]及对照组[(2.80±0.9) mg/L,P<0.05];而血清PCT值在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μg /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93.9%;以CRP≥8 m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45.5%,PCT特异性明显高于CRP(P <0.05).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SLE患者并发非病毒性感染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细菌感染131例,呼吸道病毒感染64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检测PCT,分析不同组别,时间段PCT的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且细菌感染组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下降(P〈0.05及P〈0.01),治疗7天后PCT≥10ng/mL死亡率显著高于〈PCT10ng/mL患者(P〈0.01)。结论 PCT不但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还可以判断危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对发热早期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急诊科2013-01-01 ~2013-09-06期间收治的在出现症状后6-12h就诊的发热患者,经筛选后入选患者82例,根据病情、检查及疗效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间白细胞计数阳性率的差异及PCT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比较白细胞计数和PCT对细菌感染预测是否有差异,以及联合PCT及白细胞计数有无叠加效应. 结果 白细胞计数及PCT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之间无论是数值上还是阳性率均差异显著(P<0.05),但是二者在预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上并无差异.白细胞计数或PCT任一项阳性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标准可以大大提高判断的灵敏度(76.7%),但不提高特异度. 结论 白细胞及PCT均可以用于辅助鉴别急诊早期高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且PCT对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预测准确性并不优于白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血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检测在发热患者的价值讨探。方法血清PCT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LPS采用光度法定量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培养。结果 940例发热患者中血培养细菌、PCT、LPS阳性率分别为30.5%、38.6%和41.3%。LPS和PCT两者同时阳性190例,占20.2%。血培养阳性287例患者中,G-菌阳性率为60.6%明显高于G+菌的33.4%及真菌的5.9%。PCT、LPS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62.0%和74.2%,特异性分别为71.7%和73.2%。结论发热患者PCT或LPS阳性均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PCT与LPS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即PCT和LPS对发热待查患者病因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进行血培养或采集相应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将培养致病菌阳性的结果分为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以正常健康人为阴性对照组;t检验分析各组所得结果,采用R0C曲线评价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CT浓度水平。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PCT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CT浓度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最佳临界值取0.06ng/ml时,其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3.3%。结论降钙素原是感染的重要指标,不仅能早期预测脓毒血症,也能早期预测其他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对发热早期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急诊科2013-01-01~2013-09-06期间收治的在出现症状后6-12 h就诊的发热患者,经筛选后入选患者82例,根据病情、检查及疗效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间白细胞计数阳性率的差异及PCT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比较白细胞计数和PCT对细菌感染预测是否有差异,以及联合PCT及白细胞计数有无叠加效应。结果白细胞计数及PCT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之间无论是数值上还是阳性率均差异显著(P<0.05),但是二者在预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上并无差异。白细胞计数或PCT任一项阳性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标准可以大大提高判断的灵敏度(76.7%),但不提高特异度。结论白细胞及PCT均可以用于辅助鉴别急诊早期高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且PCT对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预测准确性并不优于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方法: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出院时的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检测其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并与对照组40例非发热性疾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患儿WBC数分别为(16.37±4.60)×109/L、(11.62±5.13)×109/L、(7.09±1.88)×109/L;CRPm值分别为(18.07±10.67)mg/L、(8.23±2.49)mg/L、(5.01±2.84)mg/L;PCT值分别为(2.54±2.24)μg/L、(0.11±0.05)μg/L、(0.09±0.05)μg/L。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均明显升高,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轻度升高,血清PCT及CRP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应用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浆降钙素原测定250例儿科发热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 50例发热患儿进行血浆降钙素原测定 ,对比血培养、咽试子培养 ,对血浆降钙素原异常升高病例使用抗生素 ,为儿科临床应用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对 2 50例发热的住院患儿 ,年龄3天~ 1 4岁 ,平均 3.8± 1 .7岁 ;男 1 86例 ,女6 4例 ;拟诊断呼吸道感染 2 0 8例 ,化脓性扁桃体炎 2 3例 ,其它 1 9例。1 .2 方法 ( 1 )应用德国BRAHMS公司生产的PCT -Q检测试剂盒 (胶体金法 ) ,对2 50例发热患儿入院时采血 ,测定其PCT值 ,在 45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 ( 2 ) 50例发热时间超过 5天的患儿同时作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发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意义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对300例发热患者及100体温正常者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配套的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hs-CRP,降钙素原测定试剂盒和免疫色谱检测法检测PCT.结果:起病1~6 d,hs-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起病1~2 d和5~6 d PCT和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病3~4d PCT、hs-CRP和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热患者血清如果出现降钙素愿升高情况,可能会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液系统疾病伴发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7例血液病患者289次发热病程中PCT的浓度特征,分别比较不同发热原因、感染部位、原发病患者PCT水平的差别,并分析发热患者粒细胞水平对PCT的影响。结果 289次热程中有明显感染合并发热者167例次(占56.9%),败血症组PCT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普通感染组、非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组),普通感染组PCT浓度又显著高于不明原因发热组(P=0.031);系统性感染(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组;粒细胞缺乏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368);高热组、中等度发热组PCT水平与低热组存在显著差别(P=0.024,P=0.031)。结论 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尤其对于系统性感染,如败血症等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结肠癌术后怀疑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怀疑细菌感染的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降钙素原组和对照组。降钙素原组患者根据降钙素原血清水平调整抗感染方案,对照组患者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整抗感染方案。记录两组中需调整抗感染方案的患者数和误诊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降钙素原组需调整抗感染方案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的少,降钙素原组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的。降钙素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短,降钙素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的(P均<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有效鉴别结肠癌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鉴别血液透析(血透)病人发热原因的价值。方法72例在血透期间发生发热的病人均行血清PCT检测及血液细菌培养,完善各项检查,最终根据发热原因分为三组:败血症组16例、非败血症感染组31例、非感染组25例。回顾分析患者PCT水平与发热原因的关系。结果血清PCT水平检测结果,败血症组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非感染组(P〈0.01);非败血症感染组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以PCT≥0.5ng/ml为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阳性标准,其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100%。以PCT≥2ng/ml为诊断败血症的阳性标准,其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1.1%。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能早期鉴别血透病人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以及初步估计感染程度,为恰当的抗感染提供实验依据,从而更好更早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急性脑出血发热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2011年共收治急性脑出血并发发热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PCT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基础上,常规组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治疗,PCT组根据血清中降钙素原浓度指导抗生素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组和PCT组抗生素费用和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4418.6±703.5)、94%和(2071.2±433.4)、62%,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PCT组患者治疗后30d病死率、NIHSS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结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浓度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急性脑出血发热可降低患者抗生索的使用率以及抗生素的费用,对防止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lIP)检测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PCT和hs—CRP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O.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2.4%、92.8%和75.7%,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8%、83.9%和60.O%。结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检测可用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学诊断,PCT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在感染性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73例发热查因的急诊和住院患者,采血测定PCT、CRP和血常规,同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测明确诊断,比较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和白细胞总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CT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3.3%,均高于CRP的敏感性(81.4%)和特异性(56.7%)与白细胞的敏感性(76.7%)和特异性(53.3%)。结论采取PCT的检测能更有效的鉴别急诊发热患者的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造词,有助于早期的正确诊断、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测定法对40例细菌感染者组(18例重症感染,22例一般感染)和30例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组)分别进行PCT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CT水平比较。结果以0.5μg/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2.5%(37/4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为13.3%(4/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CT水平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且PCT水平对判断病情轻重及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感染性发热患者出现全身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以发热收入院治疗的13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将其分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组又分为血流感染组及局灶性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组血清PCT、D-D及cTnI水平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PCT、D-D、cTnI显著增高(P<0.05);血流感染组与局灶感染组比较,PCT、D-D、cTn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D-D和cTnI检测可用于早期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判断是否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及心肌细胞受损,为临床早期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34例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4例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以治疗后第28天为研究终点,记录并比较PCT组患者PCT值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PCT组血清PCT水平随着抗菌药的使用而逐渐下降;PCT组抗菌药的使用比例、使用强度(AUD)、费用及使用金额比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动态值指导抗菌药治疗策略可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强度及比例,降低抗菌药费用,对避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