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变化,揭示GLUT1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鼠龄为12周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选取4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实验中4只因严重感染而死),另取40只作为对照组注射同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大鼠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每周9只大鼠)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取同时期对照组(每周10只)大鼠做相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GLUT1蛋白表达,利用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糖尿病组16周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排列极其紊乱,但未见出血,视网膜内核层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糖尿病组GLUT1表达较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阳性染色颗粒均明显增加。糖尿病组视网膜GLUT1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在4周(63.9033±42.2453)、8周(96.3691±18.6972)、12周(102.0028±23.9989)、16周(130.4087±72.7451)依次有所增强,其中8周和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发出的大血管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糖尿病组大鼠16周视网膜出现视盘周围血管灌注降低,周边部部分毛细血管迂曲及血管闭塞。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LUT1表达增强,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出现明显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每组 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 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结果 8周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视网膜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 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 8周时DM大鼠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均可见MCP 1阳性着染细胞。 结论 MCP 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也是公认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影响及调控内皮细胞的黏附、运动、增殖,且与肿瘤及多种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TS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许多病理改变相关且对于视网膜血管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本文就TSP-1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m-1,MCP-1)在不同病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探讨MC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6只和糖尿病造模组(DM组)48只,DM组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DM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2只.到各时间点后处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造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非常微弱,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MCP-1蛋白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到12周时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无MCP-1表达,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面血管即有MCP-1阳性细胞表达,以后随病程延长而表达增多.结论 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定期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GB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NGB分布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结论 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NGB可能在糖尿病状态下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供氧,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缺氧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槲皮素干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 清洁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动物组,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导升明组,槲皮素组.治疗20周.观察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变化,视网膜血管铺片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E)和周细胞数(P),并计算E/P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ELISA法检测玻璃体内MCP-1浓度.结果 20周时,与糖尿病阴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周细胞数明显增多,E/P值明显降低.与导升明阳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体重、周细胞数和E/P值无明显差异.20周时,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未见MCP-1阳性细胞表达糖尿病组走形迂曲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上有大量MCP-1阳性细胞表达,而槲皮素和导升明组视煳膜血管铺片MCP-1表达情况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别.20周时,正常大鼠玻璃体内存在少量MCP-1,糖尿病组、导升明组和槲皮素组大鼠玻璃体内含有大量MCP-1,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槲皮素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不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MCP-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糖尿病早期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4只)和糖尿病造模动物组(DM组,86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取成模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8只.到上述各时间点后分别取DM组大鼠6只和NC组大鼠2只并处死,免疫印记法观察NF-κB蛋白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和血管的表达.结果 NC组正常大鼠视网膜中NF-κB p65的蛋白质水平非常低,为17.72±8.57,DM组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NF-κB p65蛋白质表达为38.45±12.37,并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4周时的免疫印记反应强度最高为89.41±19.79,各时间点蛋白质表达比NC组明显增强(均为Jp<0.01).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层血管即散在出现NF-κB阳性染色颗粒,4周时在视网膜内核层及内核层血管均出现NF-κB阳性染色细胞,为胞核染色,并随着病程的延长,12周时在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内核层血管和外丛状层均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NC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没有NF-κB表达.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散在NF-κB阳性染色颗粒,以后随病程延长,NF-κ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12周时最多,以后保持不变.结论 NF-κB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noN蛋白及TGF-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及TGF-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D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DM)组,每组各1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体积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后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均完整摘除各组大鼠的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及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8周和12周,DM组大鼠血糖值分别为(22.64±3.57)mmol?L-1、(24.08±1.60)mmol?L-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4±0.91)mmol?L-1、(4.50±0.66)mmol?L-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无表达或弱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的OD值分别为0.1210±0.0056、0.1550±0.0070,均较正常对照组(0.0220±0.0079、0.0250±0.0070)明显增加(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高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的OD值分别为0.4120±0.0113、0.2140±0.0069,均较正常对照组(0.9450±0.0070、0.9440±0.0051)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降低更明显。结论 SnoN蛋白对TGF-β信号通路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能降低TGF-β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制模成功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及12周取眼球组织,以年龄匹配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表达的位置及表达量;同时,以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诱导成功后1周,视网膜组织即有HIF-1α表达,主要位于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4周时阳性细胞数大于1周(12.34±0.41vs9.32±0.74),6~1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6.51±0.35,45.33±0.52和37.31±0.43),12周下降(9.82±0.54)。Westernblotting显示HIF-1α蛋白表达模式与免疫组织化学相似,1周时即有表达,6~10周达到高峰,12周下降。Real-timeRT-PCR结果显示视网膜组织VEGF的mRNA水平在基础状态下少量表达,糖尿病诱导成功后表达水平逐渐提高,8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HIF-1α及其下游基因VEGF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瞬时高表达而不是持续表达,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戚卉  吴雅臻  金燕  韩宁  范斌 《眼科研究》2011,29(4):332-335
背景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eroxiredoxin6(Prx6)是双功能的蛋白质,其清除磷脂氢过氧化物的活性非常重要,因为细胞质中普遍存在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l)无此功能。目的观察Prx6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8只。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1、2、3个月组,每组16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Prx6在不同时间点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反应强度,即平均吸光度(A)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及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均有Prx6蛋白的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有少量Prx6蛋白的表达,表达于细胞质;糖尿病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棕黄色阳性染色细胞增多;2个月组、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各层Prx6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67.63,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有Prx6mRNA的表达;糖尿病1个月组视网膜Prx6mRNA表达增高;2个月组Prx6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仅有少量表达;3个月组表达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84,P〈0.05)。结论Prx6作为一种抗氧化蛋白存在于视网膜中,可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活性氧簇、氧自由基等的损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Prx6在视网膜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o profile the pattern of gene expression in diabetic rat retinas with or without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erythropoietin. Design: By using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after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erythropoietin, neurosensory retinas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on gene expression. Participants: Three groups of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tudied: normal control (15), diabetic rats with saline injection (15) and diabetic rats with intravitreal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15). Methods: Diabetes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erythropoietin was performed at the following time points: 0, 30 and 120 days after diabetes onset. Four days after each injection at above‐mentioned time points, the retinas were harvested for microarray assay. The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icroarray data. Results: Genes encoding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interleukin‐2 and interleukin‐11, which were upregulated in the diabetic retinas, were restored after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Genes encoding pro‐apoptotic effectors, like Tnfrsf5, Bid3 and Bcl2l1, were also upregulated in diabetic rats and attenuated in erythropoietin‐treated group. In addition, real‐time PCR were employed to confirm the changes of the genes Trex2, G1P2, DHX58, RGD1311906 and LOC689064, which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Conclusions: Intravitreal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is able to normalize the gene expression responsible for pro‐apoptotic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noted in diabetic retin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链1(HIF1A-AS1)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07/2021-07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160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PDR组(80例)和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80例),同时选取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中LncRNA HIF1A-AS1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R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ncRNA HIF1A-AS1水平诊断PDR的临床价值。结果:PDR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HIF1A-A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NPDR组高于对照组(P<0.05);PDR组、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HbA1c、TC、TG、LDL...  相似文献   

13.
任健丹  周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2085-2087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和中期因子(midkine,MK)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6-06/2017-10我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6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72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40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copeptin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MK水平,采用TOSOH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血常规仪器检测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记录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分析copeptin 和MK水平与血脂、血压、生化相关指标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opeptin 和M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进展,copeptin 和MK水平逐渐升高(P<0.05)。copeptin和MK水平均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性(均P<0.05),但与血脂、血压、FP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copeptin和MK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调查早期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对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经WHOIDDM诊断标准确诊,病程<5年)72例144只眼,双眼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对可疑及有明确病变的患者行FFA检查确诊。结果:72例患者144只眼中眼底镜下有明确病变的4例5只眼,可疑14例,该18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最后确诊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例7只眼,占8.3%。结论:要高度重视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直接证明视网膜血管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 ,并探讨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的血管进行铺片 ,并在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 ,检测铺片的血管上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 1)正常对照组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M1 )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周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异 ,bFGF蛋白质及mRNA均无阳性表达。 ( 2 )糖尿病 3个月组 (M3)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 ,细胞核可见bFGFmRNA表达 ( 78% ) ,血管壁可见bFGF蛋白表达阳性 ( 5 6% )。 ( 3 )糖尿病5个月组 (M5)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且可见闭塞毛细血管及血栓 ,细胞核bFGF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M3为 89% ,血管壁bFGF蛋白质表达也高于M3为 89%。结论 bFGF在STZ大鼠的视网膜血管中有表达 ,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表达加强。  相似文献   

16.
乔宇  王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80-14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期,早期发现与预防治疗显得格外的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尿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对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MGB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9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于注药后4周、8周、12周处死大鼠,取视网膜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作对比.结果 HMGB1和TLR9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4周、8周、12周时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103 7±0.001 1、0.132 3±0.0005、0.145 0±0.002 0、0.155 7±0.001 5和0.084 3±0.0047、0.1164±0.0094、0.132 1±0.000 1、0.139 0±0.0042,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主要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HMGB1和TLR9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增加,HMGB1-TLR9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