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19例严重的非增殖期DR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和增殖期DR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1眼,B组95眼,A组为治疗组,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每日行1次穴位注射,两组穴位交替进行,以10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5d,共治疗3个疗程;B组为对照组,予以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A组有效率为87%,B组为63%,且A组各期DR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治疗DR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我院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DR患者35例,分别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3个月泪液分泌实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患者行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3个月泪液分泌实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DR患者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泪液分泌功能,尤其对于伴有干眼的DR患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全身危险因素、炎症、氧化应激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全视网膜光凝术是预防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激光的破坏性会带来一系列眼部并发症.与激光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能够对DR病情发展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留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减少激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我国在DR手术治疗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开展,对于增殖前期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R,PDR)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术,破坏缺血区视网膜,减少需氧量,以防止新生血管形成,阻止病情恶化。中医药对治疗DR有着非常丰富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R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08/2019-08我院收治的DR患者182例32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91例164眼)与对照组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91例162眼),治疗前、治疗6mo均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a、b波振幅、峰值时间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微循环参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mo,两组患者a、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观察组b波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a、b波峰值时间及a波振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mo,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BCVA改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降低(P<0.001),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低于对照组(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可促进视力改善,减少荧光素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有助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抑制新生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就诊、治疗状况,进一步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对其眼部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的态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1年12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接受眼底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状况.随访12~24个月. 结果就诊的1280例DM患者均接受间接检眼镜检查,278例(522只眼)同意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示,无DR4只眼,Ⅰ期36只眼,Ⅱ期42只眼,Ⅲ期298只眼,Ⅳ期66只眼,Ⅴ期58只眼,Ⅵ期18只眼.其中241只眼建议局部视网膜光凝, 166只眼在我院接受治疗;224只眼建议全视网膜光凝术,167只眼接受治疗;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29只眼,其中18只眼曾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结论 DR早期因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不严重,极易轻视治疗.部分患者对激光视网膜光凝存在误区,导致患者早期治疗不彻底,以致任其疾病向严重状态发展.今后应加大早期的宣传力度,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的挽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Argon激光治疗方式及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310例(511眼)DR患者行激光治疗,包括局部光凝、改良格栅样光凝、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次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48个月.结果 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148眼(82.7%),非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视力提高和不变162眼(80.2%),高危PDR视力提高和不变82眼(63.1%);PPDR有效167眼(93.3%),非高危PDR有效182眼(90.1%),高危PDR有效86眼(66.2%).PPDR 28眼(15.6%)、非高危PDR 92眼(45.5%)、高危PDR 113眼(86.9%)需补充光凝.结论 掌握适宜的激光方式及时机和操作技巧、定期随诊、及时补充光凝、全身治疗,是提高DR激光光凝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疗效。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298例(568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早期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3~6次,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后182只眼(32%)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52只眼(62%),视力下降34只眼(6%)。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P〈0.0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有黄斑水肿的272只眼中,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42只眼(52%),部分消退者122只眼(45%),不变者82只眼(3%)。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有效,在增生前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康  熊毅彤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338-2340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01/2008-12我院就诊的DR患者285例49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40(平均18)mo。结果:494眼中58眼(11.7%)视力提高,329眼(66.6%)视力不变,107眼(21.7%)视力下降。392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水肿减退,渗出吸收,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治疗有效率为79.4%。高危P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32.2%)明显低于非增殖期DR患者(90.4%)及早期PDR患者(88.3%)(P<0.05)。1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55.6%)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80.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8.0%)的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65.5%)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8.0%)的患者(91.0%)(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一个可以有效控制DR,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其疗效受DR的分期、糖尿病分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影响,关键是把握光凝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重视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郭勇  刘燕  张少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33-2335
目的:观察采取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11/2012-11进行激光治疗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98例153眼,分为3组,A组:38眼(25%)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B组:55眼(36%)给予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C组:60眼(39%)给予缺血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病例手术前后均进行了血糖、验光、眼压、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t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检查,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3mo,复查患眼OCT,与C组相比,A组和B组,黄斑厚度减少(P<0.05);视力提高3行以上纳入统计,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术后视力改善(P<0.05)。结论:对视网膜缺血区进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而且保护了黄斑区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黄斑水肿( diabetic lacular edela,DME)可发生在DR的任一时期,常常引起不易逆转的视力丧失,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运用传统激光治疗的同时,新兴的抗炎、抗VEGF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微创技术的革新为手术治疗亦提供更大便利,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成为治疗的主要趋势。我们对目前DME的主要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单纯视网膜光凝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6,12mo的视力、视野及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口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联合光凝治疗组患者12mo时视力提高(62.3%vs43.1%,P=0.037),视野改变(17.0±3.7vs14.9±3.7,P=0.002)及新生血管退缩情况(67.2%vs48.3%,P=0.036)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滋阴凉血散瘀汤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单纯激光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光凝术常见与少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PPDR、早期PDR、高危PDR患者77例132只眼,实施次全、标准及超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则联合局部光凝.观察术中、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55只眼(41.67%)无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2)29只眼(21.97%)刺、胀痛,多可以忍受,未作特殊处理.(3)16只眼(12.12%)中心视力下降,其中9只眼为黄斑水肿加重,5只眼为调节性视力下降,2眼白内障加重.对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先行局部光凝、延长光凝间隔时间及服用一些中药,有利于黄斑水肿消退.(4)10只眼(7.58%)玻璃体出血,其中2只眼行激光追加;6只眼行玻切手术;2只眼放弃治疗;(5)9只眼(6.82%)感幌眼不能视物,20min内恢复.(6)4只眼(3.03%)急性结膜,加强消毒杀菌可杜绝;3眼(2.27%)急性眼压、血压升高并光感消失,对症急救后视力恢复;1眼睫状体脉络膜水肿伴前房消失,后期瞳孔后粘连,继发青光眼;另有1单眼患者等待光凝术时发生低血糖性短暂晕厥,给予低血糖抢救后好转.结论 熟练掌握DR光凝术的技术特点,通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患者眼前后节及全身病情;准确判定和快速处理有助于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治疗机对视网膜病变达Ⅲ期以上同时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1wk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结果:治疗后241眼中视力提高及无下降者218眼,有效率占90.5%,视力下降及玻璃体出血23眼,占9.5%,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对60例108眼行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根据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诊1a,所有患者视力提高30眼(27.8%),视力不变71眼(65.7%),视力下降7眼(6.5%),光凝术后FFA随访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消退,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出血、渗出部分吸收,18例合并有黄斑水肿眼光凝术后完全消退。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稳定视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已成为DR的一线疗法,但不能逆转视网膜无灌注区、微动脉瘤和毛细血管异常扩张,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有病情进展风险。激光疗法的广泛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可通过消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有效降低致盲率,其中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PRP)一直是DR的主要治疗方法。激光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实现了视网膜损害与副作用最小化的目标。通过联合抗VEGF制剂,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更佳疗效。加深对激光及激光联合抗VEGF制剂治疗DR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抗VEGF时代激光在DR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高血糖造成的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致盲。DR致盲的主要原因包括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视网膜激光光凝是目前临床上治疗DR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蛋白质变性,组织凝固、破坏并结痂。使耗氧低的瘢痕组织代替耗氧高的视锥、视杆细胞,减少组织耗氧,改善中周部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但激光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野缺损等并发症,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激光治疗的益处和风险,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激光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