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阅读疗法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后其步行步态功能、幸福度及病耻感变化.方法 将我院10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阅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步行步态功能、病耻感、幸福度改变.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UNSH、Tinetti评分、步长、步行速度、步频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Link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阅读疗法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消除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羞耻感,缓解患者心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步行步态功能改善,提升患者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行为学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FAC步态能力评分、FMA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评分、步行指标、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偏侧空间忽略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改善步态及下肢功能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盆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骨盆控制训练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骨盆控制训练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盆控制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另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I-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评价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BI、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和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2组患者于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 )、步行能力分级(FAC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评定平衡功能、步行功能、运动功能。结果2组BBS评分、FAC分级、FMA-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60例具有10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室内或室外平地步行训练,观察组采用跑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Bathel指数评分、步态参数进行评定。结果 2组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步态参数变化均较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跑台训练能有效矫正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训练前进行 "运动想象".2组均接受1次/d,40min/次,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月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82例,按照入院ID号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比较患者康复训练后步行功能、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较级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运用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可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患肢负能力进行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踝关节综合康复方案在偏瘫病人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PT、OT、理疗、针灸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踝关节综合康复方案。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易Fugl-Meyer下肢运动积分和最大步行速度(MWS)对各组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ugl-Meyer及MW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踝关节综合康复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加平衡功能训练,应用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在2组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Hold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减重步行训练在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BW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分级B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2例,随机分为PBWSTT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PBWSTT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PBWSTT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评定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FAC、FMA和FIM评分分别为0.42±0.23,17.1±5.2和35.3±3.8.治疗后为2.5±1.3,23.6±7.3和67.9±9.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BWSTT组治疗前为0.36±0.13、16.7±6.2和35.1±3.4,治疗后为3.8±1.4、39.3±7.6和90.1±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治疗后FAC,FMA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能够独立步行者分别占44.1%、57.6%(P<0.05);PBWSTT组为34.9%、88.9%(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PBWST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在传统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步行锻炼方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B组通过拐杖辅助进行步行训练,C组进行常规性步行训练。在实施锻炼方案前以及实施6周、12周后,分别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MWS)、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评价患者锻炼效果。结果相对锻炼前,锻炼6周、12周后,3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A、C 2组效果优于B组,A组效果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3-06—2015-10收治的2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比较2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D打印膝踝足矫形器(knee ankle foot orthosis,KAFO)对脑卒中后2周~3个月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及观察组,每组各10例。在常规原发病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基础上,3组患者均在站立及步行训练时全程佩戴矫形器。对照组1佩戴传统踝足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AFO),对照组2佩戴传统KAFO,观察组佩戴3D打印KAFO。3组患者均接受4周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10-MWT)、6 min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下肢Fugl-Meyer运动能力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并测量治疗前后的足间隙数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10-MWT、6-MWT、Fugl-Meyer运动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足间隙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的10-MWT较前缩短(P0.01),6-MWT较前增加(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增加(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前增加(P0.05),足间隙较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KAFO可以增强下肢运动能力,改善平衡功能,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而提高步行速度及耐力,优化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脑血状况及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药物干预.所有患者在实验前、治疗4个月末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脑血流评估;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运动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P<0.01),FMA、FAC、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两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维生素D3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脑血状况及运动、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放松疗法(MR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况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RT结合MIT。比较两组干预8周后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及FAC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T结合MIT能够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