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β细胞瘤也称胰岛素瘤成功能性胰岛B细胞瘤,由于临床上少见,且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本院近15年共收治8例,今将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报道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5例,男2例,女3例。年龄在27~48岁间,平均36.8岁。病史最长者4年,最短者6个月。二、临床表现所有病例都有发作性低血糖症如阵发性神志模糊、晕厥、抽搐、冷汗、心悸、小便失禁、昏迷,其中2例发作时偏瘫。低血糖症候群多在晨间2:00~5:00  相似文献   

2.
贺玉龙  丁广汉 《肿瘤》1995,15(3):304-304,310
胰岛素细胞瘤诊断与定位──附7例报道贺玉龙,丁广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85)我院外科在近十年中收治7例胰岛素瘤。男2例,女5例。其中5例为胰岛细胞瘤,1例为胰岛细胞增生,1例为恶性肿瘤。1例多发有14个瘤,另6例患者均为单发,手术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资料,6例均行MS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其中功能性胰岛素瘤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结果:本组6例共7个肿瘤,多发1例,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十二指肠降段浆膜下;5例单发,其中胃大弯1例,脾门2例,腹膜后2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5例,其中圆形及类圆形1例,不规则分叶状2例,巨大肿块2例;另1例呈弥漫性结节形。MSCT平扫肿瘤为等密度,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以上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淋巴结转移4例,其中脾门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各1例。所有病例胰腺均无肿大及异常强化肿块影,肿瘤与胰腺间有薄层脂肪间隙存在。结论:异位胰岛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双期扫描对异位胰岛细胞瘤术前定位及其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6年1月至1998年6月间收治的11例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6例,女5例,年龄11岁~75岁,平均42.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5例,体部及尾部各3例.肿瘤直径3cm~13cm,平均7.9cm.B超和CT检查肿瘤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2%(9/11)和90%(9/10).结论: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是发现本病的有效手段.术中应取得病理学诊断,治疗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胰岛细胞瘤6例诊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细胞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但其定位及手术治疗目前尚存在一定问题。我院自1987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年龄25~60岁,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到确诊最短时间为8个月,最长6年。在饥饿(一般在晨间),劳累及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NFI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 rank统计分析。结果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患者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癌(NFICC)2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BNFICTs)15例。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及腹部肿块多见。术前B超及CT均能确定胰腺肿块。肿瘤位于胰头部21例,胰尾部10例,胰体部6例,体尾部5例,多发性1例。全组总的手术切除率为90.7%,根治切除率为69.8%,姑息手术20.9%。NFICC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8.6%和60.7%。NFICC患者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1%和29.0%。女性、30岁以下、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手术方法是惟一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手术切除率较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特别是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诊治的经验,以期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56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恶性胰岛瘤14例,占25.00%.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上腹部肿块为其主要症状,术前定位相对容易,定性诊断困难诸多,B超和CT是其主要的检查手段.1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肿瘤摘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瘤活检2例.其中1例一期行肝转移灶切除.5年存活率50.00%.结论:本病需将病理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综合治疗有望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26例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术前定位方法、术中决策及预后。方法:对1989-2000年12年间收治的26例胰岛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6例,功能组20例,无功能者6例;男性9例(34.6%),女性17例(65.4%),年龄范围:15-72岁;术前23例明确诊断,3例为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功能组B超定位准确率55.0%,CT44.5%,MRI60.0%,血管造影(DSA)71.0%;无功能组B超定位准确率100%,CT100%,MRI66.7%。结论:胰岛细胞肿瘤定位:无功能组较功能组诊断阳性率高,肿瘤体积大,经各种检查仍不能定位时,可根据临床表现实行开腹探查;首选胰岛细胞瘤摘除术,必要时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对无法彻底切除的恶性胰岛细胞肿瘤,应尽量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无功能组较功能组治愈率低,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由胰岛细胞产生的肿瘤,因其有内分泌功能,放在临床上产生相应的症状,较易诊断,但是不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无明显症状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则较难发现,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启更为罕见。我们最近收治1例误诊为胰体癌而行联体尾脾脏切除术,现予介绍,并就有关文献作一讨论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左上腹部胀痛4个月,于1996年3月4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左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恶心、呕吐。约2个月前自己动及左上腹一鸭蛋大小肿块,当地B超、CT提示快体尾部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为胰体尾癌。患病以来食欲无异常,无明…  相似文献   

10.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4例报告)李鲁传,李占元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少见,约占胰岛细胞瘤的15%~41%,我院自己1970年~1997年间收治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5例,女19例,年龄7~58岁,腹...  相似文献   

11.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无功能胰岛细胞瘤9例,其中癌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1年死亡,良性肿瘤7例,术后随诊3个月~18年均健在。患者均以上腹包块为主诉,随肿块逐渐增大可有上腹饱胀、疼痛、黄疸和消化道梗阻等相应的症状及体征。超声、胃肠透视、CT和腹腔动脉造影对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行肿瘤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生长抑素均阴性,镜下区分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要视肿瘤有否转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FI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7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对年龄、性别、腰背部疼痛、肿瘤直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良性31例(44.3%), 恶性39例(55.7%)。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 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68.8%、52.8%。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原发肿瘤性质、手术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直径(P=0.001)、手术方式(P < 0.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2)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肿瘤直径 > 10 cm、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完全性切除常提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68~ 1998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2 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例患者 ,68.2 %的病人发现上腹部肿块或查体发现胰腺肿块 ,B超和CT检查肿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80 %和 87 5%。肿瘤钙化率和强化率分别为4 3 8%和 83 3%。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 9例 ,8例 ( 88 9% )能定性诊断。结论 :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 ,应将病理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诊治的经验,以期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56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恶性胰岛瘤14例,占25.00%。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上腹部肿块为其主要症状,术前定位相对容易,定性诊断困难诸多,B超和CT是其主要的检查手段。1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肿瘤摘除术Ⅰ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瘤活检2例。其中Ⅰ例一期行肝转移灶切除。5年存活率50.00%。结论:本病需将病理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综合治疗有望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收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胰岛素瘤8例,胃泌素瘤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生长抑素瘤1例。其中14例行根治切除术,2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胰瘘和炎性肠梗阻各2例,16例中3例失访,13例患者平均随访(4.5±2.3)年,2例仅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2例恶性(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各1例)患者由于肿瘤复发转移在3年内死亡。随访期间良性病例全部生存。  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是一种不引起任何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来源于胰岛细胞的肿瘤。临床少见,约占胰岛细胞瘤的15%。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我院1986年至1997年收治的1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方法13例中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11岁~69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20余天。临床表现: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少,且不典型,其中8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1例表现大便次数增多,1例表现大便秘结,1例表现为皮肤黄染,其余6例无任何症状。本组病例均无低血糖发作,无慢性腹泻及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GA6FA1.5;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50岁.胰岛素瘤患者临床上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血糖0.81~2.79 mmol·L-1,同时12例(80.00%)患者胰岛素水平>10 μIU·mL-1,8例(53.33%)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0.4,9例(60.00%)患者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影像学检查中行B超检查9例,3例(33.33%)阳性;行增强CT检查14例,12例(85.71%)阳性;B超、CT检查均阴性的2例患者经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均为阳性.15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确诊后均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 胰岛素瘤确诊需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水平测定及胰岛素释放指数定性诊断,增强CT检查阳性率高于B超,胰岛素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报告4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该瘤少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常因肿瘤巨大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症状而就诊。术前B超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显微镜下肿瘤良恶性不易鉴别,转移灶出现是确定恶性可靠佐证。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认为对该瘤要采取积极手术探查和瘤周淋巴结清扫。对恶性非功能胰岛细胞瘤可选用链脲霉素和氟脲嘧啶化疗。  相似文献   

19.
胰腺是唯一具有内、外两种分泌功能的腺体,内分泌由胰岛α、β和δ细胞所产生,大多数有功能性分泌,少数为非功能性。在功能性肿瘤中,以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的β细胞瘤(胰岛素瘤)较多见,分泌促胃液素引起胰源性溃疡的δ细胞瘤次之,分泌高糖素使血糖升高的α细胞瘤为最少。我院自1973年以来共收治胰岛细胞瘤10例,均经手术探腹,其中1例术中反复检查胰腺及腹腔各脏器,未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随诊疗技术手段的提高,迄今已屡见不鲜,本院收集自1979年~1991年经手术且有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2例,结合临床及文献复习予以讨论。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1:1.4,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41岁,病史1年~2年,发生部位均在肾上腺,右侧者8例,左侧者4例,CT和B超定位诊断提示肾上腺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