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颅内压(ICP)的动态 1.1 代偿 ICP是指封闭在颅脑内的脑组织(占80%)、脑脊液(CSF,占10%)和脑血量(占10%)所产生的压力,其中某一项体积增加,另一项或两项的体积就必然减少,才能保持ICP正常,这就是所谓的代偿。颅脑损伤后,脑组织、脑血量或CSF增加时,代偿作用包括(1)通过CSF从脑室流到蛛网膜下腔,ICP升高,脉络层减少CSF的产生,蛛网膜绒毛增加CSF的吸收;(2)通过减少脑血流量,主要是将受损区域的静脉血分流到周围的静脉窦。这些代偿作用有一定限度并受脑损害的速度和面积大小的影响,损伤重、面积大,代偿失效,ICP就升高。此外,血压增高,体位改变,脑血氧量降低或二氧化碳量升高以及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脑、腹压升高的因素均可使颈静脉回流受阻,致ICP升高。正常ICP是0.785~1.766kPa,超过2kPa并持续不降即称为高颅压,往往使脑组织缺血,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汪恒望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33-735,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生化及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0(1mmHzO=0.0098kPa),生化检查9例正常。MRI检查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经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腰椎侧卧位穿刺脑脊液压力测量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内引流管行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入住ICU的颅脑损伤疾病且行颅内引流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06年1月—2009年6月入住ICU同类病人6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颅内引流并持续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对照组常规观察瞳孔、血压变化,对血压突发增高、瞳孔改变提示ICP增高者予加强脱水。比较两组病人住ICU时间、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10.84%)明显低于对照组(24.64%),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经颅内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对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脑)8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37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8例。全部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其中148例治疗有效,复查脑脊液示化脑、病脑患者脑脊液均恢复正常;结脑患者脑脊液明显好转,糖基本恢复正常;隐脑患者脑脊液3次墨汁涂片检查(-),糖、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真菌培养(-),乳胶凝集试验效价明显下降(1∶8~1∶320)。148例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0例遗留颅神经损害和脑积水;12例死亡,病死率7.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效果综合进行诊断,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不能确诊者,可予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系一种常见疾病,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增加,一些因治疗不系统误诊或漏诊而迁延的病人,临床口服或静脉化疗效果不佳,我们近4年来应用脑脊液置换、椎管内注射雷米封、氟美松治疗重症结脑收到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系迁延2月以上或重复发病者,共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2~43(平均32.5)岁。重发病者19例,迁延发病者20例。临床均有中毒体征,脑脊液化验均符合结脑诊断,初颅压200~380mmH2O,蛋白质定量1.06~2.86g/L,糖0.6~3.0mmol/L,氯化物106~116mmol/L。1.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在颅内感染和脑出血患者初期颅高压的相关变化,进而预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并比较TCD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128次腰穿和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测压前均行TCD检查并记录血压。结果随着ICP升高,颅内感染和脑出血TCD均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速度(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慢,血管博动指数(PI)增大。颅内感染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脑出血(P<0.01),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明显低于脑出血(P<0.01)。颅内感染TCD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与ICP、CPP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1.026 17.165×PI;CPPe=1.411-17.091×PI 0.971×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0.910。ICP预测差值在5mmHg内阳性预测率为63.28%,CPP为62.5%。脑出血TCD相关参数与ICP、CPP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 20.474×PI 0.053×MAP;CPPe=7.096-20.474×PI 0.947×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0.977,预测差值在5mm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1%。结论颅内感染多合并炎性血管痉挛,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参数改变可较准确预测ICP、CPP,对脑出血的预测准确性好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近年文献陆续有报道,外伤及腰穿后出现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也见不少,但“感冒”出现低颅压综合征近年未见报道。我院曾收治7例。1 临床资料 均为女性,32~55岁,有受凉史。2 临床表现 畏寒3例,发热5例,鼻塞流涕6例,均有头晕头痛,从头顶及枕部向颈部放射,于平卧减轻或消失,呕吐4例,大量出汗3例,有锥体束征2例。 实验室检查:脑压0者4例,2.45~5.90kPa者3例,脑脊液中蛋白偏高2例,白细胞偏高1例,脑电图异常2例,心电图T波改变3例,X线颅平片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CSF)充满蛛网膜间的蛛网膜下腔,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成人脑脊液(CSF)总量约为125ml,其压力为70~80mmH_2O(相当于40~50滴/分)。当某些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等)可使脑脊液压力升高,临床上常可根据脑脊液压力的测定来对这些疾病作出诊断。 临床上当某些病人有明显的颅高压或颅内有活动性出血等,为避免其颅压迅速下降而形成脑疝,一般不做腰穿。但有些疾病如不进行此项检查就无法诊断,故可在先用脱水剂甘露醇减低颅压后行腰穿术,此时所测得的脑脊液(CSF)压力非原压力,那么如何估计病人脑脊液(CSF)的实际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多模态脑监测系统监测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电生理学变化对及时控制颅高压、减轻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重症脑损伤患者112例,治疗期间行多模态脑监测者56例为观察组,未行多模态脑监测者5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颅内植入颅内压探头监测颅内压、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动力学、视频脑电图记录脑电变化;对照组采用常规颅脑CT及观察瞳孔、引流管液平面评估颅内压。2组治疗期间均采用床头抬高30°~45°、亚低温、镇痛镇静、机械通气、渗透脱水、脑脊液引流、手术减压等方法控制颅压,均以颅内压<20 mmHg为治疗目标。比较2组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等临床资料;采用GCS评估2组治疗第7天脑损伤及意识恢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评估2组出院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癫痫、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癫痫、开颅手术、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呼吸机辅助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开颅术后早期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患者脑脊液及外周血CRP和D-二聚体(D-dimer,D-D)的相关性,为判断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接受开颅术患者,均于术后留置颅内测压导管,持续监测ICP。术后3 d内,每12 h采集患者脑脊液及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和D-D水平,并统计对应时点ICP指标。结果:37例患者共获得6组、222份数据,其中105份ICP20 mmHg,117份ICP≤20 mmHg。ICP20 mmHg时患者血清CRP、血清D-D、脑脊液CRP、脑脊液D-D水平均明显高于ICP≤20mmHg时的水平(P0.05)。血清CRP、血清D-D、脑脊液CRP、脑脊液D-D与ICP均呈明显正相关(ρ=0.742,0.884,0.805,0.886;均P0.001)。血清CRP、血清D-D、脑脊液CRP、脑脊液D-D对诊断ICP20 mmHg均有较可靠的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943,0.870,0.951。脑脊液D-D是ICP20 mmHg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15,P=0.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ICP与脑脊液及外周血CRP,D-D均呈明显的正相关,且与脑脊液D-D的关系最密切。联合检测脑脊液及外周血CRP及D-D有助于反映患者ICP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头痛在脑囊虫病的分型、诊断和治疗中的特点,方法:观察了1400例脑囊虫病人,其中730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本文对730例头痛病人从脑囊虫病的分型、诊断、影像和治疗中观察了他们的特点;结果:脑室型头痛以发作性为特点伴有Brun’s征;脑膜型头痛以持续性头痛为特点伴有发热;脑实质型以颅压高性头痛或非颅压高性头痛为特点,所有经药物治疗的囊虫病人均有头痛的加重反应;一般发生在药物治疗的平均14天,头痛反应时间和程度与活囊虫的数量和药物剂量有关。结论:头痛是脑囊虫病人鉴别诊断和治疗反应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低颅压综合征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加扫MRV,3例进行脊柱MRI扫描,对脑膜强化的厚度、形态、分布、类型及伴发硬膜下积液、脑下垂及脑静脉、静脉窦代偿性扩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0~60mmH2O,MRI增强扫描均显示硬脑膜弥漫、连续、对称性线状强化;5例示脑下垂和脑室缩小;3例示垂体增大;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3例MRV显示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脊柱MRI示椎外静脉扩张。脑脊液压力越低,硬膜强化厚度、脑下垂、硬膜下积液及静脉窦扩张越明显。结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和强化是低颅压综合征典型MRI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其MRI影像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44例SAH为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20~40 mg口服,每4~6小时1次,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治疗2周.选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2例SAH为对照组,仅部分患者不规则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给予常规控制出血、降颅压治疗.观察两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积水、CVS发生率、治愈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近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的死残率[1]。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低温的一期临床观察治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15~20岁12例,21~50岁50例,51~60岁14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降温时间3~14天,平均45天。病因:脑挫伤并颅内血肿48例,单纯颅内血肿16例,广泛性脑挫伤12例。病例选择:GCS评分积分≤8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在6h以内,无合并其它脏器损伤,颅内血肿均行手术治疗。2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行脱水、利尿、手术、止血、抗炎治疗,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管性痴呆早期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7年9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脑复素颈动脉注射,对照组采用脑复素静脉滴注,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在改善记忆、计算、语言、抽象思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动脉注射组疗程短,费用少。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脑复素颈动脉注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7岁。病期最短12小时,最长26个月,平均病期4.5个月。多发性脑梗塞27例(包括7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并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正常颅压脑积水3例。脑复素静  相似文献   

16.
颅内低压综合征系指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在7cmH2O(1cmH2O=0.0981kPa)以下的一种病征。近40年偶有零星报道。1938年Schaltenbrand[1]首先报道了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970年Lasacter[2]将它命名为“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典型症状是与体位关系明显的头痛,还可伴有眩晕、呕吐、精神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等病。我们将三个医院近5年来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分析,对其诊断、治疗、发病机理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12例;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17.
低颅压综合征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立位时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可伴眩晕、恶心、呕吐、耳呜、视觉障碍及颈部僵硬;全部病例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60 mmH2O,其中7例呈干性穿刺测不出压力,22例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质轻度增高,4例为血性脑脊液;16例脑电图轻到中度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7例显示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不同程度均匀一致缩小,4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强化,1例显示硬膜下积液;经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充分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病因、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和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神经系统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48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脑)患儿。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3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诊断为腮脑的患儿48例。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腮腺肿大前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脑电图、腰穿确诊。1.2检查及结果48例腰穿检查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l.96~3.43kPa);脑脊液白细胞数27例升高(15~80OXIO’门,),淋巴细胞占O.45~0.gO;21例正常。蛋白增高11例问.46~1.Og几),正常37例。糖及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脑…  相似文献   

19.
脑水肿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细胞水肿而致的脑体积增大,颅内压增高,常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 一、去除病因,切断继续的诱发因素。 二、降低颅内压力,保持脑组织的灌注压。 三、改善脑缺氧及脑代谢障碍。 治疗方案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消除脑水肿与降低颅内压的基本方法是减少脑容积、脑脊液量、脑减压及改善脑循环(CBF)等。 (一)减少脑容积 此方案列为首选。 1.脱水治疗 (1)脱水原则 ①患者血压必须维持在80~90/50~60mmHg以上,肾功能良好;②脱水程度恰到好处,如两眼稍下陷,眼球张力减低,压之稍软,皮肤仍保持弹性。而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颅底重建的指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117例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螺旋CT扫描并根据影像数据将患者被分为3组。Ⅰ型组:单纯骨折无明显移位(垂直脑膜方向≤5 mm);Ⅱ型组:骨折移位明显但不伴有气颅;Ⅲ型组:无论骨折是否移位伴气颅。所有患者均纳入定期随访机制。结果70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24例患者因颅内血肿或脑疝一期手术同时行颅底修复,20例患者因脑脊液漏或继发脑膜炎二期颅底重建。Ⅱ型和Ⅲ型患者进行二期颅底重建术与Ⅰ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患者术前应仔细评估三维CT并作出最佳治疗选择,气颅及骨折移位均是颅底重建的重要指征,应结合病人临床情况及时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