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高山病的临床分型,国内外目前尚未臻一致。国内多仍沿用60年代分类法即:急性高原病三型:①急性高原反应;②高原肺水肿;③高原昏迷(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五型:①慢性高原反应;②高原心脏病;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④高原高血压;⑤高原低血压。国外一般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前者分为:①急性高山病;②高原肺水肿;后者即monge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60例新兵急速进入高原(海拔5170m)时的视网膜变化。观察分析了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对急性高原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特征、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提出:大部队高原行动时,眼底检查可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监护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国柱  黄岚 《军事医学》2013,37(5):321-324
人员从平原快速进驻到高原可导致一系列与高海拔相关的疾病。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一般是良性和自限性的,但是部分人群会发生高原性肺水肿或高原性脑水肿,引起生命危险。该文重点综述AMS诊断、预测因素、预防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告了我院 (驻地海拔3658米) 近两年来使用高压氧在西藏高原治疗582例各类患者的结果。其总有效率为99.14%。特别是高压氧疗法对急慢性高原病的疗放令人满意:315例急性高原病的治愈率达100%,其中的高原昏迷们高原肺水肿患者全部迅速治愈,慢性高原病的有效率也达100%。作者认为:高压氧疗法是救治急慢性高原病的一种理想疗法,在高原医学中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1918年Schneider 把长期持续缺氧所致的反应称为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以来,虽然在世界不同高原地区对各型高原病的观察和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高原病的表现形式复杂,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迄今对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仍未臻一致,由于高原病的命名不统一,临床分型不一致,甚至相互混淆,这极大地妨碍了高原医学的科研及学术交流,也不便于正确指导防治。因此,对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统一标化是十分必要的。早在1979 年国际高原医学会议上即有人建议将对高原病及高原医学的名词、术语进行国际统一标化,但至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现就国内外关于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当人进入3000m以上高原时,由于高原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使人体缺氧。高原低氧可导致多种急慢性高原病,其中高原脑水肿(HACE)是一种重型的急性高原病,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血脑屏障(BBB)和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扩张。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的探测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将低氧致脑水肿的DWI影像变化与病理变化结合起来,探讨低氧所致脑水肿的病理基础。作者选取健康雄性大鼠32只,体重(320~38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常氧组和4000m、6000m…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告了我院(驻地海拔3658米)近两年来使用高压氧在西藏高原治疗582例各类患者的结果。其总有效率为99.14%。特别是高压氧疗法对急慢性高原病的疗效令人欣慰。315例急性高原病的治愈率达100%,其中的高原昏迷和高原肺水肿患者全部迅速治愈,慢性高原病的有效率也达100%。作者认为:高压氧疗法是救治急慢性高原病的一种理想方法,高压氧疗法在高原医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高原病命名及临床分型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8年Schneider把长期持续缺氧所致的反应称为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以来,虽然在世界不同高原地区对各型高原病的观察和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高原病的表现形式复杂,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迄今对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仍未臻一致,由于高原病的命名不统一,临床分型不一致,甚至相互混淆,这极大地妨碍了高原医学的科研及学术交流,也不便于正确指导防治。因此,对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统一标化是十分必要的。早在1979年国际高原医学会议上即有人建议将对高原病及高原医学的名诃、术语进行国际统一标化,但至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现就国内外关于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高压(pH)是高原心脏病主要病因,其严重程度亦决定该疾病的转归。慢性高原性pH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低压性缺氧所致肺血管收缩及重构。肺动脉重构是各种pH进展的共同病理环节,阻遏或逆转肺动脉重构应成为治疗pH的标靶。本文拟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在模拟5000m海拔高原的低压缺氧环境诱导的高原性pH动物模型肺血管重构影响,为临床应用辛伐他汀防治高原性pH提供实验依据。作者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230)g,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置于低海拔(约400m)常压环境;高原环境低压低氧模型组(H P);辛伐他汀低剂量干预组[辛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26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及红细胞内相关离子浓度,结果:患者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Mg~(2 )-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红细胞内Na~ ,Ca~(2 )浓度却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P<0.05)。患者红细胞压积与ATP酶活性呈负相关,与红细胞内Na~ 、Ca~(2 )含量呈正相关。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细胞代谢异常是机体多系统损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5例成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尸体解剖材料,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依据,并对其发病理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3例合并高原心脏病,4例全身小血管数目增多,2例小血管壁增厚并血栓形成,全身脏器充血、於血及缺氧性损害。高原慢性缺氧是罹患者本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和慢性高原反应的相互关系,作者回顾了按1982年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试行稿的诊断标准诊断的高原心脏病27例,慢性高原反应45例。高原心脏病组Hct为0.652±0.14L/L,Hct≥0.65L儿者56.5L/L,慢性高原反应Hct为0.595±0.1L/L,Hct≥0.65L/L者37.1L/L。Hct≥0.65L/L者亦可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间存在互相诊断性覆盖情况。据此,作者建议慢性高山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混合型慢性高山病,并提出各自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原心脏病(高心)诊断标准,回顾分析了按1982年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稿诊断的高心100例。其中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余下的97例中25例存在明显阻塞性通气阻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应诊断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45例肺动脉压正常,应诊断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反),确诊为高心者27例。为提高高心诊断的正确率,作者对高心、肺心和高反组的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据此提出了高心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了解我区某部官兵赴玉树抗震救灾期间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及初步习服高原所需时间。方法以参加抗震救灾的1 009名男性官兵为研究对象。观察期限为30 d,调查官兵头晕头痛、疲乏、心悸、失眠、气短胸闷、胃肠反应、高血压和肺水肿等患有情况。结果T1期头痛头晕、疲乏、心悸、失眠、气短胸闷、胃肠反应、眼花耳鸣和手足发麻、高血压的患有率高于T2和T3期(P<0.05),而且T2期头痛头晕、疲乏、心悸、日光性皮炎的患有率高于T3期(P<0.05)。肺水肿仅在T1期发生,T2和T3期无肺水肿发生,脑水肿观察期内均未发生。结论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官兵急性高原病发病期限基本确定为赴高原后1~7 d;本次调查对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高原病以及提高部队高原作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心脏病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高原心脏病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56例高原心脏病伴HAP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明显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高原心脏病伴HAPC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住院高原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医院(海拔3658m)40年间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9118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15年,样本中以高原病首次住院为病例组,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对照组。随访两组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总体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且呈正相关(r急=08259,P<001,r总=06815,P<005);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减低,且呈负相关(r急1~7=08993,P<001;r慢1~9=09068,P<0001)。(2)病例组总体高原病逐年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R=1129。(3)各型高原病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高原肺水肿发病率最高,达1712%和2766%,RR=759;慢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Monges病发病率最高,达1284%和1119%,RR=531。结论高原病患者再发生高原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适宜长期滞留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前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骨髓前红系祖细胞(BFU—E)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应用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其体系内含单个核细胞2×10~5/ml置于培养液中,在5%CO_2、37℃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以观察其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红系祖细胞接种及增殖延滞时间为24h后,可见双细胞及少数4~6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第4天可见10个左右细胞的细胞团,第6~7天可见较多CFU—E集落,第9天CFU—E集落数量明显减少,第10天可见较大或多中心的集落。呈桔黄色或颜色逐渐加深,以50~100个细胞的爆式集落为多见,联苯胺染色阳性,呈棕褐色,第14天可见较多较大的爆式集落含100~1000个左右细胞,培养至21d,BFU—E集落多数退化或消失。结论:观察中发现HAPC骨髓BFU—E集落产率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集落类型以多中心型,分散型为主。提示,HAPC骨髓BFU—E具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其机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原重体力劳动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地区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地区的男性官兵按照我国急性高原反应(AHAR)症状学计分方法进行评分和分度,并在从事重体力劳动50d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第2、15天清晨分别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测定,并与低海拔(1500m)地区的50名健康官兵(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的男性官兵中共71例发生AHAR,其中重度24例,轻中度47例,其余25例未发生AHAR.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LVEF、LVFS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5、0.598),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16、-0.639),与LVFS亦呈显著负相关(r=-0.658、-0.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P<0.01),返回低海拔后15d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的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且随着AHAR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但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即有显著改善,返回后第15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