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妇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我院对6 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施行单纯瘤体摘除术,此法不需剖腹,操作简便,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短,流血少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0例,年龄18~5 4岁,瘤体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鹌鹑蛋。瘤蒂直径粗者≥2 cm,细者约1cm。病理报告:4 6例为子宫平滑肌瘤黏膜下型,8例为子宫内膜腺样息肉,6例为子宫颈管肌瘤。1.2 手术适应证:1黏膜下肌瘤的全部瘤体和部分瘤蒂脱出宫颈外口者。2单发性黏膜下肌瘤、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者示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正常者。3年轻妇女,特…  相似文献   

2.
王超  陈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0-108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7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TUAE治疗,壁间肌瘤32例,黏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30例,单发肌瘤10例。肌瘤最大直径≤3cm者21例,〉3cm者19例。结果 总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4%;肌瘤体积1年、2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98%和62.7%;子宫体积1年、2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0.1%、53,9%;肌瘤体积大者缩小更明显;黏膜下肌瘤疗效优于壁间肌瘤;加用GSP栓塞,肌瘤缩小更明显。结论 影响疗效的因素为肌瘤大小、部位、是否加用GSP栓塞以及是否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收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37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采用圈套法经阴道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观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年龄:24~51岁之间,其中40岁以上者23例,占62.16%。二、临床症状:37例中有月经增多10例,月经淋漓不净20例,月经增多伴有淋漓不净6例,月经正常1例。三、肌瘤形态:均为单发,有蒂,脱出宫颈口。其中肌瘤直径wtl.semi例,1·5~3·0cm22例,>3.0~5Ocm14例;瘤蒂直径<0.scm3例,O.5~1.0cm18例,>1.0~1.5cm10例,>1.scm6例。四、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联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后铺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妇康片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38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16例。所有病例术前1个月及术后3个月服用妇康片7.5mg/d。随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子宫黏膜下肌瘤总有效率92.10%(36/38),子宫内膜息肉总有效率84.61%(22/26),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总有效率93.75%(15/16)。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妇康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等异常子宫出血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复发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药物支架置人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支架置入后是否发生斑块脱垂分为斑块脱垂组(44例)和无斑块脱垂组(62例)。结果44例患者的51处斑块脱垂病变和62例患者的89处无斑块脱垂病变纳入分析。斑块脱垂组支架置人数目[(1.5±0.6)比(1.1±0.3),P〈0.001]、长度[(31±13)mm比(21±8)mm,P〈0.001]以及扩张压力[(15.3±2.6)atm比(14.1±2.1)atm,P〈0.001]明显高于无斑块脱垂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脱垂组[(13±4)mm。比(11±3)mm^2,P=0.024],正性重构[(76.5%(39/57)比56.2%(50/89),P=0.016]、斑块破裂[33.3%(17/51)比18.0%(16/89),P=0.039]和超声衰减斑块[84.3%(43/51)比42.7%(38/89),P〈0.01]的比例也均高于无斑块脱垂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声衰减斑块[比值比(OR)=2.361,95%置信区间(CI):1.107~4.375,P=0.003]和支架长度(OR=1.722,95%CI:1.025~2.973,P=0.015)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药物支架置人后斑块脱垂发生率约为36.4%(51/140),超声衰减斑块和支架长度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对40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及引导治疗。结果经内镜超声检查诊断为平滑肌瘤18例(45.0%),胃间质瘤2例(5.0%),脂肪瘤2例(5.0%),胃底静脉瘤1例(2.5%),异位胰腺2例(5.0%),胃壁外压迫13例(32.5%),未见异常2例(5.0%)。胃壁外压迫性病变主要为脾脏(8/13,61.5%),其次是肝左叶、胆囊、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等。3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瘤及2例异住胰腺经内镜下切除;3例平滑肌瘤、2例良性胃间质瘤、1例胰腺囊肿及1例胰腺囊腺癌经手术治疗。病理与内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内镜超声诊断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腹腔镜和宫腔镜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2年12月本院725例(包括原发性不孕394例,继发性不孕331例)行宫一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资料。结果725例宫一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输卵管病变436例(60.13%),发病率最高,内膜息肉病变219例(30.21%),子宫腔内粘连24例(3.31%),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1.10%),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110例(15.17%),子宫腺肌瘤57例(7.86%),纵隔子宫28例(3.86%),卵巢良性肿块27例(3.72%),多囊卵巢综合征24例(3.31%),内生殖器发育不正常7例(0.97%),盆腔腹腔结核4例(0.55%)。在输卵管病变中,继发不孕患者占68.02%,明显多于原发不孕(59.81%)。结论对怀疑有宫腔、盆腔病变的不孕症患者应尽早行宫腹腔镜检查.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是输卵管病变。输卵管病变在继发性不孕中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血管甜甜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带根部,利用血管锥止血作用,切除肿瘤术中不出血。自1994年7月我科用此方法治疗6例粘膜下子宫肌瘤(直径2.5-8cm),效果好,无一例发生残端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该方法步骤介绍如下。一、适应症:单纯子宫粘膜下肌瘤蒂形成,瘤蒂的根部可位于宫腔内任何部位,瘤体脱至官口或明道内,不论瘤体的大小,瘤蒂直径不超过2cm。二、器械:中号血管钳1-2把,剪刀一把。三、方法及步骤:1%0新洁尔灭消毒外阴,阴道及官颈,用碘酒、酒精消毒脱出窗口的肌瘤部位。伸手人阴道触到痛蒂以血管贴窗口夹着蒂部,两…  相似文献   

9.
郑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81-182
目的:探讨经阴道用微波治疗完全脱出宫颈口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2010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5例,其直径为5~10cm,均在门诊使用微波治疗行肌瘤摘除术,术后随访1年,根据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25例患者在门诊成功施行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左右,术后门诊输液观察2~3d。术后满意率达100%,观察1年,无月经增多、肌瘤再发。结论:对脱出于宫颈口的肌瘤直径10cm以下者均可在门诊经阴道用微波治疗仪摘除。  相似文献   

10.
包照亮  李燕娜  张军 《中国医药》2013,(12):1772-1773
目的探讨早孕期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345例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在345例中,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共计46例,占13.3%;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与子宫位置、孕产次、孕龄、既往分娩方式及孕囊平均直径有关。子宫后倾后屈位、前倾前屈位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子宫前倾位、后倾位及水平位者[30.4%(21/69)比13.3%(46/276)](χ^2=21.8,P〈0.01)。停经30~39d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明显低于停经40—49d者[7.1%(11/154)比18.3%(35/191)](,=9.2,P〈0.01)。孕产次越多,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越高。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孕产次相关(χ^2=11.6,P〈0.01)。有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明显高于有自然分娩史者[28.9%(13/45)比10.1%(17/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孕囊平均直径〈2cm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明显低于孕囊平均直径/〉2cm者[8.1%(18/221)比22.6%(2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失败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以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电切术(其中Ⅰ型116例,Ⅱ型13例,Ⅲ型3例),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满意率:Ⅰ型、Ⅱ型100%,Ⅲ型66.7%,其中1例术中出血改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式;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朱勤用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16-1217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平面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老年妇女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致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也有单纯阴道前后壁或后壁膨出(前壁为膀胱、尿道膨出,后壁为直肠膨出)。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老年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13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CDx2和H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x2和H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9例正常胃黏膜、15例小肠黏膜、8例结肠黏膜、15例胃黏膜肠化生和130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Hep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小肠黏膜、结肠黏膜、胃黏膜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0%(12/15)、87.5%(7/8)、86.7%(13/15)、37.7%(49/130);He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9)、86.7%(13/15)、12.5%(1/8)、100%(15/15)、55.4%(72/130)。肠型胃癌组CDx2和Hep阳性表达率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组(P〈0.05),CDx2阳性表达率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P〈0.05);Hep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和胃癌Lauren分型相关(P〈0.05)。结论 CDx2和Hep在鉴别胃癌组织学分型和预测临床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重度痔(Ⅱ~Ⅳ度)的效果。方法将184例需手术治疗的重度痔患者分成2组。PPH组104例采用吻合器行PPH,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情况。结果PPH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52.5%,P〈0.01)。PPH组术后出血2例(1.92%),对照组8例(10.00%)。PPH组术后黏膜脱出1例(0.96%),对照组7例(8.75%)。PPH组术后疼痛第,1d 39例(37.50%),第2d 2例(1.92%),第5d始没有疼痛病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第1d 80例(100%),第2d 80例(100%),第5d 18例(22.50%),第9d 5例(6.25%)。PPH组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吻合器行PPH治疗重度痔优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将本院1998年~2003年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43例,其中13例手术失败,作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各病例手术失败原因。结果瘤体≥15周伴阴道狭小2例,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φ≥5cm 3例,术中出血≥400ml 2例,盆腔内广泛粘连3例,骶韧带下方宫颈后壁浆膜下肌瘤φ≥5cm 1例,麻醉欠佳2例。结论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时术前准备要充分,病例选择要适当,加上术者有良好的技能才是本术式成功的关键,同时切记不要认为手术已熟练,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赵玉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65-66,68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6月于本院自愿接受自凝刀射频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肌瘤40个,瘤体直径1.5~5.0cm。在B超的监视和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肌瘤进行射频治疗。结果治疗后通过电话和门诊预约复查,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3个月36例,6个月31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96.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P〈0.05)。其中直径≤3cm的肌瘤、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有效率达96.77%。结论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分割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CMS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型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45例,共计66个病灶,病灶大小0.5~5.0cm,〈3.0cm47个,3.0-5.0cm19个。辐射源为6MVX线,单次照射剂量5GY,隔日照射,总剂量50GW10F。结果肿瘤消失11灶(28.9%),转移灶缩小(PR)的有38灶(62.2%),总有效率74.2%,病灶〈3cm者有效率为82.97%,明显高于肿瘤≥3cm者(P〈0.01)。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5/45),35.6%(16/45),17.8%(8/45)。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型放射治疗是治疗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与转移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再次行辅助技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IVF-ET失败后准备再次治疗的患者167例,根据有否行官腔镜检查分为观察组97例,对照组70例。再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分为宫腔异常组和官腔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异常组与正常组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分析不同官腔疾患经纠正治疗后再次IVF—ET的效果。结果宫腔异常率44.3%(43/97),主要是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炎、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宫腔轻度粘连、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及息肉样增生。再次IVF—ET临床妊娠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1%、22.9%;宫腔异常组与官腔正常组分别为48.1%、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宫腔镜处理治疗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炎,分别为75.0%、103.0%、66.7%、50.0%、11.1%、33.3%。结论宫腔镜能准确诊断处理宫内微小病变,提高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裴保香  单文治  王玮 《中国医药》2013,(11):1566-1567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分别联合N$13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共纳入NSCLC患者54例。培美曲塞组28例,接受培美曲塞500-600mg/m^2+顺铂75mg/m^2治疗,第1天。多西他赛组26例,给予多西他赛70—80mg/m^2+顺铂75mg/m^2治疗,第1天。2组均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过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化疗3个周期。观察化疗期间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部分缓解10例(35.7%),稳定14例(50.0%),进展4例(14.3%),客观缓解率为35.7%,疾病控制率为85.7%。多西他赛组部分缓解9例(34.6%),稳定13例(50.0%),进展4例(15.4%),客观缓解率为34.6%,疾病控制率为84.6%。2组药物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西他赛组血液毒性和脱发发生率明显高于培美曲塞组[分别为65.4%(17/26)比50.0%(14/28),23.1%(6/26)比0.0;均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NSCLC近期疗效相似,但培美曲塞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