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一:麦××,男,36岁,工人。五年来鸡鸣必泻,腹痛绵绵,肠鸣漉漉,泻后则安,大便溏烂,间有粘液。常于进食寒凉食物或于天气转冷时发作尤多,每日腹泻2~4次不等。形体消瘦、神乏气弱、面色不华、怕冷畏寒、腰膝冷痛,夜尿多。西医诊断:慢性结肠  相似文献   

2.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丹溪心法·痰》),所以可导致多种病证。如“咳嗽、呕吐、眩晕嘈杂、怔忡惊悸、寒热肿痛、痞满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四肢麻木不仁”(《丹溪心法·痰》),可见痰之为病,变化多端,症状不一。如痰滞在肺,可见咳嗽咯痰;痰迷于  相似文献   

3.
<正> 喘者,古又称之上气,气即气息之谓,其证可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其由来,肺主一身之气,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乘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或肺虚气失所主,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或肾元不固,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是以此证治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实喘其治在肺,逐其外邪,其喘自平;虚喘其治在肾,益肾纳气,其病向愈。此谓常法之治。  相似文献   

4.
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治肺痈和痰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第11条载“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该篇第27条又载“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可见一方能治两病。对其异病同治之理,现代教材往往解释为:前者病因属于风热邪毒,后者病因属于饮邪留滞,两者病因虽异,但病位相同,同为痰涎壅塞于肺,故均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水逐痰、开宣肺气。  相似文献   

5.
彝族药明镜草泻白散加味治疗白睛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泻白散见于《小儿药证直决》,由桑皮清泻热为君;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退虚热为臣;甘草、糯米养胃和中为佐使,全方4药合用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且不伤肺胃之气。白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眼结膜及前部巩膜,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称“气轮”,在脏属肺,为肺之精气所滋养,故白睛疾病多责之于肺。据此在临床上用明镜草合泻白散配合辩证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各类白睛疾病,发挥其治肺中伏火郁热及引经载药送病所的功效,组方用其或为君,或为臣,或为引经方药,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李文杰  刘小渭 《光明中医》2022,(17):3214-3216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是钱乙五脏补泻方中的泻脾方,有泻脾胃蕴热之功。当代小儿多食肥甘味厚或煎炸等煿炽之品,脾胃蕴热者甚多,加之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故脾胃蕴热易致气热、血热;且肺朝百脉,故脾胃蕴热易致使生成肺脾胃蕴热之局,笔者临床用于小儿外感咳嗽、针眼、鼻窒等疾病进行加减运用,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葶苈大枣泻肺汤所主治的肺痈病,《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凡两见,一为“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泄肺汤主之”,一为“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对于前者,历代注家均释为风热型肺痈初期,系风热病邪,浊唾涎沫壅塞于肺;而后者所列诸症,又显系伤于风寒,二者自相抵触。因对这两条“肺痈”的病性和发病机理产生疑惑。近年来学术界企图从“痈”、“壅”通假角度解开疑窦,把葶苈大枣泻肺汤所  相似文献   

8.
黎明泄泻,一般多为脾肾阳虚,而用温补,此为其常。但亦可由其它原因引致,诸如木郁土位,心气虚弱,肺气失宣等,则治当别论,爰结合验案数则,介绍如下。抑肝扶脾调藏气嗔怒怫郁,肝气失于条达,寅卯属木,木旺克乘脾土,亦可发生晨泄,证见天明肠中漉漉,腹痛气撑作胀,泻下溏薄,夹有矢气,脉弦,苔薄。痛泻轻重常随情怀喜怒而反复,或有脘胁胀闷,纳呆,暖气等症。治法抑肝扶脾,调气畅中。方选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倘能开怀怡情,自可倍增药效。  相似文献   

9.
石曾淑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经验青岛市中医医院(266012)于青云*关键词葶苈大枣泻肺汤老中医经验石曾淑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的峻剂。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的实证。石曾淑教授临...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急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尽管病因病名各异,但在病的急危阶段往往出现邪实、气闭、痰涎壅盛的肺实证。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鸣气喘壅盛,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周身浮肿,或胸腹积水,甚或昏迷谵语等。遇到这种情况,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采用泻肺法以解除痰涎壅盛、肺气闭阻等病理表现,使病情转危为安。近年来,我以泻肺法为主治疗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支气管哮喘、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等,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根据个人经验,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迫血离经冲气为火热之邪所乱,致血不循经,或溢肌肤、或肆走空窍而为诸种急性出血。临床上,若肝胃之火上逆作乱,多致呕血、咯血、便血,当以泻肝、凉胃寓以平冲,用“龙胆泻肝汤”、“泻心汤”之类。若心肺之火所乱,可见各种咯血、衄血,直须凉血、清心、泻肺佐以平冲,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之类。肾火所乱,多见尿血、错经、崩漏或齿衄诸候。尿血,当清心滋水、泻火平冲,如小蓟饮子加大黄;  相似文献   

12.
咳喘之治,临床常用宣肺、肃肺、清肺、温肺、泻肺、通腑、补肺诸法,然利水治肺法常为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该法的临床运用,略陈管见。历代医家亦十分重视利水治肺。比如《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篇》用泽漆汤治疗“咳而上气,脉沉者。”方中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散结,紫参通利二便。《医学启源》根据肺肾子母相应、“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主张用泽泻泻肾疗肺实咳喘。《幼幼集成》用清宁散治疗小儿喘嗽,方中葶苈子、桑白皮、赤苓、车前子合为肃肺利水止咳喘之剂。利水治肺法可使肺中之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从膀胱通路排出体外。大凡肺热咳喘,痰热咳喘,寒饮咳喘,阳虚水泛咳喘,均可酌情选用。但对肺气虚寒、肺阴不足、兼有表邪之咳喘须慎用。  相似文献   

13.
吕立刚 《山西中医》2010,26(7):45-45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本方为泻肺峻剂,主治痰延壅盛,咳喘胸满,肺实气闭之证。笔者用于临床,获效颇多,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飞 《江苏中医药》2016,48(10):77-79
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治疗咳嗽上气病的证候和方剂进行分析,可知其中8方所治病症同中有异,各具重点。结合经典研读和临床所见,提出以下三个观点:第一,咳嗽伴咽喉有气上逆感,是寒饮咳喘的辨证要点;第二,青黛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烧灼感、胸背痛等,确实有效;第三,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主治应为肺胀而并非肺痈。  相似文献   

15.
黎明泄泻一般多为脾虚阳虚 ,多用温补药物治之。但本病亦可由其它原因所致 ,如木郁土位 ,心气虚弱 ,肺气失宣等 ,则治当别论。笔者根据十余年来的治疗泄泻实践 ,总结出如下的经验 ,愿与同道共同探讨。抑肝扶脾调脏气嗔怒怫郁 ,肝气失于条达 ,寅卯属木 ,木旺克乘脾土 ,亦可发生晨泻 ,证见天明肠中漉漉 ,腹痛气撑作胀 ,泻下便溏 ,夹有矢气 ,脉弦 ,苔薄。痛泻轻重常随情怀喜怒而反复 ,或有脘胁胀闷 ,纳呆 ,嗳气等症 ,治以抑肝扶脾 ,开怀怡情。例 1.罗某 ,女 ,4 1岁 ,1998年 2月 13日初诊。患者腹泻 6个月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 ,曾用中药补…  相似文献   

16.
巴豆性辛、热、有毒,具有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之功。世人皆惧其毒性猛,很少使用。然笔者遵师法久熬除去浮油,病人服后只觉腹中肠鸣漉漉,并无峻泻之副作用。借其宣泄杀虫解毒之功,酌配对  相似文献   

17.
一、《金匮》中哪些具体病证与肺直接有关?试分别举例阐明之。(20分) 答:《金匮》中百合病、肺痿、肺痈、肺胀(咳嗽上气)病、胸痹病、五脏风寒病、支饮病、咳嗽病、风水病、皮水病、消渴病、吐血证及妇人杂病与肺有直接关系。 1.百合病是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故其主方百合地黄汤以百合为君,其变方百合知母汤等6方亦皆设百合,即是取其色白入肺,足资证明该病与肺有关。 2.肺痿、肺痈、肺胀等三病,顾名思义,皆病在肺:肺痿属虚寒之甘草干姜汤即具温肺复气之功,属虚热之麦门冬汤可润养其肺;肺痈之葶苈大枣泻肺汤即可泻肺;肺胀的射干麻黄汤即可宣肺等。 3.胸痹病,既云胸,则必与肺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秋季的到来,自然界的阳气已由疏泄趋向收敛。《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饮食上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对肺系疾病认识主要有以下特点:将五行理论与六气、脏腑、十二经络融合;重视五脏间相互关系;重视节气因素,尤其是六气的影响;善用《黄帝内经》中的气机升降理论;重视《黄帝内经》药物性味理论分析具体用药。由此可见,研究李东垣的学说,不应只关注"脾胃""补土",或部分方剂的应用,还应了解其理论来源、整体特点。李东垣对肺病相关病机分为以下几类:脾-肺,脾-心-肺,心-肺,肝-肺,肾-肺。就五脏间关系而言,李东垣多以心、肝为实证,肺、脾为虚证;论脾、心、肺病机较简单,论肝、肾则多涉及他脏。其中,因脾土为肺金之母,心火易刑克肺金,尤其重视心、脾对肺的影响。因而在治法上,偏向于温补肺脾、清泻心肝,善用培土生金以及清火润燥。  相似文献   

20.
介绍刘以敏教授治疗风痰闭肺之肺炎喘嗽经验。刘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常见风痰闭肺证,辨证以见面色夹青,或口鼻周青,或山根青,加之痰声漉漉为要,临证确立祛风涤痰、温肺定喘的治疗大法,擅用小白附二陈汤加味治疗,值得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