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早期应用咪唑立宾( MZ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61例首次肾移植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1)MZR组:33例,应用他克莫司(Tac)+ MZR+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2)吗替麦考酚酯组(MMF)组:28例,应用Tac+ MMF+ Pred预防排斥反应.MZR的用法为:体重<50 kg者为150mg/d,早餐后口服;体重≥50kg者为200 mg/d,分早、晚2次口服.MMF、Tac和Pred按常规剂量服用.2组受者均于术前2h和术后4d接受巴利昔单抗(20mg/d)诱导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以及高尿酸血症、骨髓抑制、巨细胞病毒感染、胃肠道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内,MZR组AR发生率为15.2%,MMF组AR发生率为10.7% (P>0.05);MZR组移植肾存活率为97.0%,MMF组移植肾存活率为89.3%(P>0.05).MZR组和MMF组间高尿酸血症、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R组未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而MMF组则发生4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密监测下,MZR可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早期抗排斥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咪唑立宾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ZR)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肾移植患者后采用由MZR与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组成的三联方案预防排斥反应(MZR组),以100例采用CsA.霉酚酸酯(MMF)与Pred组合者为对照(MMF组),随访12个月,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以及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个月内,MZR组及MMF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ZR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MMF组均为99%.MZR组腹泻、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明显低于MMF组的12%和6%,而血尿酸升高者(25%)明显多于MMF组(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咪唑立宾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预防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再次肾移植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再次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86例首次肾移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首次肾移植失败的原因,17例为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为急性排斥反应,55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4例为移植肾破裂,1例为严重肾结核;再次移植前,3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或补体依赖细胞毒(CDC)阳性;再次移植后,16例采用泼尼松(Pred)和硫唑嘌呤(Az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70例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Aza(或霉酚酸酯)及Pred组成的三联用药方案,32例再次移植前后接受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再移植组人/肾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4.8%/61.6%、79.1%/45.3%和58.1%/41.9%,对照组分别为89.5%/79.1%、81.4%/74.4%和67.4%/58.1%,两组人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时间段的肾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使用抗体诱导治疗者以及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优于未用抗体诱导治疗者和仅用Aza、Pred治疗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再移植组明显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再移植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移植者。结论再次移植的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再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人肾移植后骁悉(MMF)、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合应用的最适剂量。方法比较常规剂量组(104例)和低剂量组(9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人/移植肾生存率。结果MMF和CsA用量在术后3个月、Pred用量在术后6个月内常规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在6个月内包括活检证实、临床推断和亚临床排斥,其总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7.3%,而低剂量组为19.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1.5%(P<0.0001),尤其是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剂量组明显要高(26.9%比5.2%,P<0.0001)。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5.5%和97.9%/96.9%(P均<0.01)。排除感染所致的带功死亡后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剂量MMF、CsA和Pred联合应用并不增加急性排斥率、亚临床排斥发生率、排斥治疗逆转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但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肾移植中应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IL2Ra)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行免疫诱导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的37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使用IL2Ra诱导治疗者261例(IL2Ra组),使用rATG诱导治疗者110例(rATG组).所有受者术后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使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术后对所有受者随访了1~5年,观察和比较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等.结果 两组间受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L2Ra组比较,rATG组受者接受的供肾更多来源于尸体供肾(P<0.01),且供肾冷缺血时间较长(P<0.01).IL2Ra组和rATG组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3.1%和1.8%(P>0.05),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和2.7% (P<0.05),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和21.8% (P>0.05).术后1、2和3年,IL2Ra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8.9%、98.9%和98.5%,rATG组均为98.2% (P>0.05);IL2Ra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8.5%、98.1%和97.7%,rATG组均为97.3%(P>0.05).结论 在临床肾移植中,经rATG诱导治疗较IL2Ra有更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且不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移植的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免疫移植剂应用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2例儿童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尸体肾移植21例,活体亲属供肾的肾移植1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总动脉吻合8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外动脉吻合3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内动脉吻合11例.免疫抑制剂方案:7例为CsA加Aza加Pred;9例为CsA加MMF加Pred;6例为FK506加MMF加Pred.结果: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 96.6%/ 94.8%, 88.2%/ 81.8%, 82.5%/ 76.3%;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各为 18.1%;术后免疫抑制剂每千克体重剂量较成人显著高.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成功的手术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相当重要;加强随访,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报告我院11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1、3、5年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植肾的存活率再次移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肾移植受者淋巴毒试验<59例,5%~10(例,>10%9例,其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2%、31%、0%.再次肾移植受者PRA<10C例,>10例,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75.0%.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再次移植组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再次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术前PRA、淋巴毒水平是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术后排斥反应、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首次肾移植.  相似文献   

8.
强效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问世前,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非常高,而移植肾的存活率较低.环孢素A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移植受者的存活率.而他克莫司的出现则进一步降低了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的存活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美国器官分配网络(UNOS)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尸体肾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肾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66.5%和81.3%.与环孢素A相比,他克莫司可以带来更好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率,他克莫司也已成为肾移植中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免疫抑制剂的改进,有效的控制了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使术后早期的移植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将对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后近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的50例肾移植患者资料,应用环孢素A(CsA)+西罗莫司(SRL)+泼尼松(Pred)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应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Pred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移植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及血脂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发生排斥反应2例,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7例,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近期采用CsA、SRL和Pred联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抑制效果。显著减少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但高脂血症是SRL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肾源及免疫治疗方案的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状况,寻找可有效监测排斥反应的观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2例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状况.结果 亲属肾移植与尸体肾移植,CsA+MMF+Pred和FK506+MMF+Pred两种免疫治疗方案的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和体温能有效监测排斥反应.结论 肾移植术后仍需做好监测、护理工作,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霉酚酸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剂量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用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MMF2.0g/d(A组)、1.5g/d(B组)及Aza 50~100mg/d(C组),每组均联用CsA及Pred(剂量相同)。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A、B、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由环孢素A(CsA)转换为他克莫司(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同种肾移植后发生CAN的患者153例,患者肾移植后均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及泼尼松(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是否以Tac替换CsA将患者分为两组.(1)CsA组:45例,进入研究后患者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2)Tac组:108例,进入研究后将CsA转换为Tac,停用CsA后立即开始服用Tac,MMF和Pred的用法同CsA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人/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活检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随访12个月时,CsA组和Tac组患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6.6%和93.5%(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和3.7%(4/108)(P>0.05),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均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后逆转.Tac组患者移植肾功能明显改善,并且出现重度蛋白尿、重度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的患者比例较CsA组显著减少(P<0.05).Tac组有13.8%(15例)的患者出现轻度血糖增高,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的4.4%(2例)(P<0.05);Tac组有22.2%(24例)的患者发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CsA组的55.6%(25例)(P<0.05);17例因使用CsA而出现牙龈增生和多毛症者,经转换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由CsA转换为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能够显著改善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缓CAN的发展,转换过程中未发生严重Tac不良反应并且改善了使用CsA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version from cyclosporine A (CsA) to tacrolimus (Tac) on 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 Methods 153 CAN patients undergo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eived CsA,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prednisone (CsA-MMF-Pred) regimen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CsA were maintained in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CsA + MMF + Pred group (CsA group, n = 45); Tac + MMF + Pred group (Tac group, n = 108).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patient/kidney survival rate, acute rejection incidence, renal function, 24-h proteinuria and adverse events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for 12 month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sA group, the transplanted kidney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ac group (93. 5 % vs 86.6 %, P<0. 05). Acute rejection (AR) was diagnosed in 4. 4 % (2/45) of recipients in CsA group and 3. 7 % (4/108) in Tac group (P>0. 05) respectively. Acute rejection (2 cases in CsA group and 4 in Tac group) was reversed by 500 mg of methylprednisolone for consecutive 3 days, and the patients in Tac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degree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atrophy (IF/TA) (P<0. 05).Renal allograft functions and 24-h proteinuria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2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ac group (P < 0. 05). Incidence of mild hyperglycemia in Tac Group (13.8 %, 15/10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sA group (4.4 %, 2/45), and that of hypertension in Tac group (22. 2 %, 24/10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sA group (55.6 %,25/45). CsA-related side effects (such as hirsutism and gingival hypertrophy) in 17 patients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conversion from CsA to Tac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conversion from CsA to Tac on the patients with CAN can improve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retard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sA-related side effects and not generat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f Tac.  相似文献   

13.
普乐可复预防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并比较新型免疫抑制普乐可复(FK506)对预防同种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98例肾移植受者分成2组。(1)FK506组(n=40);主要用药为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2)环孢素9A(CsA组)(n=58);主要用药为;CsA+MMF+Pred。结果 2组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中主动撤除环孢素A(CSA)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5例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其中尸体肾移植2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12例.除2例为再次肾移植外,其余均为初次肾移植.分别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6年时停用CsA,平均为术后(13.3±9.1)个月.撤除CsA后免疫抑制方案为:霉酚酸酯(MMF)+西罗莫司(SRL)+泼尼松(Pred).撤除CsA前有9例做了移植肾穿刺活检,8例测定了抗HLA抗体.结果 对35例受者随访6个月~4.5年,平均14.8个月.撤除CsA前、后血肌酐平均值分别为(88.1±15.5)μmol/L和(92.3±23.7)/μmol/L(P0.05).撤除CsA后,有2例经活检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CsA所致的毒副作用,如牙龈增生、糖耐量异常和多毛症等明显改善.9例移植肾活检中,有3例肾功能正常的受者已出现轻度慢性移植肾肾病表现.抗HLA抗体检测中,7例阴性者在撤除CsA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抗HLA抗体呈强阳性者在撤除CsA后进展为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结论 对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在移植6个月后撤除CsA,转换为"霉酚酸酯+西罗莫司+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的,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风险;撤除CsA有利于消除一些与其相关的毒副作用;对抗HLA抗体呈强阳性者.撤除CsA后很难改变肾功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早期各种功能状态的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 不同的肾功能状态下,三种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9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其初始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 泥尼松(Pred);B组:CsA 霉酚酸酯(MMF)+Pred;C组:他克莫司(FK506)+MMF(或Aza) Pred。根据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四种肾功能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药物副作用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四种不同肾功能状态下,B组或C组患者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B组和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或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在肾移植后各种肾功能状态下,B组和C组的免疫抑制方案,都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中生物免疫制剂应用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中巴利昔单抗(舒莱)、抗Tac单抗(赛尼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生物免疫制剂应用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2003年至2005年间肾移植患者417例,男249例,女158例。年龄17~64岁,平均41岁。比较分析生物免疫抑制剂组、环孢素组和他克莫司(FK506)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不同生物免疫制剂组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17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8例(9.1%)。环孢素组(n=224)、FK506组(n=118)和生物制剂组(n=75)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9.3%、1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莱组(n=25)、赛尼哌组(n=14)、ATG诱导组(n=16)和ATG治疗组(n=20)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7.1%、6.3%、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与未出现排斥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0.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n= 19)与ATG治疗组(n=20)间肺部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5.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免疫制剂舒莱、赛尼哌和ATG并不增加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由15家肾移植中心参加的开放性临床试验,共纳入72例首次尸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同时,给予2剂人源化达利珠单抗,首剂给予时间为术前24h内,第2剂在术后第14d给予。对入选患者密切随访,评价肾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人、肾存活率;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发生4次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及6个月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均为5.56%;人/肾6个月和1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5.8%/95.8%和94.5%/94.5%;仅有1例的腹痛可能与达利珠单抗有关。结论 2剂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用于肾移植的几种免疫抑制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肾移植后几种常用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将87例肾移植患者分为4组,A组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和泼尼松(Pred);B线为环孢素A(CsA)、MMF和Pred;C组为CsA、硫唑嘌呤(Aza)和Pred;D组为CsA和Pred。观察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排斥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及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