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A119S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对7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90例正常女性的CYP1B1 A119S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出多态性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G/G、杂合型G/T、突变型T/T。结果:CYP1B1基因A119S多态性G/G、G/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ICP组分别为3.8%、39.7%和16.5%,对照组分别为64.4%、26.7%和8.9%;ICP组G、T等位基因频率为63.7%,36.3%,对照组为77.8%,22.2%。CYP1B1 A119S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T/T与G/G比较、G/T与G/G比较,OR值分别为2.719(1.007~7.341)倍和2.190(1.096~4.375)倍;等位基因T使ICP危险性增加了1.995(1.226~3.246)倍。结论:CYP1B1 A119S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ICP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ICP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和生化上以胆汁瘀积为特征。该病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和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改变,围产儿结局.方法对该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结论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产儿危险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胎儿监护及药物治疗,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谢蓉蓉  俞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88-368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分析102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ICP患者中有21例出现早产,早产率为20.6%,其中15例为干预性早产。早产组和非早产组的ALT和总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然性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的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极易引起早产,产科医师要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动态观察权衡利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胎龄,以降低早产的发生以及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产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即使存活,早产儿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多,给病孩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不幸。而ICP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本身易早产,再加上医疗干预造成的医源性早产,使得ICP占了早产的第一位[1 ] 。因此,我们对我院2 0 0 2年ICP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围产结局与医源性早产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2 -0 1~2 0 0 2 -12在我院产科分娩ICP患者12 4例,占1 98%。同年总分娩数62 66例,剖宫产2 817例(4 4 96%) ,早产3 0 0例(4 79%) ,胎儿宫内窘迫14 3 2例(2 3 12 %) ,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新生儿血清胆汁酸(CA)含量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ICP患者为观察组,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增高;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建议测定CA水平作为预测ICP胎儿预后的一项指标;母体发生ICP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待有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在遗传敏感性基础上,妊娠期增多的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于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特征;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甚至胎死宫内;对产妇可造成产后出血。现结合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DR3基因外显子14错义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0例ICP患者(ICP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MDR3基因外显子14和sexA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CP组MDR3基因外显子14基因型G/G、G/A、A/A频率分别为83.33%、16.67%、0%,对照组分别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91.67%、8.33%,对照组分别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3基因外显子14错义突变可能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ICP is a kind of complication occured in gestational period featuring with the cutaneous pruritus and Jatmdice. The physiopathologic course is that the metabolic obnormality of hormone and bile acid caused the severe fetal distress even caused the sudden death.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hasn‘ t been discoverd yet and the current popular theory is acute hypoxia. The occurence of ICP is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sceptibility of gene of individual and emironmental factors. Intensifying the monitoring and terminating the pregnancy at the proper time are the main treating mathods to prevent fetal sudden death and reduct the perinatal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622例孕妇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肝功能、血总胆汁酸,并分析症状、妊娠结局,比较HBV血清学阳性孕妇与阴性孕妇ICP的发生和转归差异。结果:3622例孕妇中HBV感染率7.9%。HBV感染孕妇ICP的发生率为10.1%,明显高于无HBV感染的孕妇ICP的发生率3.9%(P<0.001)。HBV感染者肝功能和血总胆汁酸的变化与无HB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HBV感染者ICP发病和终止妊娠的时间明显早于无HBV感染者,且早产率亦高于后者(均为P<0.05),但两者终止妊娠的方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症状HBV感染孕妇ICP发病率增加,发病早,且更易发生早产,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监测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及其围产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妊娠妇女100例及其围产儿为对照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监测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及其围产儿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研究组围产儿羊水粪源性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围产儿不良组孕妇甘胆酸(CG)、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比良好组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G、ALT、AST、TBIL和TBA与围产儿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围产儿疾病中以羊水粪源性感染为最多(33.3%),其次为早产儿(28.6%)、胎儿宫内窘迫(20.6%)、新生儿窒息(15.9%)和死胎(1.6%)。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其中以羊水粪源性感染为最多,产前CG、ALT、AST、TBIL和TBA水平监测可作为预测围产儿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秦惠芬  刘玉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01-400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胎盘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水平与围生儿缺氧的关系。方法:以40例ICP患者(ICP组)和4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围生儿缺氧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胎盘中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ICP组围生儿缺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vs7.5%,P<0.025);ICP组胎盘中PL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围生儿缺氧风险有随着PLGF表达水平降低而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胎盘PLGF表达下降,影响胎盘功能,可能是ICP并发围生儿缺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各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预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和产科检查正常孕妇各50例进行生化指标动态监测。结果:ALT、AST、ALP、GGT、BIL等指标在早、中、晚各孕期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和ALB整个孕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D-BIL在正常孕妇组早、中、晚孕期无差别(P>0.05),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D-BIL/T-BIL在孕中期的诊断敏感性已经达到53%。结论:血清BIL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意义不大,但D-BIL/T-BIL比值>0.35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要特征之一,可以作为临床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ICP合并HBV感染的孕妇48例作为研究组,102例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ICP孕妇作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明显提高,达到3.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时间明显提前,且分娩时间明显提前,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的比率均明显提高,分别可达到64.6%、87.5%和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采取相应治疗阻滞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外,对孕妇进行密切的监测,以防止早产的发生,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根据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将其分为两组,HBV感染组112例和非HBV感染组1 08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ICP发生率和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孕妇瘙痒出现时间、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1 200例孕妇中HBV感染112例,感染率为9.3%,发生ICP 54例,发生率为4.5%;HBV感染组的孕妇发生ICP 13例,发生率为11.61%,非HBV感染组的孕妇发生ICP 36例,发生率为3.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合并发生ICP的孕妇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的ICP孕妇;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皮肤瘙痒出现时间、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的ICP孕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参与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过程,因此要加强对HBV感染孕妇的围生期监护,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而且对于HBV合并ICP的孕妇,积极治疗的同时要预防早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以确保能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LPO)作用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102例和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126例。分别测定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和羊水状况。结果 ICP组母血LPO和RBC-S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在ICP组,宫内生长受限(IUGR)、新生儿窒息和羊水异常时,脐血LPO浓度均明显增高,而脐血RBC-SOD活性均明显下降。脐血LPO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agr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LPO与ICP围产儿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玲  胡琼  郑艺  于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904-490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uman leucocyte antigen-DQA1,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研究遵义地区11例ICP孕妇和7例正常孕妇的HLA-DQA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ICP患者HLA-DQA1?0302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38.09%与14.28%),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QA1等位基因可能与遵义地区ICP的发病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分度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240例ICP患者按我院自拟的分度诊断标准诊断为轻度ICP(170例)和重度ICP(7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A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给予茵陈汤加西药治疗(思泰美、地塞米松、能量合剂),重度ICP(35例)给予郁胆汤加西药治疗(同前),B组(120例)中轻度ICP(85例)和重度ICP(35例)均给予西药治疗(同前)。同时将60例因入院3天内即分娩而未给予治疗的ICP孕妇作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血清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A组轻度和重度ICP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评分和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下降,肝胆系B超声像图特征明显改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B、C组相比,A组围生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