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H)患者手术指征的判断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创的右心导管检查。对疑难病例 ,甚至要行创伤更大的肺活检 ,以明确是否具有手术指征 ,不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PPI)有无创、简便、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 ,与右心导管资料有一定的相关性[1] 。本研究将合并重度PH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PPI资料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力、全肺阻力 (TP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 ,以便在术前评价中采用PPI取代或部分取代右心导管等有创检查 ,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术后肺动脉压力是判断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VSD PH)手术效果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99Tcm 肺灌注显像 (PLS)是无创性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新技术 ,与心导管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1 ,2 ] 。笔者应用PLS技术对 96例VSD PH患儿进行了术后随访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VSD PH患儿 96例 ,男 5 2例 ,女 44例 ,年龄 (2 1± 0 8)岁 ,体重 (9 1± 3 3)kg。均于术后 3个月内行99Tcm PLS ,结果异常者于 1a内复查。其中 34例术前行99Tcm PLS检查 ,34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时,肺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合并PH的先心病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同时进行肺动脉IVUS成像。右心导管测定mPAP、TPR、Qp/Qs,IVUS观测肺动脉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比(WTR)以及血管的搏动性。结果:吸入纯氧后mPAP及TPR明显降低,Qp/Qs则明显增高;高阻力组与低阻力组间,肺动脉搏动性在吸氧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吸氧前后,WTR与TPR具有直线相关。结论:IVUS可以应用于临床,其监测结果与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药物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溶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活动后心慌、气短。查体 :胸骨左缘 2~ 3肋间有连续性杂音 ,肺动脉瓣第 2心音亢进。血尿常规正常。X线胸片 :肺血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凸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率 0 .61。超声心动图 (UCG)示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处直径 10mm。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 ,示肺动脉平均压 3 8mmHg(1mmHg =0 .13 3kPa) ,主肺动脉血氧饱和度较右心室高 2 3 % ,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Qp/Qs)之比为 2 .3。穿刺右股动脉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示PD…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指征的判断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创的右心导管检查。对疑难病例,甚至要行创伤更大的肺活检,以明确是否具有手术指征,不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PPI)有无创、简便、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与右心导管资料有一定的相关性[1]。本研究将合并重度PH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PPI资料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力、全肺阻力(TP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以便在术前评价中采用PPI取代或部分取代右心导管等有创检查,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 (FPPPI)联合肺灌注显像 (PPI)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 116例 ,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 10 5例患者术后 5~ 14d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于术后 3~ 11个月进行第 3次FPPPI及PPI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组。结果 ① 116例患者FPPPI法所测肺平衡时间 (LET)、上肺野与下肺野比值 (S L)及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 (EPAP)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收缩压 (SPAP)的r值分别为0 85 6 ,0 5 0 3及 0 5 72 (P <0 0 1)。②以MPAP为标准 ,FPPPI、PPI及FPPPI PPI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 94 7%、78 8%及 96 4 % ,特异性分别为 6 8 3%、5 2 8%及 72 7% ,准确性分别为 85 3%、70 7%及 89 7%。③ 10 5例患者术前与术后 5~ 14dLET分别为 (2 7 71± 10 85 )s和 (2 0 96± 6 2 5 )s(P <0 0 0 1) ;S L分别为 1 4 3± 0 4 1和 1 30± 0 35 (P <0 0 0 1)。④LET在MPAP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组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 4 7 6 %、34 5 %及 1 4例 ;部分改善率分别为 4 0 5 %、6 2 1%及 3 4例 (P <0 0 0 1)。S L在各组完  相似文献   

7.
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 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正常组,20 mm Hg0.05),瓣膜病各组间及对照组与MPAP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肺动态显像测定的LET与右心导管所测MPAP相关系数r为0.88,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收缩压r为0.64。③瓣膜病各组LET与MPAP的符合率分别为71%、78%、81%、100%。④以MPAP≥20mm Hg为标准LET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79%,准确性83%。结论 肺动态显像是一种有效估测瓣膜病合并PH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左→右分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程度是决定患儿手术时机和预后的重要依据。肺高压导致的右室肥大可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笔者选择反映右室大小的心电图指标对比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压力,以探讨这种间接、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82~1989年在我科行右心导管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PDA17例,ASD32例,VSD7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评价。方法:选取1999年4月~2002年12月先心病术后患儿在心内科行心导管术65例,占同期先心病心导管术总数的2.2%,入院后常规行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原手术方案选择相应的心腔、血管造影,检测相关部位的压力、血氧饱和度。结果:65例心导管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综合心导管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需再次外科手术39例,暂不需手术而进一步随访观察9例,在心导管术中行介入治疗9例,4例需放置支架,无再次外科手术指征4例。结论:心导管术不仅能提供精确的病理生理参数,而且可提供详尽的解剖资料,对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先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PLA2、TNF与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作者建立了常压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这些物质的含量变化。将缺氧组大鼠放入常压缺氧舱内缺氧,缺氧期间舱内氧浓度控制在10%,每天缺氧8h,连续21d。缺氧结束后采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右室收缩压(RVSP)等。测压结束后将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的大鼠心脏取出,并制备肺组织匀浆,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术,测定血清、肺组织、BALF中的磷脂酶A2活力和TNF的含量。结果显示缺氧组大鼠mPAP、RVSP均明显升高,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2 0 0 0 - 0 4~ 2 0 0 3- 0 4共手术治疗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 4 8例 ,男 2 0例 ,女 2 8例 ,年龄 2~ 4 7岁 ,平均 (17.0± 10 .5 )岁。术前肺动脉和体动脉收缩压比 (Pp/Ps)均 >0 .75 ,平均 0 .98± 0 .18,动脉血氧氧饱和度 (SaO2 ) 72 %~ 94 %。结果 :手术死亡 3例 (6 .2 5 % )。主要并发症 :低心排血量 14例 ,肺高压危象 4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例 ;死亡原因 :低心排血量 2例 ,呼吸衰竭 1例。术后SaO2 90 %~ 97% ,平均 (93± 1.3) %。随访 3个月~ 3年 ,死亡 1例 ,余患者心功能 (NYHA)均较术前改善。结论 :低心排血量和肺高压危象是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搞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症(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之一。正常平均肺动脉压约1.87kPa(1kPa=7.5mmHg)。肺血管和肺实质发生病变后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其诊断标准为:平均肺动脉压在静息时>3.33kPa,或在运动时>4kPa。用于检测PAH的手段很多,其中心导管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本文就各项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肺动脉高压症的检测进行综合评述[1~3],探讨其对肺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并参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技术提出一套较完整的、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组105例先心病双氧水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符合率为79%。声学造影检查的优势在于:①对小型缺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组有8例2DE及PDE均未见异常,唯有声学造影检出分流而明确了诊断。②对右至左分流检出率高。③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38例心导管检查结果表明: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分流量(右至左)亦增加,当分流量在中等量以上时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其特异性为94.4%(17/18)。本组误诊7例,其原因是经验不足和观察不细。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对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9月~2 0 0 4年7月共完成16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女8例,男8例,年龄2~5 8岁,单纯PS9例,合并房缺1例,术前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其中术前经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方法 经皮Seldinger穿刺右股静脉成功后,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跨瓣压差。用6F猪尾巴导管行右室造影: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来选择球囊大小。前7例用J型钢丝经右心导管送至左上或下肺动脉远端,后9例用左房钢丝盘在扩张的肺动脉内。用扩张管扩张皮下及股静脉,前14例用Inoue左房室瓣球囊,后2例用自制肺动脉瓣球囊,参照造影影像定位,将球囊前囊打起,后撤至肺动脉瓣口上,将后囊打起,腰部消失反复扩张2~3次,听诊杂音,撤出左房钢丝,用球囊连续测压,测术后跨瓣压,再次右室造影(取左侧位)。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跨瓣压差2 5~110mmHg,术后跨瓣压12~4 2mmHg ,术前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2 4~112mmHg,术后估测跨瓣压差15~4 0mmHg ,其中以重度狭窄者扩张效果最好,有1例术后跨瓣压差为0。但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 (PH)是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观察吸入一氧化氮 (NO)对二尖瓣狭窄 (MS)病人行二尖瓣置换 (MVR)术后PH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NO治疗PH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8年 41 0月间 2 0例风湿性心脏单纯MS病人行MVR术后PH病人 ,不伴其它心肺疾患 ,其中男1 3例 ,女 7例 ,年龄 30 56岁 ,平均 42 .2岁。术后平均肺动脉压 (mPAP) >2 .67kPa。1 .2 方法①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 7FArrowSwan Ganz导管。②术后以惠普多功能监测仪 (HPMo…  相似文献   

16.
标准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肺动脉高压(PAH)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右心导管检查可以明确PAH的病因,并指导治疗干预[1];且可同时行吸氧或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以判定患者有无手术指征,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可靠性。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院心脏中心共收治拟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HD-PAH)16例,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暨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以评价该项检查在CHD-P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3例均为女性病人 ,2例为肾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 ,1例为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先在全麻下切除肾或肾上腺肿瘤 ,然后建立右房 下腔静脉旁路 ,在右房 下腔静脉自然转流术 (术中保持头低脚高位 )下 ,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手术时间 6~ 10h ,总失血量 80 0~ 36 0 0ml;自体输血 5 0 0~2 95 0ml;库血球 (或血浆 ) 4 5 0~ 1480ml;总输液量 45 0 0~ 85 0 0ml。自然转流时间 7~ 2 2min。阻断转流前MAP为 6 0~6 6mmHg,转流期间最低MAP为 5 2~ 6 1mmHg ,阻断开放后MAP为 72~ 10 …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7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了手术。男31例,女16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15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73±24)mmHg,全肺阻力(78.0±61.2)kPa/(L/s),7例患者术中测压,平均肺动脉压(55±13)mmHg,其余为超声心动测压(49±15)mmHg。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手术死亡率4.3%(2/47),术后并发症4.3%(2/47)。作者认为,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冬梅  李红 《武警医学》2001,12(1):43-44
1 临床资料1 993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共有 1 4 6例患者在我科接受介入检查治疗术 ,患者平均年龄 50 .5岁 ( 1 5~ 86)岁 ) ,男女比例为 1 0∶1。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 3 2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1 1例 ,PTCA 支架 6例 ,右室造影 2例 ,肾动脉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PTA)4例 ,右无名动脉造影 2例 ,升主动脉造影 2例 ,单纯电生理检查 (EP) 1 2例 ,射频消融 (RFCA) 60例 ,右心导管检查 7例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 8例。2 术后观察和护理2 1 心电监测及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对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的反应特点。方法选取年龄>14岁的CHD合并重度PAH患者,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测试和右心导管检查后,给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6个月,再次行上述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8例,治疗6个月后,WHO心功能自(2.2±0.5)级降至(1.6±0.5)级(P<0.05),6 min步行距离自(410±72)m增至(497±69)m(P<0.05),血流动力学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改善趋势,但有6例(21%)患者出现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下降和肺/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回归分析显示,6 min步行距离变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CHD合并重度PAH患者给予西地那非治疗后,虽然症状均显著改善,但肺血流动力学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症状改善并不意味着肺血流动力学改善,即使治疗后症状改善,仍需行右心导管检查以确认肺血流动力学是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