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及角度扭转率等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肥厚型心肌病组(20例)标准短轴二尖瓣、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达蜂时间及角度旋转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及角度扭转率.结果 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左心室心尖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逆时针旋转,心底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顺时针旋转.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扭转角度及速度增加,而舒张早期反扭转速度降低,时间延迟.在基底部顺时针旋转之前出现一个逆时针旋转,在正常人此旋转角度和持续时间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要长.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松弛性减低组28例,假性正常化组30例,限制性充盈组26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在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测量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松弛性减低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增大(P<0.05),而限制性充盈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减小(P<0.05)。结论松弛性减低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明显增强,限制性充盈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小,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心室扭转运动逐渐减低。斑点追踪成像为心功能障碍患者机械力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探讨其早期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左心室正常构型的EH患者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经胸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左室全容积三维动态图像存储,应用随机携带的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旋转角度峰值(Prot-base,Protmid,Prot-ap),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结果 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左室旋转和扭转曲线的形态和走形趋势基本一致.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的Prot-ap、Prot-mid、Ptw明显增加(P均<0.05).Prot-bas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STE可有效评估EH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为临床提供了检测高血压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 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s,LVDd)、容积(LVVESV,LVEDV)及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后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及Tei指数,运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二尖瓣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运动、整体扭转运动,测定旋转角度/率、扭转角度/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VDd、LVDs、LVEDV、LVESV及Tei指数均增大,LVEF及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左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率、二尖瓣水平旋转率、扭转角度/率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P<0.01).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与LVEF呈较强的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受损越明显,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应用STI评价左室的扭转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能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病例组选取19例HCM患者及对照组年龄、性别均匹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留取三维图像并存储。三维图像用4D-Auto LVQ进行分析,得到左室各水平旋转角度曲线,计算得出左室整体扭转角度(twist)及扭力(torsion),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M组整体扭转角度及扭力均增加,整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组二尖瓣水平旋转角度、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扭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CM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增加,长轴应变减低,心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3D-STI可以反映H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水平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旋转与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扭转角度峰值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各29例,经胸采集并存贮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测定各个切面各节段及整体心肌旋转角度,并计算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左室扭转角度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净差值.结果 尿毒症组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08±2.48)°对(14.78±1.92)°,P<0.001],且以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减低为主[(5.67±1.97)°对(9.38±2.3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底部顺时针旋转角度减低[(-5.21±1.89)°对(-6.05±1.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心尖部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均显著减低,心底部仅下壁、后壁旋转角度显著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9,-0.673,0.645.均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显示尿毒症患者左室壁多节段心肌旋转角度及整体心肌的扭转角度较正常人有明显改变,该技术为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改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比较82例先天性心脏病及55例对照组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左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CHD)组LVGCS、LVGLS、LVGRS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LVGCS、LVGLS、LVGR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相关,且以动脉导管未闭(PDA)组的LVGRS和房间隔缺损(ASD)组的LVGCS显著.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早期左心室整体三维形变能力增强,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客观的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为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以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获取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标准短轴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的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测量各个水平峰值旋转角度及旋转率,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分析左室扭转与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峰值旋转角度、旋转率与左室扭转明显减低,左室扭转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呈负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严重受损,从而引起收缩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扭转角度,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扭转角度的变化.方法 45例正常人及45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左室短轴(基底部、心尖部)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及整体旋转角度(心尖与基底部旋转角度之差值).45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左室收缩功能分为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组(LVEF≥50%,23例)和LVEF减低组(LVEF<50%,22例).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LVEF减低组心尖部整体旋转角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1.72)°对(10.62±3.11)°,P<0.001],左室整体水平扭转角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6±7.71)°对(27.09±16.42)°,P<0.001],基底部旋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患者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对比,心尖部各节段及整体旋转角度、扭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室扭转角度与LVEF有显著相关性(r=0.63,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测量心肌的旋转及扭转角度.心肌梗死患者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整体水平扭转角度明显减低,并与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LVEF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6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收缩末期容积,软件自动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记录两组左室扭转运动参数,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VS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VSD组左室基底部旋转角度、左室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左室扭转角度及扭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心尖部旋转角度及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525、0.757)。左室扭转运动参数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SD导致的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对左室整体扭转运动及基底部旋转运动有影响,对左室心尖部旋转运动影响不明显,左室扭转运动参数与左室容积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室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6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肌酐≥700μmol/L),分为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50~100mg/d)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或尼群地平)各30例,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左室基底和心尖水平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结果治疗后血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降(P〈0.05)。治疗后心尖和基底水平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基底和心尖水平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比较,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行持续性血透的CRF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早期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其中单纯糖尿病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25例,正常对照者37例.采集受检者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各水平收缩期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二尖瓣水平部分室壁节段、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心尖水平部分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单纯糖尿病组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P<0.01).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大,合并左心室肥厚者更加明显,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能够较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50例和对照组32例,经胸采集全容积动态三维图像,脱机分析,得到左室17个节段的整体应变参数: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绘制各个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点,比较其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冠心病组GLS、GCS、GRS、GA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GLS、GCS、GRS、GAS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75.6%、64.1%、66.7%、78.9%,特异性分别为64.3%、65.4%、62.1%、74.1%。结论3D—STI能较敏感地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其中GAS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31例,根据CMR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与否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并将患者分为心肌纤维化组20例,无心肌纤维化组11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左心室整体扭力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比较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常规二维超声参数,以及心肌肥厚性疾病心肌纤维化组、无心肌纤维化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心室旋转、扭转参数。分析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与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心肌/左心室心肌质量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性疾病无心肌纤维化组及心肌纤维化组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均明显升高(无心肌纤维化组:t=4.45、7.51、-5.45、-6.79,心肌纤维化组:t=-5.53、-9.84、-5.82、-9.45;P均<0.01);心肌肥厚性疾病心肌纤维化组左心室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较无心肌纤维化组明显升高(t=-2.71、2.36,P均<0.05)。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与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心肌/左心室心肌质量比值呈正相关(r=0.58,P=0.001)。 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估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及旋转,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呈正相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为临床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方法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扭转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获取1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的标准短轴基底部、心尖部的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底部旋转角度(Rot—B)及心尖部旋转角度(Rot—A),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3个月与术前左心室心底部旋转角度差值(ARot—B)、心尖部旋转角度差值(ARot—A)、扭转差值(ALVtor)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值(△EF)之间的关系。结果CRT术后3个月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LVtor、△Rot—A与△EF(r=0.619,r=0.592)呈正相关。结论左心室扭转为评价CRT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及位移参数,并探讨扭转与位移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左前降支组(LAD组,n=47)、左旋支组(LCX组,n=25)、右冠状动脉组(RCA组,n=23)及多支病变组(n=25),左主干病变归入多支组。正常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后运用3DT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左室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扭转角度峰值(PGT、PBT、PMT、PAT),左室三维位移(P3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比较冠心病各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左室扭转角度峰值与位移参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PGT、PAT、P3DD及LVEF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LCX组、RCA组的PBT、PM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AD组PB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支组PMT、PBT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AD组、LCX组、RCA组对应的左室节段、多支组左室各壁P3DD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6冠心病组扭转角度峰值与P3DD、LVEF均有一定相关性,PAT与LVEF、P3DD相关性最佳(r1=0.53,P1﹤0.05;r2=0.44,P2﹤0.05)。结论 3DT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研究左室位移及扭转运动特征,从机械力学角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收缩期左室心肌旋转及扭转运动变化.方法 32例正常对照者和2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显示左室标准短轴观图像,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各短轴观图像在标化时间点处的左室旋转及扭转角度、收缩期左室旋转及扭转峰值与相应达峰时间,观察左室旋转值及扭转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 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各短轴观收缩期左室旋转及扭转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不全组左室扭转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0.05),达峰点出现在舒张期,左室心尖水平顺时针旋转达峰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延长至射血期.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减低,左室心底、心尖相对旋转不同步,旋转角度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心脏扭转及节段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超声显像仪,X3-1探头,及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M3S探头,对20例心脏移植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20例中有2例(1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而心脏移植组20例中有8例(4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将心脏移植组分为A组(心尖部呈逆时针旋转)和B组(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心脏移植A组前间隔、后壁、下壁及后间隔心尖部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心脏移植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0.05),A组和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率收缩期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明显增高(P<0.05),而A组与正常对照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左室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低(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指标:1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12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2-SD)、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6-SD)、1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6-Dif)、12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2-Dif)、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6-Dif)以及经心率校正的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快速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扭转及各节段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