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A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B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停药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治愈率,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A、B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86.36%,胃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5.65%、81.82%,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时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典型症状烧心与反酸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典型症状烧心与反酸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60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提高疗效,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接受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缓解及黏膜愈合疗效。方法 98例经RDQ量表及胃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反流相关症状明显改善,RDQ总评分有非常显著差异,19.92±6.86比3.78±1.58(P〈0.01);内镜黏膜愈合率93.9%,其中2.0%没有改善或恶化。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8周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缓解反流相关症状,并有很好的黏膜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40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雷贝拉唑对照组40例,口服雷贝拉唑20mg,1次/d,疗程均为六周。结果治疗六周后,治疗组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F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不影响治疗。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门诊经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80例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B组80例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后8周临床症状(烧心、胸痛、反酸)改善情况;8周后内镜下愈合率.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A组在症状消失率、总有效率以及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轻、中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埃索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坚 《临床医学》2006,26(4):60-6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20mg,口服,qd;硫糖铝1g,口服,tid。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20mg,口服,bid。疗程均为4周。结果埃索美拉唑、硫糖铝治疗4周后患者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感及胃镜痊愈率分别为68.18%、79.55%、77.27%及62.5%;对照组治疗4周后患者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感及胃镜痊愈率分别为65.91%、81.82%、75%及61.29%。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13-331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患者就诊顺序单双号对其进行分组,单号者28例归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双号者28例归为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观察两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和总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有助于患者食管动力学状态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资料,对照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55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55例总有效率为81.81%;经X2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内镜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内镜的总有效率为70.91%;经X2检验,两组患者的内镜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新野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RE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并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为93.02%,内镜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和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加服替普瑞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结论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热羊毛脂按摩法辅助治疗新生儿皮肤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羊毛脂按摩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1例。两组都采用保暖、抗感染、口服维生素E、保证充足热卡等综合治疗方法。羊毛脂按摩组在采用常规组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将羊毛脂加热成液状,涂擦于皮肤硬肿处并用双手揉捏按摩,用力适度。观察两组皮肤硬肿变软消退的情况。结果羊毛脂按摩组第2天皮肤开始变软,第4~5天硬肿全部消退,疗程明显缩短(P<0.001);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热羊毛脂按摩是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高原地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高原地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8周。治疗后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状况判定临床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7%)(χ2=13.30,P <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高原地区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125例NERD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0.2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63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并于停药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治疗组症状评价总有效率为75.8% (47/62),高于对照组的57.1% (3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9,P=0.027);治疗8周治疗组症状评价总有效率为95.2% (59/62),高于对照组的84.1% (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3,P=0.043).治疗4周治疗组GERDQ评分有效率为72.6% (45/62),高于对照组的52.4%(3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4,P=0.020);治疗8周治疗组GERDQ评分有效为93.5%(58/62),高于对照组的79.4%(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0,P=0.021).停药半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为77.4% (48/62),对照组复发率为81.0% (5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27).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治疗NE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立其丁加普鲁卡因封闭对治疗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致局部组织缺血的部位,采用立其丁加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本组1例局部封闭3次后,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6例局部封闭6~8次后,其中5例局部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另1例因坏死组织的范围较大,缺血坏死较严重的皮肤中央部位的组织发生脱落,但元出现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无效为14.3%。结论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可改善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缺血、坏死组织处的血运情况,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正源颗粒的制备及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中药为原料,研制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颗粒剂,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正源颗粒由代赭石、柴胡、黄连、吴茱萸、白术、枳壳、半夏、延胡索等药物组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与适宜辅料制成颗粒剂.将2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13例,口服正源颗粒15 g,每日3次;对照组111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西沙必利5 mg、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6周.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镜下RE分级和积分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能明显改善.经临床治疗,治疗组近期(6周)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远期(1年)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54.9%),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以其较低的复发率(18.8%)优于对照组(3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正源颗粒剂型选择得当,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Pathophysiology of reflux esophag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flux esophagitis is more frequ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s prevalence increased in Japan in these 1/4 centuries. These increase might be based on the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advances in endoscopic technology,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on esophagitis, and declined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Main pathogenesis on the reflux esophagitis are classified as 2 components. One is the motility factor of the stomach and the esophagus. Distention of the stomach causes transient LES relaxation(TLESR), leading acid reflux into the esophagus.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enhances gastric distention, causing TLESR. Resting LES pressure might be lower than normal. Hiatal hernia is also an exaggerating factor, causing repeated reflux from the hernia sac. The other main cause is the intact acid secretion causing enough to injure the esophageal mucosa. Gastric atrophy du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ould be protective factor for reflux esophag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