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130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ANA和ANA谱的检测,AN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谱检测采用德国欧蒙免疫印迹法试剂盒检测抗核抗体中不同抗体的IgG类抗体。结果 1130例标本血清ANA阳性共192例,阳性率16.99%,男性阳性32例,阳性率16.67%,女性阳性160例,阳性率83.33%。192例ANA阳性标本的ANA谱各种抗体均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其中抗nRNP/Sm阳性87例(45.31%),抗Sm阳性40例(20.83%),抗SSA阳性152例(79.17%),抗SSB阳性50(26.04%),抗Ro-52阳性156例(81.25%),抗Scl-70阳性18例(9.38%),抗Jo-1阳性11例(5.73%),抗CENP B阳性12(6.25%),抗dsDNA阳性42例(21.88%),抗核小体阳性55例(28.65%),抗组蛋白阳性31例(16.15%),抗核糖体P蛋白阳性32例(16.67%)。阳性抗体表现较多的是抗Ro-52、抗SSA、抗nRNP/Sm等;同时在938例ANA阴性标本,ANA谱阳性的标本130例,占13.86%。各种抗体均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其中抗nRNP/Sm阳性21例(2.24%),抗Sm阳性10例(1.07%),抗SSA阳性31例(3.30%),抗SSB阳性8例(0.85%)抗Ro-52阳性46例(4.90%),抗Scl-70阳性13例(1.39%),抗Jo-1阳性9例(0.96%),抗CENP B阳性5例(0.53%),抗ds-DNA阳性10例(1.07%),抗核小体阳性4例(0.43%)抗组蛋白阳性5例(0.53%),抗核糖体P蛋白阳性2例(0.21%)。ANA和ANA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联合检测,可避免漏检,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中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欧蒙线性免疫法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 1084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399例,阳性率为36.81%(399/1084)。512例标本联合检测ANA抗体和抗ENA抗体。ANA阳性标本数为169例。其核型包括核均质型(122例)、核斑点型(31例)、核周型(12例)、混合型(4例)。抗ENA抗体阳性标本数161例,其中80例标本抗ENA抗体阳性且ANA阴性,有88例标本抗ENA抗体阴性且ANA阳性。在169例ANA阳性的标本中,主要的荧光核型是核均质型。而核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o/SSA60抗体(35例)。核斑点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R0/SSA 60抗体(14例)、抗U1RNP(7例)、抗Sm(9例)。核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0/SSA60(5例)、抗dsDNA(6例)、抗核小体抗体(5例)、抗组蛋白抗体(5例)。结论 ANA与抗ENA抗体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吻合程度不佳,ANA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类型没有固定的规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才能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必须进一步扩大抗ENA抗体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7项联合检测的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 ANA 和 ANAs,判断其 ANA 核型和 ANAs 结果,并对各荧光核型和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 ANA 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214例,着丝点型51例,胞浆颗粒型28例,核仁型25例,均质型17例,周边型5例,颗粒型是检出的主要核型。ANAs 17项抗体阳性率为82.94%。214例荧光颗粒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 SSA/Ro52kd(31.78%)、抗 SSA/Ro60k(d30.84%)和抗 SSB/La(19.16%)抗体;17例荧光均质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核小体(47.06%)和抗组蛋白(41.18%)抗体;抗 CenpB 对着丝点核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为92.16%(47/51)。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 ANA 与 ANAs 抗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无绝对的规律可寻,两种 ANA 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ANA 谱3(IgG)15 项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进行检测,ANA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 谱3(IgG)15 项抗体采用欧蒙免疫印记法检测.结果 362 例ANA 阳性标本中单一核型中核均质型72 例,核颗粒型135 例,胞浆颗粒型26 例,核仁型11 例,着丝点型20 例,核膜型1 例,细胞骨架型2 例,高尔基体型1 例,其余为混合核型,其中ANA 谱3(IgG)15 项抗体阳性率为84.3%(305/362).核均质型常见抗体为抗核小体、Ro-52、dsDNA、组蛋白抗体.核颗粒型常见抗体为抗Ro-52、SSA、nRNP、SSB、Sm 和抗RIB 抗体.胞浆颗粒型常见抗体为抗Ro-52、SSA 和抗RIB 抗体.结论 ANA 是AID 的筛查实验,而ANA 谱3(IgG)15 项抗体对于AID 具有鉴别意义,两者需要平行检测,防止漏诊,通过核型找到ANA 谱3(IgG)15 项抗体中相对应的阳性抗体,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荧光核型和抗体谱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5 例SLE 患者、96 例非SLE 风湿性疾病患者与96 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ometric assay,IIF)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nearityimmunoblotting assay,LIA)检测血清中的ANA荧光核型和ANA谱,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SL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SLE 病人ANA阳性率为99.3%,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75.0%)和健康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 荧光核型以核颗粒型为主(46.7%),其次是核均质型(22.2%),还有少量的胞浆型(13.3%)和均质胞浆混合型(11.1%)。ANA 谱分析发现双链DNA(double-strand DNA,dsDNA)抗体、抗低分子量核糖核蛋白(low-molecularribose nuclear protein,nRNP)抗体、抗核小体(nucleosome,NUC)抗体、Ro-52 抗体、SSA 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ribosme P protein, RIB)抗体、抗组蛋白(histone, HI)抗体、Smith(Sm)抗体和SSB 抗体九种抗体的敏感度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3.74,均P<0.01)。其中dsDNA 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8% 和99.0%,nRNP 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9% 和95.8%,NUC 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0% 和99.0%,这三种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结论 ① dsDNA 抗体、nRNP 抗体和NUC 抗体可以作为SLE 诊断的标志性抗体。② ANA 荧光核型分析敏感度高而特异度低,ANA 谱检测敏感度稍低而特异度高。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以利于SLE 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312例抗核抗体与抗细胞核细胞浆抗体谱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分析抗核抗体(ANA)与抗细胞核细胞浆抗体谱(ANA谱)在本实验室的应用状况,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谱用欧蒙印迹法检测.结果 312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数为123例,阳性率为39.9%(123/312),核型种类主要为核细颗粒型、均质型和核仁型等,滴度各有不同.312例标本同时做ANA谱检测,阳性数为88例,阳性率为25%(88/312).阳性抗体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抗SSA、Ro52、SSB、CENPB(着丝点B蛋白)和Histone(组蛋白)等,基本上与荧光法测定ANA核型的结果相符.只是当ANA为低滴度(起始滴度1:100)时,ANA谱为阴性结果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ANA,再用ANA谱作确认分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ANA靶抗原的类型,ANA谱可检测15种针对细胞核和细胞浆的抗体,同传统的抗ENA抗体六项相比,扩大了检测范围,增强了对ANA的分型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这些抗核抗体(ANA)对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对62例SS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5种抗核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IIF检测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ANA的阳性率为98.4%(61/62),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均质核仁型;IB检测15种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的ANA以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52抗体为主,在46例弥漫性硬皮病(dSSc)患者中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高达67%,特异性为100%。结论 多种自身抗体同时检出,可能提示SSc患者同时伴随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有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此外,欧蒙免疫印迹试剂盒,对ANAs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对SSc的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150例血清标本ANAs,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其中217例血清标本ANAs,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 448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39.7%(178/448);702例女性患者中,阳性率66.1%(464/702),男女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77.08,P0.05)。217例血清标本以LIA检测ANAs,结果显示:在30例荧光法ANA阴性中,印迹法抗ANAs抗体有4例阳性,阳性率为13.3%;在187例荧光法ANA阳性中,印迹法ANAs有103例阳性,阳性率为55.4%。结论抗核抗体的IIF法筛选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o52为主要抗体患者的ANA假阴性,而LIA法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一ul—nRNP/Sm:48.8%、抗一Smtl5.2%、抗一SS—A:36%、抗一R0—52:54.4%、抗一SS—B:14.4%、抗一scl—70:O.8%、抗一dsDNA:55.2%、抗一Neukleosmone:39.2%、抗一Histone:37.6%、抗一Rib—Pro!:12%、抗一Jo一1和抗一CENP—B未检出。结论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筛查ANA和LIA检测ANAs特异性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IIF-ANA阴性AID组中,LIA-ANAs阳性率为46.30%,高于非AID组(20.00%,P=0.00);AID组LIA-ANAs(+)、LIA-ANAs(±)的比率均高于非AID组(P〈0.05)。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中,抗Ro-52、抗SSA、抗双链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Sm、抗SSB、抗核糖核蛋白(nRNP-Sm)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80~1∶160为主,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荧光滴度为≥1∶1 28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D的临床诊断中,除进行IIF筛查ANA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的相关性。方法 2 500例疑似或已确诊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其中826例同时应用条带免疫分析法行ANAs分析。结果 ANA阳性1 300例,同时行ANAs的826例患者中ANA(+)/ANAs(+)182例(22.03%),ANA(-)/ANAs(-)529例(64.04%),ANA(+)/ANAs(-)111例(13.43%),ANA(-)/ANAs(+)4例(0.50%);ANA阳性者中以颗粒型(62.2%)、胞质颗粒型(13.3%)、均质型(9.7%)、核仁型(8.9%)多见,颗粒型多见SSA/Ro52抗体,均质型多见dsDNA抗体,胞质颗粒型多见AMA-M2;ANAs的阳性率随ANA滴度增大而升高;当滴度为1∶800以上时,>20~40岁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 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是良好的筛查实验,ANA核型、滴度与ANAs相结合对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谱检测结果,评价ANA谱在诊断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AID患者513例,非AID患者353例,并对其ANA谱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RN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燥综合征组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组抗SCL-70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抗JO-1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阳性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谱检测对A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杭体的阳性分布趋势.方法 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1 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趋势.结果 抗-nRNP、抗-Sm、抗-SSA、抗R052、抗SSB、抗-ScL-70、抗-Jo-1、抗-CENPB、抗-dsDNA、抗-NuK、抗-his、抗-Rib.P.P在1 340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2.8%、16.2%、16.0%、7.8%、1.0%、0.15%、1.4%、3.7%、3.9%、2.8%、1.8%.抗-nRNP、抗-Sm、抗-SSA、抗-Ro52、抗-SSB、抗-dsDNA、抗-Nuk、抗-his阳性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抗-SSA、抗-Ro52、抗-SSB 2组阳性率最高(P<0.05),抗-Sm、抗-dsDNA、抗-Nuk 1组和2组的阳性率高于3组(P<0.05).结论 凉山彝族地区自身免疫疾病以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为高,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女性,在SS、SLE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并且有向低龄化倾斜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对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对64例SS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6种自身抗体进行测定。结果IIF检测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ANA的阳性率为98.4%(63/64),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均质核仁型;IB检测6种ENA结果显示,SSc患者以抗Sc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nRNP抗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65.1%(41/64),29.7%(19/64)和6.3%(4/64)。结论多种自身抗体同时检出,可能提示SSc患者同时伴随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有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此外,IB法对ANAs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对SSc的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的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36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71例,非自身免疫病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同时检测血清ANA和ANAs,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IIF(+)/LIA(+)、IIF(-)/LIA(-)、IIF(+)/LIA(-)和IIF(-)/LIA(+)。结果 436份标本中IIF(+)/LIA(+)占40.15%,IIF(-)/LIA(-)占25.52%,IIF(+)/LIA(-)占15.27%,IIF(-)/LIA(+)占9.81%,IIF与LIA检测ANA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5.67%,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3%和57.9%,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病患者的17.6%和20.0%;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和LIA-ANAs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和LIF-ANAs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AID患者漏诊。ANA的IIF法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o52为主要抗体的患者ANA假阴性,而LIA法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琳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17-1218,1220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最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最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最高(57.8%),细胞浆型(12.7%)最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最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最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ANAs)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初诊ITP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ITP患者中ANAs阳性率高于A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s 15种抗体中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o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PM-Sc及Jo-1均为阴性,其余10种抗体阳性率不一,但是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单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TP患者ANA及ANAs阳性率不同,ANAs表达主要以单项及联合抗体表达为主,但是联合表达高于单项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阴性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结果 410例ANA筛查试验阴性患者的标本有46例(11.2%)LIA-ANAs阳性。其中有17例单个抗体阳性,有21例2个抗体阳性,有6例3个抗体阳性,有1例4个抗体阳性,有1例6个抗体阳性。且21例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AID)。结论对于临床就诊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