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高频喷射通气(HFJV)配合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的研究,将30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分为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两组进行观察,通气时间为4小时。结果表明:通气后两组PaO_2均明显上升(P<0.01),单纯高频通气组PaCo_2无显著变化(P>0.05),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静滴可使PaCO_2下降(P<0.05),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氨溴索、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BiPAP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PAP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能够改善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4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按心力衰竭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4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4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2χ=7.9,P<0.01)。结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89-5590
将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动脉压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同时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建军 《临床医学》2009,29(8):41-4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7例郭海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治疗37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7例患者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其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 46例R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尼卡地平和多巴酚丁胺,1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SBP、DBP、HR、LVEF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6,P<0.05);两组治疗前后SBP、DB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关向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5):274-275,284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常规吸氧、吸痰、抗感染、纠酸、平喘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654-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山莨菪碱联合治疗;两组患儿疗程为3~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山莨菪碱能明显改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衰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50例慢性肺源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与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对心力衰竭纠正效果好且快,治疗方法简单,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1%(127/140),对照组为74.29%(10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使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观察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兰索拉唑进行干预,n=45)和对照组(以法莫替丁进行干预,n=41),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胃液pH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呼吸衰竭所需时间相仿,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相比,更能降低COPD、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金琳  宋蕾  姜风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23-162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86例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即进行预见性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BNP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率及血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CO、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使血中BNP浓度降低,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责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16名护士分为A、B两组,A组实行全责护理模式,B组实行责任制和功能制相结合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由A组护士负责康复训练4周,对照组由B组护士负责康复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人院时和出院时的射血分数(EF)、6rain步行试验的距离(6MWT)和出院时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EF、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8,1.523;P均〉0.05)。出院时观察组EF(54.13±9.12)、6MWF(402.63±74.81),均高于对照组EF(43.26±8.57)、6MWT(336.16±75.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93,2.145;P均〈0.05);各组EF、6MWT出院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1,2.010,2.791,2.185;P均.〈0.01)。出院时两组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5)。结论全责护理模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40),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Ⅱ级(n=20),NYHA心功能Ⅲ级(n=20),NYHA心功能 Ⅳ级(n=20),检测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与PCT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PCT水平(4 987±2 618) ng/L,(0.592±0.490)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8±171) ng/L,(0.097±0.118) μg/L(P<0.05).观察组的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2 547±533) ng/L、(4 430±693) ng/L、(7 982±2 117) ng/L与PCT水平(0.204±0.097) μg/L、(0.439±0.152) μg/L、(1.132±0.47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与PCT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3个亚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494±82) ng/L、(842±299) ng/L、(1 392±422) ng/L及PCT(0.068±0.295) μg/L、(0.097±0.035) μg/L、(0.170±0.059) μ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NT-proBNP与PCT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院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30.9%,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后依据CHF患者复发诱发因素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电话随访,可降低患者病情复发,从而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西孟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Ⅳ级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将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n=47)予左西孟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n=48)予左西孟坦治疗,比较2组疗效、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7%比60.4%,P〈0.05)。治疗后,2组LVEF、中心静脉压(CVP)及每搏输出量(S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左西孟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H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PASP以及治疗前后PaO2、PaCO2、FEV1及FEV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PaC02、FEV1、FEV1%、HR、LVED、NT—porBNP、PASP,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FEV1、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Pa02EF及PASP明显上升,PaCO,HR、LVED、NT-porBNP及PAS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且在减少比索洛尔用量后消除。结论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副作用少,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舒利迭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并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吸人舒利迭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3、6个月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SQGR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肺功能主要指标、SQG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7dPaCO:显著低于对照组[(42.9±7.9)mmHg与(47.6±8.0)mmHg,t=8.467,P〈0.001]。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治疗后3、6个月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在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9.9±5.1)%与(47.1±4.2)%,(50.2±5.0)%与(47.1±4.2)%;对照组:(49.0±5.4)%与(46.6±5.9)%,(49.8±5.2)%与(46.6±5.9)%;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SQGR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7d[(40.8±8.5)分与(45.9±10.8)分,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SQGR评分[(40.8±8.5)分与(46.0±8.0)分,P〈0.05]。结论BiPAP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能改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心力衰竭(CHF)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等测定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Ⅲ~Ⅳ级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心脏扩大、射血分数(EF)<35%的6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2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左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值)。结果 CHF患者的HMGB1、TNF-α和I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GB1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正相关。结论 CHF患者HMGB1水平明显升高,HMGB1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过程,并可作为预测心衰严重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