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验证该实验室常规凝血检测离心条件并探讨建立优化离心条件。方法以该院体检者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标准组、提速组。应用不同离心条件离心获得乏血小板血浆(PPP),进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其次对不同血小板含量的标本采用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检测血浆中剩余血小板含量。结果常规组和提速组的凝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低于500×10~9/L时,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PPP 100%合格,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时合格率降低为64%。结论目前的常规离心条件可以满足常规凝血检测,对特殊类型凝血检测及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的标本,需要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要求进行离心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分级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ITP出血分级标准对123例ITP患者的424例次出血事件的评估,采用x2检验比较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及时长的不同分组的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的关系.ITP患者依据血小板计数分成A组(20~30)×109/L、B组(10~20)×109/L和C组(0~10)×109/L,同时依据天数分成7组,共计21小组.结果 血小板减少≥4d的C组与B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的B组和A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3dPLT下降至≤20×109/L或>4d PLT下降至≤10×109/L时,容易发生严重出血,故可作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及软组织修复作用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制作及其原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霆  张长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39-7941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愈合及软组织修复。探讨通过离心法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原理,为临床利用PRP修复组织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肘前静脉取血5mL,选用4种不同离心次数、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PRP制作方法,制作的PRP均为0.7mL,对比研究各种PRP和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和活化率。结果:全血标本的平均血小板计数是214.41&;#215;10^9L~^-1。在不同方法制作的PRP中,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全血,分别是629.95&;#215;109L~^-1(Anitua法),1093.00&;#215;109L~^-1(Petrungaro法),1323.80&;#215;109L~^-1(Landesbergo法)和1347.05&;#215;109L~^-1(Aghaloo法),是全血血小板计数的2.92,5.10,6.17和6.28倍。PRP中血小板计数与全血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Anitua=0.79,rpetrungaro=0.83,rLandesberg=0.93和rAghaloo=0.89。活性检测,CD62P的表达在全血中是0.85%,Anitua法4.87%,Petnmgaro法9.79%,Landesberg法6.05%,Aghaloo法9.12%。PRP的CD62P表达率与全血的CD62P表达率以及各PRP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二次离心法制作的PRP其血小板浓度和血小板回收率显著高于一次离心法。在这4种方法中,以Landesberg法制作的PRP中血小板浓度高、活化率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Baver Advia 2120仪器两种进样模式对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差别及影响.方法 用BayerAdvia 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自动进样模式和手动进样两种模式分别检测183例血凝障碍病样本,以自动进样检测结果为参照,手动进样检测结果与之比较.A组:61例.血小板数≤20×109>/L;B组:61例,血小板数为20~40×109/L;C组:61例,血小板数为40~60×109/L.结果 A组自动进:13.88±4.73×109/L;手动进样:15.96±7.41×109/L;B组自动进样:29.65±5.72×109/L;手动进样:32.87±6.94×109/L:C组自动进样:49.13±5.8×109/L;手动进样:48.5±6.79×109/L;经过统计学处理,A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组:P>0.05,无差异.结论 当检测血小板≤40×109/L标本,特别是在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尽量使用自动进样模式,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如用手动进样模式,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最好检测两次取均值,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该院进行TIPS手术的29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检测TIPS术前1d和术后第3天的血小板计数。按照TIPS术前的血小板计数分3组,血小板计数≤50×109/L为A组(n=107),50×109/L 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B组(n=124),所有纳入的人群(n=297)为全部组。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TIPS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年龄、性别、肝病病因及TIPS术前血小板计数对于TIPS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297例患者(全部组)中有107例(36.03%)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加百分比为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TIPS术前的血小板计数为(36.10±9.15)×109/L,术后血小板计数为(47.65±18.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IPS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2.09±13.55)×109/L和(82.10±38.3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小板计数与TIPS手术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呈负相关(P0.05)。结论 TIPS手术可改善与肝硬化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术前血小板计数越低,这种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低血小板孕妇凝血功能中的价值以及通过体外模拟失血预测生产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65例产前患者,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为3组:A组Plt100×109/L;B组Plt(50—100)×109/L;C组Plt50×109/L,将血样与0.9%Na Cl溶液以6∶4的稀释度进行稀释,将稀释前后的血样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R时间、K时间、Angel(°)、MA值。比较低血小板组与对照组A组TEG指标的差异;比较各组稀释前后TEG指标的差异;比较每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结果 TEG参数R值A/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A值、K值、Angel(°)A/B和A/C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B组稀释后与各自稀释前比较,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稀释后与稀释前比较,R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K值延长、Angel(°)缩小、MA值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Plt50×109/L时,血液整体凝血功能为低凝状态,应用TEG可指导产前血小板的预防性输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三台血液分析仪阻抗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输血阈值判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实验室三台血液分析仪(LH750、CD-3700和Sysmex-xt1800i)分别计数低值血小板患者274例,PLT均小于100×109/L,以显微镜手工法为参考,按检测结果将血小板分为0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异常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5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按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为(6.0±1.1)g/L,血小板计数为(570.1±53.2)×10^9,D-二聚体为(1.3±0.3)mg/L,对照组分别为(2.9±0.5)g/L、(220.0±41.2)×10^9、(0.3±0.1)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2±12.8)s)、凝血酶时间((12.8±0.7)s)、凝血酶原时间((12.1±1.2)s)与对照组((26.3±2.1)、(12.6±0.3)、(11.4±1.0)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6.3±0.4)、(6.1±1.3)g/L)、D-二聚体((2.1±0.2)、(1.5±0.1)mg/L)高于鳞癌患者(5.6±1.5)g/L,(0.4±0.2)mg/L)(P〈0.05);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样抗凝物质(LA)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浆蝰蛇毒时间测定32例PNS患者(PNS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的LA比值(LAR),同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PNS组的LAR(1.10±0.09)、D-D[1.28(0.27-20.00)mg/L]、vWF[(212.7±80.6)%]、FIB[(5.14±2.18)g/L]、PLT[(231.7±63.6)×10^9/L]、PT[(12.5±0.8)s]与健康对照组的LAR(1.00±0.05)、D-D[0.41(0.15-0.55)mg/L]、vWF[(103.2±12.8)%]、FIB[(3.06±0.59)g/L]、PLT[(179.7±37.9)×10^9/L]、PT[(13.6±0.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超过健康对照组x-±s为阳性,PNS患者LAR的阳性率(78.1%)与各参数的阳性率D-D(90.6%)、vWF(93.8%)、FIB(75.0%)、PLT(62.5%)、PT(7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NS患者LA比值的增高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相平行,PNS血栓前状态的发生或发展与LA有关;LA比值可作为PNS血栓前状态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凝血和纤溶异常的变化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高低的关系。方法初治APL病人43例,其中外周血WBC计数≥10×109/L(高白细胞组)21例,WBC〈10×109/L(低白细胞组)22例。应用ATRA60 mg/d分3次口服治疗,外周血WBC〉4.0×109/L者给予柔红霉素20 mg/d×3 d+阿糖胞苷100 mg/d×7 d方案小剂量化疗,血小板〈20×109/L伴出血倾向者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感染发热者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监测病人诱导缓解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外周血WBC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骨髓常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白细胞组FIB低于低白细胞组(t=-3.082,P〈0.05),而PT高于低白细胞组(t=3.720,P〈0.05),APT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05)。36例病人完全缓解,3例达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死亡。APL病人治疗后第1周外周血WBC升高,至第4周逐渐恢复正常(F=9.041,q=2.825~6.786,P〈0.05);病人的出血症状迅速得到改善;同时,血浆FIB、PT指标亦逐渐恢复,达到完全缓解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F=15.346、37.147,q=4.012~13.673,P〈0.05)。结论 APL病人外周血WBC高低是有无DIC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ATRA诱导缓解治疗后因出血所致的早期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李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86-686,68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236例住院临产妇和1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临产妇组PT、APTT明显降低,FIB和D-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进行凝血4项指标和D-D检测,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以及对产程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2436例健康志愿者,男1395例,女1041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将志愿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采用ACL 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水平,并依据CLSI C28-A3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推荐方法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结果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结果分布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研究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PT为10.0~13.6 s,APTT为25.2~37.8 s,TT为11.9~17.7 s,FIB为2.13~4.56 g/L。结论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PT、APTT、TT和FIB参考区间的建立,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选取PLT<20×10^9/L、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300×10^9/L共5组患者,其中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为20例,其他3组各30例。分别用SysmexXT-2000i、MEK-6318K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为参考。结果当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MEK-6318K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smexXT-2000i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在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过少、过多时,以及当血细胞分析仪提示PLT分布异常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及时地采用手工计数法复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