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于肩峰下滑囊区注入参麦注射液1~2mL,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 58例全部获得随访,最长随访12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UCLA标准;优31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间隙臭氧注射合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均予以患肩肩峰下间隙注射7~8 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氧混合气体,每肩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结合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予以6个月随访,根据UCLA评分标准,治疗前患者平均得分18.9分,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得分30.8分,其中有6例评分达到优,11例达到良,3例达到可,优良率85%。结论:臭氧注射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韬 《四川中医》2003,21(11):80-81
为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肩峰下注射疗法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对4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及1年随访。结果:治愈率为73.8%,显效率14.3%,好转率7.1%,无效率4.8%。显示该方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肩峰下封闭治疗组(对照组)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实验组),经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和UCLA评分法,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3.3个月,实验组平均随访21.8个月.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平均(2.6±1.8)分,实验组两组平均(1.1±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CLA评分,对照组平均(29±2.3)分,实验组两组平均(3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将肩峰下进行有效的减压,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的112例肩峰撞击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UCLA评分法及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对术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7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5~9分,中位数7.1分;术后第2天2~6分,中位数4.2分;术后3个月以后的最后随访0~6分,中位数2.7分,F=384.67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术前7~ 14分,中位数11.6分;术后最后随访,25~35分,中位数31.5分,F=3675.61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最后随访的时候都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通过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肩峰撞击征患者疼痛并改善活动度,患者对肩峰下成形术耐受较好,术后康复快,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6.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肩关节是人体功能最多、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受损必将导致关节的功能障碍.临床常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我院2004年5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3例,通过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两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评价对比标准,结果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后显示运动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保守治疗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疗效比较满意,对症处理并结合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能获得更为确切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医正骨》2004,16(6):30-31
肩峰下疼痛弧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征.自2001~2003年,作者采用透明质酸钠针剂(Sodium Hyaluronate SH商品名施沛特)局部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中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有效的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我们对4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推拿联合肩峰下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给予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及MRI检查指标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锁关节骨赘高度、肩峰下积液厚度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UCLA评分中肩关节疼痛、功能、肩关节前屈角度、前屈肌力、患者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MRI检查中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和肩峰下积液厚度均明显减少(P均0.05),肩肱间距明显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可以有效恢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透明质酸钠及得保松治疗对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1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在我院行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透明质酸钠及得保松治疗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都有夜间痛及肩痛病史,疼痛孤试验和撞击征(Neers’sign、Hawkins’sign)阳性。摄片选取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Neer分型其中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10例。术中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探查加肩峰下减压成型,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商品名施沛特,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肩袖损伤,均行肩袖修补术。术后常规抗炎镇痛治疗,1月后开始主动活动。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测定VAS评分,肩关节外展及外旋角度。结果:手术顺利,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术前VAS评分(8.7±0.8),肩关节外展(55.2±14.5°),外旋角度(25.2±3.50)术后VAS评分(1.8±0.4),肩关节外展(110.2±3.4°),外旋角度(35.2±13.4°)。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阿尔治及得保松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许多学者对导致肩痛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不同诊断与治疗,象冈上肌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等,并开展了肩峰外侧切除及完全切除来治疗这些疾患,但结果并非理想。1972年Neer[1]通过尸体和临床研究提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ImpingementSyndrome)是导致慢性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认为肩袖组织是撞击于肩峰的前方1/3。喙肩韧带、肩锁关节,并不单只撞击于肩峰的外侧部分,肩袖撞击区主要集中在冈上肌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处,各种突起(骨刺、骨赘、增厚的肌…  相似文献   

14.
丁志清  丁勤能  谢财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3-1684
目的:观察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频电疗加磁热治疗,日1次,10d为1个疗程,试验组同时施以关节松动术以及医疗体操,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个疗程后,试验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缓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56例(按Allman分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随访半年观察术后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56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复查X线:肩峰下间隙骨质无明显改变51例,出现肩峰下切割5例;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4例,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适合于年轻患者及肩峰扁平型者,对老年人、肩关节退变及肩峰呈钩型者,易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患肩局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应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UCL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在肩锋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万载县中医院 2021 月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诊治的 80 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且开展肩峰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 机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联 合针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量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开展肩锋成形 术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取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方案,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改善其临床症状,加快肩 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丁氏推拿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患者肩峰下间隙(AHI)的影响,观察AHI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SIS患者使用丁氏推拿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观察SIS患者治疗前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简化McGill疼痛评分、AHI、肩峰指数值(AI)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30例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简化McGill疼痛评分、AHI和AI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氏推拿能有效缓解SIS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其改善作用主要与增加AHI及AI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用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愈7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结论: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住院及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肩峰下滑囊炎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喙突旁穿刺,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曲安奈德1 mL,直接拔针;治疗组给予肩峰下前方穿刺,以穿刺针行肩峰下扇形挑拨松解,注射前药后,连接0.9%NS加压至180 mmHg(23.94 kPa),滴注维持10 min后拔针。两组均单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84 d),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VAS、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差异维持4周以上。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技术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在快速控制疼痛方面有着极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