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态及后方救治医院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52例地震灾区伤员人院后第1天进行心理评估,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伤员需要的信息和帮助,防止对伤员的“再刺激”,鼓励伤员情绪丧达,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转移伤员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伤员进行个性化心理下预,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在伤员出院前1d再7欠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入院后第1天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干预后评估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前后伤员各项目评分按等级评定,差异均显著,但干预后仍存在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4例,重度抑郁2例;轻度焦虑4例,中度焦虑4例。结论后力撤治医院出院的地震灾区伤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应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亲属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亲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名病人陪护亲属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测试,采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干预前,218名病人亲属的SCL-90的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高于常模(P〈0.01);干预前后SCL-90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应激障碍病人的亲属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其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收治的238例地震中受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其干预方法。 方法在积极治疗躯体创伤的同时,采用群体和个人干预的方法,通过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心理支持等心理急救措施,对所有地震伤员进行普及性的灾后心理干预。根据症状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评估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和恢复效果。 结果238例患者伤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排在前6位的反应包括: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紧张害怕、摇晃、恐慌和情绪不稳定,部分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大多数的患者在2周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转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专业心理治疗和干预。 结论本次地震伤员入院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并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应对这些反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康复,减少严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区伤员后方救治医院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态及后方救治医院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52例地震灾区伤员入院后第1天进行心理评估,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伤员需要的信息和帮助,防止对伤员的"再刺激",鼓励伤员情绪表达,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转移伤员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伤员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在伤员出院前1 d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入院后第1天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干预后评估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前后伤员各项目评分按等级评定,差异均显著,但干预后仍存在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4例,重度抑郁2例;轻度焦虑4例,中度焦虑4例.结论 后方救治医院出院的地震灾区伤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应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瓦斯爆炸转诊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入住本院的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结果 9例患者治疗6周后,SDS评分(37.67±2.33)较治疗前(60.33±11.24)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HAMA评分(14.33±1.16)较治疗前(48.36±11.3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均未遗留精神障碍和人格缺损。结论瓦斯爆炸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由强烈的社会性和心理性应激源所致,通过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地负性影响,进而促进患者心理健康重建。  相似文献   

6.
谢淑娟  李红  程艳  杨洪 《家庭护士》2009,7(2):123-124
报告四川地震后来深圳165例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对165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关系,根据应激后心理反应过程给予心理干预,进行居丧干预,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协助建立伤员的支持系统,结果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时间2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r)及自我管理效能。结果:两组干预2个月后,2组的FPG、PG2h与HbA1c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PG、PG2h与HbA1c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2个月后的KAB疾病知识与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KAB态度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KAB疾病知识与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2组的血清NE、E、Cr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强化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并发应激障碍的效果及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患者住院时间、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条件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急性创伤住院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急性创伤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1周及2周后的创伤后急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的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2周后HAMD评分为(9.11±2.85)分,HAMA评分结果为(9.25±2.71);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13.50±2.75)分和(14.01±3.7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6,7.326;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预防并发急性应激障碍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应对水平,并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探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灾区伤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制的灾区伤员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情况调查表以及心理应激调查表,对110例四川汶川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灾区伤员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性因子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HAMA总分〉14分的有16例(14.5%);HAMD总分〉20分的有21例(19.1%);睡眠量表总分〉7分的有65例(59.1%);应激量表总分〉10分的有51例(46.4%);具有明显的创伤后综合症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学标准的有9例(8.2%);符合CCMD-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例。结论地震对灾区伤员心理的影响是普遍而严重的,为灾区伤员提供早期的确当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地震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顺利完成对地震伤员的转送。方法随机抽取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伤、且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拟转至外地救治的伤员148例,在转出前7天、转出前1天分别进行一般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在初次评定后,给予相应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宣泄、疏导、解释、认知重建等技术)。结果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后,转送至外地伤员的SAS、SDS总粗分及标准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地震灾后转送至外地救治伤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在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后,可明显减轻转送至外地伤员的抑郁、焦虑及恐惧等心理障碍,主动配合转运,且有利于其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atologic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in bereaved Tibetan adolescents 3?years after the 2010 Yushu earthquake, then to identify possible and relational risk factors of PTSD b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s

A total of 867 bereaved Tibetan adolescents seriously impacted by the 2010 earthquake were investigated. Symptomatological PTSD was evaluated by 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And coping styl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Coping Styles Scale. Exposure of trauma to the 2010 Yushu earthquake was evaluated by a checklist about earthquake containing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Results

3?years after the Yushu earthquake, 24.4% of the bereaved Tibetan adolescents had symptomatological PTSD.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coping styles and disaster-related experiences after the 2010 earthquake were connected with PTSD among survivors. When the 2010 earthquake struck, those having symptomatological PTSD were more probably to be buried/injured/amputated, and to witness burial/injury/death, and to have property damage. An individual who adopted positive coping skill was probably to have less symptomatological PTSD.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PTSD in bereaved Tibetan adolescents in the Yushu earthquake was very prevailing after 3?years.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rescue work should be carried out, especially targeting bereaved Tibetan adolescents with more severe PTSD.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震住院伤员的身心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应用作者根据应激理论设计的应激身心反应调查表,通过对地震伤员的观察和访谈,对在2008年5月12日至5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371名地震伤员进行身心状态的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①地震伤员灾后急性期心身应激反应较严重,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症状是睡眠困难,对突然的噪音或声音感到紧张害怕,心情沮丧,感到身体紧张,心情难以平静;②不同性别地震伤员身心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反应症状重于男性;③年龄在小于12岁、12~18岁和41~50岁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他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存在差异;④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性别、年龄、文化、个人受伤情况有关。结论:地震伤员灾后身心反应严重,急性期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伤病员的医疗后送特征,以期为将来应对特大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收集源于汶川、玉树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现场调研、卫生部工作报告、国内外官方网站,以及数据库文献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汶川到玉树,伤病员后送原则趋于早期后送、全部后送;后送层级逐渐简化,由灾区一线经公路、铁路直接后送至后方医院,或以空运作为主要后送方式;分级救治概念弱化,力求早期进行专科治疗。结论早期确立适宜的后送原则、建立简化的后送体系、保证充足的卫生运力、科学评估各级救治能力是保证特大地震安全迅速有效的伤病员后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后,甘肃省卫生厅立即成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指挥部,下设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负责各医疗队心理干预人员培训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在震后21天内,心理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共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90余场次(8 194人次),个别心理辅导617人次,会诊精神疾病患者31人。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增加,急性应激障碍显著增加。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甘肃省自身力量薄弱,需要国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该次地震中受伤的世居藏族人群在急进平原治疗前后,其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定来该院紧急救治的地震藏族伤员治疗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地震伤员治疗前后比较,MCV低于治疗后(P<0.01);治疗前后与世居高原的健康对照组比较,RBC、Hb、HCT均低于高原组(P<0.01);藏族伤员治疗前后与平原组相比较,RBC、Hb、HCT、MC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世居高原与平原组相比较,MCV低于平原组(P<0.05),MCHC、RDW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与平原组相比,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都未出现RBC和Hb增多,而是在形态上都表现出类似于缺铁贫的小细胞非均一性,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合理的饮食,以富含铁的食品为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心理危机干预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大地震后,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指挥部,负责灾情汇报和培训干预人员及有关知识的宣传。随后,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100多次(40000人次),个别心理辅导或治疗约3000余人次,收治创伤后应激障碍200余人次;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登记、报表、快速筛查及工作人员记录工作日志。1月后的初步调查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43%。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多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需求量巨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起点"健康教育活动对经历重大创伤后伤员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对30名来自四川灾区的伤员采用"新起点"健康教育活动,疗效评估采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和创伤经验症状量表,在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共进行5次测量。结果所有伤员两项量表得分出院时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1),在5次测量之间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创伤救治护理时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新起点"护理理念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抗震救灾部队军人心理应激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军人心理应激状况,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晤谈法、观察法、回顾性调查法及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对昆明军区某部在北川县参加抗震救灾的226名士兵进行心理应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抗震救灾士兵在救援初期最突出的三种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心情压抑,心身疲惫,恐惧、焦虑,自责心理。(2)96%的抗震救灾士兵在救灾早期表现出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至救灾第3w末降至9.3%。(3)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环境恶劣及身体疲劳是救援士兵心理应激诱发因素,而多种鼓舞士气的外部因素则可减缓心理应激状态。结论抗震救灾士兵心理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平时,但诱发因素去除后不良情绪反应会减弱或消失;提高士气是减少军人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5年来亲历了汶川、玉树、彝良和芦山4次里氏5.7~8.0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不断完善和发展了汶川经验。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2周内,全院共接诊伤员392人,入院321人[危重39人(12.15%),重症14人(4.36%)],手术184台;通过集中资源、多科联动、分级管理,实现了43名危重伤员(峰值)集中收治零死亡;共派出医疗队12支、88名医护人员赴震中参与和指导救援。康复心理专家于震后第2天赴震中参与和指导一线救援,并开展临床心身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