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的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活化后合成并分泌的具有调节和介导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的一组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在哮喘的炎症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按其对炎症形成的影响可分为促炎作用因子和抑炎作用因子,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血清IL-12 、IL- 4与IgE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方法 哮喘患儿30例,随机分为:发作组15例;缓解组:15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IL—12、IL—4(ELISA法)与IgE(MELA法)水平。结果 发作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发作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发作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血清IL—12水平与IgE呈负相关(P<0.01),哮喘患儿血清IL—4水平与IgE呈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和IgE水平升高,表明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在缓解期仍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sAg携带患儿病理过程中血清IL-10、IL-12及IFN-γ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49例HBsAg携带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HBsAg携带惠儿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BeAg阳性组患儿血清IL-10和IFN-γ含量较HBeAg阴性组患儿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IL-12则无明显变化。IL-10与IL-12、IFN-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2与IFN-γ的含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BsAg携带惠儿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12和IFN-γ均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HBeAg有关。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血清IL-10、IL-4与IgE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IL-4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IL-4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36,P<0.05),而IL-4与IgE呈正相关(r=0.548,P<0.05)。结论:IL-10和IL-4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IL-4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IL-4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口服强的松1周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2、IL-13和IgE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IL-12的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低(P<0.05)。IL-13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IgE的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结论:哮喘的患儿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13和IgE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3水平下降,IL-12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4 (IL 4 )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 方法哮喘患儿 30例 ,随机分为 :发作组 15例 ;缓解组 :15例。健康对照组 :2 0例。分别检测血清IL 12、IL 4 (ELISA法 )与IgE(MEIA法 )水平。结果 发作组血清IL 12水平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13(IL 13)与总免疫球蛋白E(总IgE)的变化。【方法】取静脉血 ,用ELISA方法检测IL 12、IL 13与总IgE水平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诱生的IL 12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IL 13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总Ig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正相关 ;血浆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2水平与IL 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存在IL 12水平降低 ,IL 13水平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哮喘患儿血清IL-8、IL-10及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者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IL-8、IL-10、TNF-α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证实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与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说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3例缓解期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23、IL-9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及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缓解期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血清IL-23、IL-9水平均与IgE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5;r=0.475,P〈0.05)。结论 IL-23、IL-9的测定对于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7天、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分选CD11b+CD33highHLA-DR-细胞,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精氨酸酶活性检测,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检测血清IL-6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CD33highHLA-DR-MDS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 11 b+CD33highHLA-DR-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21)%和(0.65±0.05)%,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是一群CD14+CD15-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M-MDSC),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3)M-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Ⅱ期患者外周血M-MDSC比例分别为(3.01±0.35)%和(2.19±0.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7.46±0.57)%,7天后逐渐下降(2.56±0.20)%,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1.07±0.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患者外周血中M-MDSC变化与IL-6含量呈正相关性(P< 0.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针对M-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和免疫表型,分析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结果: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多种髓系抗原呈阳性表达,其中CD13+占比最高(93.88%),其余依次为CD33+、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D64+;CD13+、MPO+、CD64+患者IL-17水平均高于CD13-、MPO-、CD64-患者,CD13+、CD33+、CD64+患者IL-18水平均高于CD13<...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 IL - 12 )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测定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前后的乙肝病人血清 IL - 10、IL - 12水平。结果 :治疗前 IL- 10、IL - 12水平分别为 ( 35.3± 13.5) pg/ L,( 51.3± 31.5) ng/ L ,治疗后分别为 ( 18.7± 11.3) pg/ L ,( 92 .7± 61.5) ng/ L。疗程结束 ,血清 HBV- DNA与 HBe Ag阴转率为53.8% ,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5% ( P<0 .0 1)。结论 :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后的乙肝患者 IL - 12水平升高 ,IL - 10水平下降 ,抗病毒免疫状态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 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 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 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 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 水平升高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r=0.266、p<0.05 ),(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 水平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 < 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敏性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IL-13、γ-干扰素(INF-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两种类型哮喘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harmacia UniCAP100E系统检测了145例哮喘患儿血清中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据此分为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两组,采用ELISA方法分两批检测了血清中IL-4、INF-γ、IL-12和IL-13(65例, 其中过敏性32例,非过敏性33例), IL-10和TGF-β(80例, 其中过敏性40例,非过敏性40例),并与血清TIgE进行比较.结果 过敏性哮喘组IL-13、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性组(P<0.05);IL-13水平与TIgE呈正相关(r=0.453, P<0.05), IL-10和TGF-β与TIgE无明显相关性;过敏性哮喘组IL-12、INF-γ、IL-4水平与非过敏性哮喘组比较P>0.05.结论 IL-13、IL-10和TGF-β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13可能在IgE合成中起主要作用.使用抗IgE单抗或抗IL-13等免疫治疗应针对这两类哮喘患儿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IL-10、IL-1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L-10、IL-12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CAG患者胃粘膜上清液中IL-10、IL-12的含量,同时以10例健康人检查结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度CAG患者胃粘膜上清液中IL-10、IL-12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重度CAG患者胃粘膜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及轻度CAG患者(P<0.01),而IL-12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同时,重度CAG患者的IL-10浓度与IL-1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6,P<0.01)。结论重度CAG患者胃粘膜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4、IL -12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 (2 5例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1周前后 ,缓解期儿童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 (15例 )血清中IL -4和IL -12水平 ,并同时测 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4值明显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 -12水平明显升高 ,IL -4水平下降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急性发作期治疗前患儿血清IL -12与IL -4呈负相关 (r =-0 .5 3 2 ,P <0 .0 1)。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IL -4水平升高 ,IL -12水平下降 ,糖皮质激素可使IL -4水平下降 ,IL -12水平升高 ,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IL)-10、12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IL-10、IL-12功能性基因敲除组及IL-10、IL-12干预组;除对照组外,每组按采样时间分为不同亚组,每组5只小鼠。小鼠致敏后不同时间段取血液、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IgE、NO水平及BALF中TNF-α、IL-10和IL-12含量,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BALF细胞沉淀用于细胞总数和EOS分类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细胞总数、EOS 百分比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气道炎症反应;IL-10、IL-12功能性基因敲除组症状较哮喘组严重;IL-10、IL-12干预组与相同时间段的哮喘组相比,TNF-α、NO、IgE浓度和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哮喘保护因子IL-10、IL-12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0和IL-12缺乏可导致哮喘发病程度加重,两者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利用IL-10和IL-12干预治疗哮喘可明显减轻其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