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林酸长期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消退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FAP患者口服舒林酸400mg/d,12个月内每3个月结肠镜复查一次,观察结直肠息肉的变化。对有效者,继续服用舒林酸维持治疗,维持剂量按300mg/d到200mg/d到150mg/d依次减少。减药中如果腺瘤数目增加,则将药量增至上一剂量。结果18例FAP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结直肠内息肉显著减少,平均维持治疗时间为(35.5±17.7)个月。最后一次复查时息肉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从治疗前的(854±920)个降到(13±20)个](P<0.01)。舒林酸的有效维持量为150~300mg/d,平均剂量为(262.5±56.9)mg/d。治疗期间肠道中出现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活检病理显示治疗后管状腺瘤比例增加,腺瘤异型程度下降(P<0.01)。5例患者停药后腺瘤复发,2例再次服药后腺瘤再次消退。长期服用舒林酸的常见不良反应是结肠黏膜糜烂,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舒林酸长期维持治疗可使FAP患者结直肠腺瘤保持长期显著消退状态。最小有效维持量150mg/d~300mg/d不等,有个体差异。长期用药安全性好。初步提示停用舒林酸后腺瘤有复发倾向,但再次用药仍有效。  相似文献   

2.
3.
舒林酸治疗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疗效.方法 36例经结肠镜和组织学诊断的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口服舒林酸4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片/d,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时腺瘤数目、最大直径、形态及腺瘤异型增生分级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完成试验.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59个腺瘤直径分别为(3.6±2.2)和(2.4±1.5)mm,治疗后腺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腺瘤形态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出现扁平隆起和红斑.异型增生级别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对照组30个腺瘤直径分别为(4.6±2.5)和(3.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90%,而晚期则不足10%,绝大部分结直肠癌早期由结直肠腺瘤(多呈腺瘤样新生物)发展而来.研究表明,我国结直肠腺瘤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1.88倍,同期结直肠癌增加了0.66倍[1].早期发现和诊断结直肠腺瘤性腺瘤,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内镜下切除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相应的死亡率.结直肠腺瘤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失去治疗机会,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通过对人群进行筛查及随访减缓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结直肠腺瘤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肠镜检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对结直肠腺瘤的预警作用。方法根据患者有无直肠ACF分为ACF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通过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情况分析结肠镜检直肠ACF对于患者结直肠腺瘤的预警作用。结果 ACF组患者以非进展型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腺癌为主。ACF组患者的满意度达94.5%,高于对照组的44.8%。患者ACF程度与结直肠腺瘤病情呈正比。结论结肠镜检直肠ACF可以有效预警结直肠癌,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广泛重视。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防治结直肠腺 瘤是减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烟酒摄入、体重、年龄 及家族史等。结直肠腺瘤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评价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开展筛查、生活方 式的改善以及化学预防等方式,可对结直肠腺瘤癌变进行个体化精准防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的研究日益增多 ,对其与结直肠癌关系的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简要介绍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的基础及临床进展。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  一、扁平型及凹陷型腺瘤Mutoetal[1] 于 1985年首先使用“扁平型腺瘤”(flatadenoma ,FAs)一词来描述微隆于结直肠粘膜表面的扁平腺瘤。此后 ,人们又将其表面有中央凹陷者称为“凹陷型腺瘤”(depressedadenoma ,DAs)。此类腺瘤可在家族遗传性疾病或散发性疾病中发现。Kubotaetal[2 ] 统计的凹陷型、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lusterin、livin、caspase-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lus-terin、Livin、Caspase-3蛋白在140例结直肠癌、40例结直肠腺瘤及20例切缘黏膜石蜡切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Clusterin的表达率(71.4%)明显高于腺瘤的阳性表达率(15%)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0%,P0.05)。随着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及淋巴结转移,Clust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2)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3%)高于在腺瘤(20%)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P0.05)。L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随着TNM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P0.05)。(3)Caspase-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5.7%)明显低于腺瘤(75%)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0%,P0.05)。结直肠癌中Caspase-3的表达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4)结直肠癌组织中Clusterin与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5),Clusterin、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8、r=-0.333,均P0.05)。结论Clusterin、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促进作用,Caspase-3对Clusterin、Livin抗凋亡通路发挥着负调节作用。Clusterin与Livin的联合靶向治疗,有望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注结直肠腺瘤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1984年-2004年上海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由16/10万增至23.61/10万,女性则由14.26/10万增至20.43/10万(均为标率,数据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约80%CRC由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理学上的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发展而来[1].内镜下及时发现和摘除CRA可降低76%的CRC发生率,甚至更高.因此,研究CRA的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CRC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KLK6及KLK10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7例结直肠腺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KLK6及KLK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6%(30/57)和66.7%(38/57),在结直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3.3%(7/21)和38.1%(8/2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1/11)和27.3%(3/11)。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KLK6及KLK10的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相关(P均<0.05)。KLK6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15)。KLK6及KLK10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5,P=0.000)。KLK10在KLK6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KLK6阴性组中的表达。结论 KLK6及KLK10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因子(PTTG)m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PTTG mRNA在44份结直肠癌、12份正常结直肠黏膜、20份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TTG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直肠腺瘤和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结直肠癌Dukes C、D期者表达明显高于Dukes A、B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提示PTTG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对肿瘤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代表菌种为具核梭杆菌。此文综述了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患者粪便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等的关系,探讨梭杆菌在腺瘤向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梭杆菌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模型及最新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是否能降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 ,以及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全世界关于NSAIDs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比较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有 8篇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被纳入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P =0 0 0 3 ) ,但没有证据支持长期使用苏林酸和塞来昔布可以减少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 (P >0 0 5) ,也无证据证明结直肠腺瘤预防与NSAIDs的剂量有关。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安慰剂 ,结直肠癌发生的机会相似 (P =0 8)。未发现NSAIDs和安慰剂组间不良反应有差异。结论 在结直肠腺瘤或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减少腺瘤的发生 ;目前尚无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的证据 ,也无长期使用苏林酸和塞来昔布可减少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 417 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结直肠腺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糖尿病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行全结肠镜检查者,227例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553例2型糖尿病无息肉患者和与2型糖尿病腺瘤组1∶1匹配[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史]的227例非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纳入研究。总结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息肉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和有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者比例更高(P均0.05)。与非糖尿病腺瘤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比例更高(16.7%对10.1%,21.6%对14.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95%CI:1.041~1.831,P=0.008)、年龄(OR=1.129,95%CI:1.001~1.421,P=0.025)、BMI(OR=1.118,95%CI:1.022~1.715,P=0.038)和2型糖尿病(OR=1.408,95%CI:1.141~1.721,P=0.010)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结直肠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男性、年龄、BMI和2型糖尿病与进展期腺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石河子地区近十年结肠镜下成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结直肠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 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纳入调查, 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历资料, 具体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结直肠腺瘤或CRC的部位、数量、大小和病理类型等。主要观察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检出率, 包括10年总体检出率以及前五年(2010—2014年)总体检出率和后五年(2015—2019年)总体检出率。结果共纳入50 645例, 经排除标准排除14 931例, 最终共35 714例纳入数据分析。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10年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7.65%(6 302/35 714)、4.45%(1 589/35 714)和3.71%(1 324/35 714)。结直肠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20.33%(4 565/22 457)]高于前五年[13.10%(1 737/13 257)];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4.69%(1 053/22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4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VEGF和NO含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分别较结直肠腺瘤组以及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与血清VEGF和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VEGF和NO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ail,FHIT) 蛋白在45例结直肠癌、36例结直肠腺瘤和2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睛况. 方法:标本经40 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 结果:在45例结直肠癌中28例FHI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或缺失,5例表达减弱,12例表达阳性;其中结直肠癌Dukes A,B和C期FHIT蛋白表达阴性比例分别为6/11,5/12 和17/22.在36例结直肠腺瘤中7例FHI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或缺失,4例表达减弱,25例表达阳性;其中结直肠腺瘤伴轻、中和重度不典型增生FHIT蛋白表达阴性比例分别为2/16,1/7和4/13.FHIT蛋白阴性表达在结直肠癌和正常对照组(62.2% vs 4.4%,X2=25.33,P<0.01)、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62.2% vs 19.4%,X2=14.19,P<0.01)、结直肠癌未伴淋巴转移的Dukes A+B期和已伴淋巴转移的C 期(47.8% vs 77.3%,X2=4.28,P<0.05)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结直肠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2.5% vs 25.0%,X2=0.84,P>0.25),结直肠腺瘤和正常对照组(19.4% vs 4.4%,X2=3.51,P>0.05)中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或缺失,且FHIT低表达与转移状况有相关关系,提示该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12个县市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死亡率已居第4~5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90年代城市发病率上升了31.95%,农村上升了8.51%。根据腺瘤-腺癌顺变假说,超过95%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腺瘤,因此寻找与结直肠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