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药品、输液器材、配置人员操作、配置环境、患者及气候因素都有引起输液反应的可能。结论为临床提供参考,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分析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3~2007年发生的40例输液反应资料,按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联合用药情况,加用药物情况,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生原因以药物,操作原因发生率高;加用药物以加入中成药发生率高,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越多,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越高;反应以发热反应最为多见。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关,严格掌握病人的输液指征和禁忌,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技术,做好三查七对,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加强对病人的临床观察,若发生输液反应征兆,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如何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各科室发生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报道综合分析所产生的各种原因。结果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药品质量,输液时的环境因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热原量累加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把药品及输液器的质量关,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和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药开发使用的增加、同一药品多种商品名的使用及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临床用药护理风险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不包括选药不当,县、市、省三级门诊处方差错分别为5%、4%和3%,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三类护理风险之一。一所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室每天接收数以百计的需输液治疗的患者,护士每天需接触数十种静脉用药物,因此,如何降低门急诊输液室用药护理风险,以确保护理安全无疑也成了管理者的一个巨大挑战。我院自2005年上半年起采用多科协作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门急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方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7-215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中心总医院2007-01/2009—06上报的27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结果: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控制药品质量,加强用药观察,严格掌握适应证,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院药库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加强药库管理,做到以较低廉的价格采购到质量上乘的药品,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笔者将几年来的管理经验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7.
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结果对病区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及进行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考核,护士取、用药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前(P〈0.01)。结论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保证用药安全,防范护理差错、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经验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和API系列鉴定,用微量稀释检测15种属903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百分率。结果:病原菌共90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36株(28,35%),革兰氏阴性杆菌606株(71.65%);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舒普深耐药率最低(0.00%~10.33%),对氨卞西林耐药率最高(41.91%-100%);除MRS外,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酶素耐药率最低(0.00%)。结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种类多样。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菌耐药率有所变化。经验治疗细菌感染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耐药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34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输液反应病例34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季节、患者、输液器具及操作等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的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祝,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25株(94.70%),革兰阴性杆菌7株。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葡萄球菌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治疗,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19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报告人身份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医师和护士上报数量最多;以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最为多见;给药方式以静脉输液为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用药剂量、滴注速度、多药联用、溶媒有关。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VitekAmsSystem和Kirby—Bauer法。对267例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0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1%(201/30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5.1%,137/304)、铜绿假单胞菌(8.2%,25/304)、肺炎克雷伯菌(6.3%,19/304)、变形杆菌(4.3%,13/304),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抱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可能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增多有关。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革兰阳性球菌占23.0%(70/304),层析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真菌占10.9%(33/304),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持续耐药监测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infliximab)的用药方法及其对输液反应的影响。方法12例克罗恩病患者共输注英夫利西45次,用轻柔配药、低蛋白结合率滤膜、规范的速度递增、时间控制法、正确的输注时机、单独静脉滴注等用药方法,并观察输液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共输注英夫利西45次,发生输液反应1例。结论规范的用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疗效,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 《当代护士》2006,(2):29-30
安全护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110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儿科急诊患儿病情紧急、危重,家人心情急切,就诊高峰相对集中,而静脉输液是急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等特点,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对此.我科从2004年起加强了安全护理管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脊液标本检出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及时、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9年4月脑脊液标本检出的39株致病菌,利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TB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39株脑脊液标本检出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3株,革兰氏阴性球菌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株,新型隐球菌7株.革兰氏阳性菌药敏试验以粪肠球菌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咽峡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对各菌株都较敏感.新型隐球菌对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脑脊液检出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各种菌株对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临床治疗脑膜炎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查阅药物配伍禁忌表药品说明书及中国药典均无此2种药物配伍反应的相关记录.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上述2种药物在配伍时出现白色混浊液,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心内膜炎、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近年来,肠球菌的感染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在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中,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特别是氨基糖苷类高耐株(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肠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病人体内分离的184株肠球菌进行了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3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对症处理,探讨输液反应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发生34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采取有效及时的对症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结论在输液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技术规范,加强巡视,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及医疗纠纷,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infliximab)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3例克罗恩病患者输注英夫利西临床资料,观察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不良反应作出相应的护理。结果13例患者共输注英夫利西65次,发生血清病样反应6例、感染7例、肝功能异常2例,护理上给予规范的用药方法、预防感染,观察肝损害等。结论在所有不良反应发生中,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清病样反应,护理的重点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密切观察血清病样反应、肝功能情况,警惕急性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疗效,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输液治疗是目前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将维持输液,补充输液和载体输液。输液治疗从1831年开始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注射技术的发展和朝鲜战争的应用及改进以及近50年来套管针的应用,密闭式输液方法的应用和一次性输液器具的应用等改进,有效提高输液质量,为临床治疗工作做出较大贡献。本文对10060肿瘤病人输液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以期能够针对性地环节质量控制,适应临床现状,减少医患纠纷,减少医患损失,实现穿刺成功、保护血管、安全留置的目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输液前准备工作,包括病人准备、药物准备、物品准备等。(2)穿刺部位的评估,包括皮肤、解剖、功能、静脉合适程度。(3)穿刺工具的选择,目前使用的有头皮针、留置套管针、深静脉留置等。(4)副作用的观察,包括输液反应的发生、静脉炎的处理、药物外渗原因。(5)法律相关问题,包括输液前的教育、输液过程中的嘱托(注意事项)、护士的观察、巡视及记录。通过上述总结评估,我们认为输液质量的控制在于:(1)护士的敬业精神和自我素质的提高;(2)提高年轻护士认知水平的迫切性;(3)专业技术培训的经常性;(4)情感培养和法律相关问题的学习;(5)量化评估加强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