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VEGF排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J皿)分3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9例;(2)微量蛋白尿组,UAER在20—200μg,/min,20例;(3)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1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尿VEGF排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已明显升高(P〈0.05);T2DM组内,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明显升高(P〈0.05);大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进一步升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VEGF与尿白蛋白(r=0.366,P〈0.0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r=0.325,P〈0.01)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VEGF排泄增加并与肾脏病变的程度有关,尿VEGF排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组织VEGF表达和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中尾加压素Ⅱ(UⅡ)排泄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自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UAER%20μg/min;糖尿病肾病组:UAER〉20μg/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UⅡ排泄量。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尿UⅡ排泄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并且尿UⅡ排泄量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结论:UⅡ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测定糖尿病患者尿UⅡ及UAER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ALB)每分钟排泄率(UAER)分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A)组,UAER〈20μg/min,21例;②微量蛋白尿(B)组,20μg/min≤UAER〈200μg/min,20例;③临床蛋白尿(C)组,UAER〉200μg/min,17例。尿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1)糖尿病组尿sICAM-1/Ucr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随UAER升高而增加。糖尿病组内,与A组比较,B组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2)相关分析显示:尿sICAM-1/Ucr比值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sICAM-1排泄增加可显示全身或肾脏局部增强的炎症反应并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组,UAER≤20ug/min)32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0ug/min〈UAER〈200ug/min)46例,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IK≥200ug/min)34例。分别测定各组肾小球滤过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浆胱抑素c、血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指标,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优于传统指标血肌酐及血尿素氮。2型糖尿病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有显著相关性(r=-0.813、0.896、0.802,r=-0.822、0.846、0.734),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6.24%、91.06%,特异度分别为91.14%、98.67%),并且其值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并且还能反映其严重程度,但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不高。因此,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15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M-A组52例(UAER20μg/min),DM-B组54例(UAER在20~200μg/min之间),DM-C组54例(UAER200μg/min);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各亚组中,DM-B组及DM-C组的CIMT均显著高于DM-A组(P0.01),DM-C组的CIMT显著高于DM-B组(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越高,颈总动脉内中膜中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李春仙  史训忠 《检验医学》2010,25(2):107-10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200μg/min)。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CRP水平在正常蛋白尿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3组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DD、FIB、CRP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展及糖尿病。肾病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前列腺素E1(PGE1)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早期肾病组(UAER在20~200μg/min)10例和临床期肾病组(UAER大于200μg/min)10例两个亚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PGE1 00μg,疗程14天;治疗组每日静脉点滴阿魏酸钠0.3g、PGE1 100μg,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尿总蛋白(Up)、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尿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魏酸钠与PGE1联合治疗DN明显优于单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126例和对照组129例,氟伐他汀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mg,对照组不服氟伐他汀.平均随访1.5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及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为(59.6±10.5)mg/min和(104.4±25.2)mg/min,P<0.05),对照组为(87.5±12.3)mg/min和(110.6±19.7)mg/min,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氟伐他汀组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独立于调脂作用.2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10.6)ml/min·m2和(76.3±8.4)ml/min·m2,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减少合并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且独立于其调脂效应,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上海市市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成3组,一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n=60),一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20μg/min UAER 200μg/min,n=60),一组临床白蛋白尿组(CAU组,UAER 200μg/min,n=60),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血清TSH水平以及血清TSH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UAER水平分别为(193. 6±50. 4)μg/min、(44. 2±7. 1)μg/min、(8. 4±1. 7)μg/min,血清TSH水平分别为(4. 8±1. 3)μIU/ml、(3. 4±1. 1)μIU/ml、(2. 2±0. 4)μIU/ml。CAU组、MAU组、NAU组患者的UAER、血清TSH水平均逐渐降低(F=4. 303,3. 182,P 0. 05),UAER与血清TSH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563,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H水平随着UAER的提升而提升,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SH水平来间接评估患者的肾脏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0.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39-194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UAER<20 μg/min,共38例;B组:UAER 20~200 μg/min,共28例;C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每组各22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Scys C、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在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 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SCr、UAE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cys 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比较,Scys C、UAER、BUN、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ys C升高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功能受损,并且随着肾病发展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其中Ⅰ组患者UAER〈20μg/min,Ⅱ组患者UAER20-200μg/min,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尿mAlb、RBP、N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患者尿mAlb、RBP、NAG显著高于Ⅰ组患者、对照组(P〈0.05);I组患者尿RBP、NA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组患者与对照组尿mAl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RBP、NAG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蛋白的排泄率(UAER)分为3组,Ⅰ组(UAER<20 μg/min)、Ⅱ组(UAER 20~<200 μg/min)、Ⅲ组(UAER≥200 μg/min)。同时选取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Ⅳ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肾脏体积及肾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肾彩色血流显像逐渐减少,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下降,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以RI和Vd改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最密切。Ⅲ组体积缩小,与各组差异显著,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肾脏大小、血流灌注情况及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晓玲  朱旅云 《临床医学》2006,26(10):85-8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早期血管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留尿测定尿UAER,并根据UAER分为两组,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组间比较,对两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尿UA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相关。结论尿UAER增高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MMP-9含量;分析各组MMP-9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结果 MMP-9浓度随UAER的增加而增加,MMP-9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9水平变化与DN肾脏损伤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尿白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NF-κB)表达水平,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依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5例),UAER<20 μg/min;②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15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③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0例),UAER>200 μg/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F-κ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内,与A组比较,B组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715,r=0.701,r=0.514,P均<0.01;r=0.308,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关系。方法262例T2DM患者根据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REA)分3个亚组:无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及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另选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在糖尿病患者各亚组血清hs-CRP、IL-6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的hs-CRP、IL-6含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IL-6水平随尿清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和IL-6与T2DM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5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依帕司他治疗组(观察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7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9.
廖兴利 《华西医学》2009,24(3):673-675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蛋白尿、肾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降糖、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苯那普利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和肾功能以及UAER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治疗组患者UAE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314.62±49.83mL/min和282.97±36.62mL/min,治疗组患者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肾脏功能,减少24h尿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均为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内分泌科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胰激肽原酶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