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轻肛门疾病手术疼痛的方法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淑秀  肖洁 《中国康复》2006,21(1):60-60
目的:观察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止痛的效果。方法:115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5-20m1于手术结束后切口边缘皮下浸润注射,同时配合系统康复护理,应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15例患者术后0级98例(84.3%),1级7例(6.1%),2级5例(4.4%),3级6例(5.2%),其止痛效果持续2-10d。结论:肛肠术后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并配合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郭奇峰  温世锋  徐中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172-174,F0003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尤其是关于实施前、后路手术及减压范围.内固定装置的选择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探讨Moss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改善患者脊髓功能、脊柱活动度及下肢疼痛的效果。设计:前后对照分析.、对象: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2001-01/2003-06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行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患者27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7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32.8岁。损伤部位:L1 14例,T-16例.T13,.L1 4例.L1,L2 2例,L2,L2,L3 1例;其中有脊髓损伤11例,Frankel分级为A级1例,B级2例,C级8例。术前CT显示椎管狭窄率(43&;#177;13.5)%。干预:19例进行Moss Miami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术.8例经后外侧减压、半椎板切除,Moss Miami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分为5级,A级为严重障碍,E级为正常);术后疗效评价根据神经功能、脊柱活动、腰背痛及下肢疼痛恢复情况评估(分为改善、无变化、加重):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应用MossMiami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②手术前后和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③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ossMiami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神经功能改善10例,无变化1例:脊柱活动改善26例,无变化1例;下肢疼痛改善10例,无变化17例;腰背痛改善23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②手术前后和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结果:随访时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伤椎前高度:93.5%比44.2%;伤椎后高度:90.7%比79.3%;椎管狭窄率:(8.2&;#177;6.6)%比(43.0&;#177;13.5)%,P〈0.01]。手术后和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11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0例分别提高1~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Miami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操作简单.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9年至1990年共收治结肠损伤32例。效果满意,现就手术问题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岁(12-78岁)。(2)病因:外力致伤24例,刀刺伤5例,医源性损伤3例(手术误伤2例,纤维结肠镜穿破1例)。(3)受伤至手术时间:<8h27例,8~24h4例,>24h1例。(4)损伤部位及程度.部位;升结肠3例,横结肠16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1例。损伤程度:按Shannon法分级:I级4例,正级7例,皿级16例,IV级3例,V级2例。(5)合并伤:合并脏器损伤23例(71.9%)(肝破裂7例,脾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开颅手术,骨窗大小根据病变大小决定,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LeicaMS2)下行蛛网膜囊肿壁剥除及囊肿与脑池多点开窗造瘘术。分析治疗前后囊肿大小变化,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手术前后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程均顺利。术后随访(6.8±1.5)个月,术前及术后囊肿缩小体积程度达1级3例、2级6例、3级2例、4级1例,有效及部分有效例数为11例(92%)。12例患者手术后各精神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手术对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及减少对脑组织压迫有效,且能缓解囊肿相关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A)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5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45例,分别在术后1、3、7d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1例继发出血行二次手术。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6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死亡7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4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饶芝国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45-2647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39例经外侧裂-脑岛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生存37例,死亡2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5例,中残(ADL3级)5倒,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3例、40例患者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生存37例,死亡3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 1~2级)22例,中残(ADL3级)9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与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39例经外侧裂-脑岛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生存37例,死亡2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5例,中残(ADL3级)5倒,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3例、40例患者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生存37例,死亡3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 1~2级)22例,中残(ADL3级)9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与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囊肿形星形细胞瘤(CA)形态学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总结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CA,20例强化。结果:CA强化前后有三种表现,A型,无囊壁的CA,6例;B型,有囊壁的CA,11例,C型,含瘤结节的CA,4例。病理Ⅰ级5例,Ⅰ─Ⅱ级1例,Ⅱ级3例,Ⅲ级11例,Ⅳ级1例。结论:囊肿见于各级肿瘤,恶性者多,依CA不同,CT表现可作提示性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选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腓总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对象: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26.5岁;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3例,卡压1例,挫伤4例,不可逆损伤1例;伤后0.5h-6个月入院。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行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2例,肌腱移位1例,3例保守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同侧胫前肌肌力4以上;良:同侧胫前肌肌力3级:可:同侧胫前肌肌力2级;差:同侧胫前肌肌力1级或0级)。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6/18)。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80%以上28例,50%~79%3例(9.37%),血肿残余40%~49%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4例(12.5%),Ⅱ级13例(40.6%),Ⅱ级12例(37.5%),Ⅳ级3例(9.4%),无死亡病例。结论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等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成人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在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如何尽快提高相应肌肉的肌力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 目的:观察肌兴奋仪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中促进肌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对象:选择2000-01/2002-05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成人下肢痉挛状态患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19~48岁。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1例患者为治疗组,未接受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 方法: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开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同时开始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30min/次.3次/d,7d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3d,坚持至少6个月。康复训练之前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踝踱屈肌、膝屈曲肌、大腿内收肌肌力.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肌力改善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相应肌肉平均肌力。结果:4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踮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②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踝踱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4.2&;#177;0.8),(3.7&;#177;0.7)级;(4.3&;#177;0.7),(3.8&;#177;0.7)级;(4.0&;#177;0.7),(3.50&;#177;.5)级;治疗6个月:(4.5&;#177;0.6),(3.9&;#177;0.7)级;(4.6&;#177;0.7),(4.0&;#177;0.5)级;(4.4&;#177;0.7),(4.0&;#177;0.6)级,(P〈0.05或P〈0.01)]。 结论: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用肌兴奋仪可以加快肌力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大网膜转移癌的超声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网膜转移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大网膜转移癌的二维图像及血流特点。结果:(1)大网膜转移癌可见网膜弥漫性增厚和局限性增厚,以局限性增厚为主(72.7%),主要位于上腹部,右侧腹,左侧腹;(2)内部回声呈中等回声者23例,其中12例伴低回声结节,呈低回声者10例,4例伴结节;(3)彩色血流显示率2级以上为60.6%;(4)33例大网膜转移癌同时伴网膜外转移的占27.3%。结论:超声检查大网膜是发现腹腔脏器恶性肿瘤有无腹腔转移的最直接,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电子阴道镜与病理活检合用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合用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电子阴道镜检查结合阴道镜下活检238l例。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7例(0.2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64例(6.89%),其中CNⅠ级92例(3.86%);CIN Ⅱ级44例(1.85%);CIN Ⅲ级28例(1.18%);宫颈炎性病变2280例(92.7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合用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提高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991年5月~2005年6月,共收治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2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3例。20例有赘生物,其中三尖瓣8例、二尖瓣2例、肺动脉瓣1例、主动脉瓣9例;1例主动脉心瓣与肺动脉瓣并存。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清除或切除感染瓣膜、组织、赘生物,用5%碘伏涂擦,先锋霉素溶液冲洗,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植入机械瓣膜置换,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行成形术。结果:早期1例术后第6天因严重低排综合征死亡,其余22例均健康出院,18例病人随诊6个月~14年,无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NYHA)I级16例,Ⅱ级2例。结论: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满意,其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临床特点与手术术式。方法:本组胆囊切除术26例,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例。胆囊造口术3例。结果:治愈28例(96.6%),死亡1例(3.4%)。结论:老年人AAC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LEEP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97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LEEP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宫颈环行电切术,对97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7岁。根据LCT检查结果,诊断为高度病变(HSIL)62例占63.91%;低度病变(LSIL)28例占28.8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例占6.18%;非典型腺细胞倾向高度(AGCUS—H)1例占1.03%;对细胞学检查异常的97例患者行HPV—DNA检查,高危型HPV-DNA感染者94例,占96.90%,3例为阴性,占3.09%。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Ⅲ级的97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者3例(3.09%),术后病理学检查CIN Ⅰ级12例(12.37%);CIN Ⅱ 级60例(61.85%);CINⅢ级17例(17.52%):宫颈原位癌2例(2.06%),其中有2例切缘未净,术后12月复查细胞学、HPV—DNA均为阴性。97例中,应用LEEP治疗后95例治愈,(2例宫颈原位癌行子宫全切)。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内固定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胸腰段前路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经第12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显露,L4骨折保留第12肋;对伤椎相邻椎体血管不予处理;对螺钉固定位置和操作程序进行改进;同时实施控制性降压。每例病人至少实施四项技术改进中的两项。结果 采用改进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5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50~900ml(平均550ml),切口长度12~20cm(平均15cm),术中损伤腹主动脉1例,损伤胸膜2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椎管明显扩大,无神经压迫症状加重,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标准改变如下:术前3例A级,术后恢复为A级2例,B级1例;术前B级4例,术后恢复为B级1例,C级1例,D级2例;术前14例C级,术后恢复为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术前4例D级,术后恢复为E级4例。结论 本技术改进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和减轻手术创伤的优点,更有利于选择前路手术来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  李峻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8):622-623,I00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44例;(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54例;(3)子宫内膜息肉10例;(4)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5)子宫内膜癌6例。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伟  马潞  刘文科  李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84-186
背景:脑胶质瘤病灶介质中富含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不同可能与其病理表现和复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特征。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对象:从华西医院1996—06/2001—06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143例石蜡标本中,收集临床资料完整且相同的个体复发前、后脑胶质瘤标本44例(22对)。取首次手术及第1次复发手术标本。其中Kernohan评分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2例。分为初发和复发2组,每组22例。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一抗羊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gG(单抗)、二抗兔抗羊IgG,工作度1:50,阴性对照为磷酸盐缓冲液置换一抗染色。检测44例复发前、后的脑胶质瘤病理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合病理分级作对照分析。①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信号。②在MPIAS-500型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上,对肿瘤细胞进行表达强度PU值(阳性单位)和细胞数测定。③PU值95%临界值,分别计数阳性细胞率。④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Kemohan病理分级。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胶质瘤复发前、后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PU值。②脑胶质瘤复发前、后组病理分级。结果:①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PU值:初发组为21.9273&;#177;6.607,复发组为33.0545&;#177;6.684。②病理分级:初发Ⅰ级8例,复发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初发Ⅱ级6例,复发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初发Ⅲ级6例,复发Ⅲ级2例、Ⅳ级4例;初发Ⅳ级2例,复发Ⅳ级2例。③脑胶质瘤复发前、后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PU值和肿瘤复发前、后病理分级各自对比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在脑胶质瘤复发较初发时增加明显,复发肿瘤恶化趋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在胶质瘤的复发中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清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6例,MR6例。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特点是(1)多囊性(11例);(2)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3例);(3)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11例);(4)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2例);(5)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10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明确病灶范围MR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