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表麻透明角膜隧道切开,对34例(37只眼)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房角开放等情况。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虞峰 《全科护理》2012,10(11):996-996
对78例(11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控制眼压、散瞳,术后做好眼部护理、饮食指导、对侧眼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全组病人视力、眼压均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晶状体形态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超声检测20例PACG患者和2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的晶状体中央部和周边部厚度,分析晶状体前表面曲率,研究晶状体在PAOG发生和发展中的病理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CG组晶状体增厚,前表面曲率增大且相对位置偏前.结论 超声诊断晶状体增厚、前表面曲率变大及相对位置前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直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单侧),经三联手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其术后眼压及视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且视力较术前提高,在术后3月的随访中眼压均控制稳定,且部分视力仍有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晶状体厚度及晶状体相对位置,并探讨晶状体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A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眼22眼、APACG对侧未发作眼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药物控制未手术20眼、CPACG小梁切除术后18眼及正常30眼行晶状体厚度(LT)、前房深度(ACD)和眼轴长度(AL)生物学测量,同时计算晶状体相对位置(RLL)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LT/AL),各项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ACG的相对晶状体位置前移,较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发作眼的晶状体厚度最大、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明显、前房最浅,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ACG的小梁术后相对晶体位置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年龄增大,晶状体厚度增加,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导致晶状体阻滞,是PACG重要发病机制;CPACG在小梁切术后晶状体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提示APACG的急性发作与晶状体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关注晶状体相对位置对PACG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九丰  唐红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95-109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高。患者具有起病急、前房浅、房角窄、眼轴短的解剖特点。中老年人晶状体前后径增大、位置前移、前房变浅,使晶状体与虹膜的接触面积增加,后房的房水从瞳孔流向前房的阻力逐渐增加,造成瞳孔阻滞,导致周边虹膜向前膨隆,房角逐渐狭窄甚至导致房角关闭,当后房压力不能克服瞳孔阻滞时眼压升高,导致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3±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治疗作用。方法:对15只眼(14例)原发性闭用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使用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在了解房角、眼压等情况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5只用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全部病人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正常。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0-06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9眼),男15例(18眼),女18例(21眼),年龄59~83(75.63±3.05)岁.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于术前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周边前房深度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加,29只眼(74%)房角完全开放,36只眼(92.3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开放房角,是安全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9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97眼)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8.2%),0.1~0.3者9眼(9.3%),0.3~0.5者30眼(30.9%),0.5以上者50眼(51.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97眼的眼压均在12~18 mm Hg。术后前房深度在3.03~4.12(3.99±0.5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97只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房角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闭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1-2],其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极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双目失明,为了有效处理该疾病,医护人员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最终提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相关文献[3-5]显示,其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本研究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在该治疗方式下应如何开展有效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生物结构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生物结构特点。方法:应用Alcon公司眼科专用A/B型超声诊断系统对32例60只各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A超测量(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角膜直径测量,以30例60只正常眼对照,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各项均值均有显差异。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解剖上存在晶体较厚,相对晶体位置较前,视轴较短,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较大,前房较浅和角膜横径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80例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新型手术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型手术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结果:新型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型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视力均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新型手术组中央前房、房角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等情况,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陈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36-3337
我科2002—10-2006—11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急救治疗与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1例38只眼,男7例,女24例,年龄30-40岁4例,40-75岁27例,治愈28例,好转3例,住院时间3~20d,平均9d。  相似文献   

16.
翟楠  陈一兵  秦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79-1880
目的:探讨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我院眼科的78例7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有不同程度晶体混浊的患者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在药物控制眼压后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变化。结果:77只眼术后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1只眼眼压22mmHg左右,需行小梁切除术。结论:晶体超声乳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行晶状体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6年10月诊治闭角型青光眼26例(31眼),其中25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1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2.20±3.4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9.50±4.2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37±0.62)mm增加到术后(2.55±0.5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98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2眼)和对照组43例(46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_(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较术前升高,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CD、AOD_(500)、TCPD较术前延长,TIA较术前增大;观察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应作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5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疾病,两眼具有非常浅的前房和狭窄的前房角是其重要的解剖特点及早期发现的体征.此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男女比例大约为1:2,为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