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君  迟艳  田涛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2):1065-106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5ml,1次/12h,连用10d,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45.45%,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显效率23.33%,总有效率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42.42%,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率20.0%,总有效率5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舒吉(二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异舒吉静点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静点。两组连续观察7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后部分出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异舒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硝酸脂类,8受体阻止剂及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末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胆固醇、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降低(P均〈0.01),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1mo。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67%出现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更显著,可防止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白琦  刘爱好 《临床医学》2009,29(12):56-5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日2次,睡前口服辛伐他汀20mg,连服4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斯匹林、硝酸甘油、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为比较治疗效果,同期对10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应用不加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未用低分子肝素组10例,其中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总有效率80%。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各46例,两组均以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天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P〈0.01),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明显改变心绞病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久  吴晶心  林桦 《中国临床医学》2002,9(2):161-161,16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MWH(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两组病人均每天服100mg阿斯匹林以及接受了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88.9%,80.6%)均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治疗(56.3%,46.9%),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辛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疗程7d。结果 显效793%,有效19%,总有效率98.3%。结论 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UA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心绞痛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低分子肝素与常规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比较。方法:将4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及治疗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0.91%,对照组61.90%(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仅2例发生皮下瘀斑。结论:UAP患者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其预后,既安全又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针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凝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除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下,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每日一次静脉输注。两组皆连续观察4周: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厦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病情选用钙拮抗刑、口受体阻滞剂、血管婿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葛根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陈丽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79-508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辛伐他汀,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7.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1.8%,对照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提高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隔12h1次,疗程1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内再发心绞痛2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3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连用5d;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mg口服,3次/d,连用14d,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索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155名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1例,女性74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5例。二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d,连用1周;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PTT)于正常值的1.5倍~2倍,连用5~7天;无论血脂是否增高均给于洛伐他汀胶囊20mg,1/d口服,连服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25%),有效52例(65%),无效8例(10%);对照组:显效15例(20%),有效45例(60%),无效15例(20%):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七味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4缶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38例采用冠心七味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3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1.4%(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z1%、71.9%(P〈0.05)。结论:冠心七味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血宁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40例采用心血宁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P〈0.05),结论:心血宁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足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普通肝素(H)与阿斯匹林单独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的疗效。方法:UAP患者156例,随机分为1)阿斯匹林(ASP)组,2)阿斯匹林加普通肝素(ASP+H)组,3)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ASP+LMWH)组。疗程7天并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ASP+LMWH组心绞痛缓解率显著高于ASP组(91.8%vs58.2%,P<0.001),与ASP+H组(80.8%)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访观察期间,ASP+LMWH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ASP组和ASP+H组(12.0%vs40.6%、40.5%)。ASP组共有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例猝死,ASP+H组共有2例发生出血倾向。三组药物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较单用阿斯匹林或加用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