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150例,其中氯氮平40例,奥氮平30例,利培酮40例,奎硫平40例.比较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分析与血脂有关的几个因素(剂量、体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8周较4周更显著(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药物剂量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8周后体重增加与血清TG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引起血脂异常,且异常的血脂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精神障碍应用抗精神病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精冲病药状况。方法对4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一般资料、主要症状群、诊断、应用抗精冲病药物的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0名健康对照者。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分别在基线和2、4、6、8周对患者的血清GDNF水平和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基线血清G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t=5.596,P0.001),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GDNF浓度逐渐增加伴有精神症状显著改善(P0.01)。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治疗前后GDNF水平发生显著改变(P0.01),而无效组患者的GDN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后GDNF变化水平和患者病程显著负相关(r=-0.270,P=0.024)。结论 GDNF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疗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5.
奥氮平所致肝功能异常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通过美国、欧盟及我国审批上市,关于其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转归的研究不多,笔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的肝功能异常情况进行了总结。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①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5~60岁,病程3个月至26年;男21例,女25例;排除肝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未用长效剂者。以ALT升高(国际标准酶法40U/L以上)作为肝功能异常的标准。1.2 给药方法 入组前未曾服抗精神病药物者,直接服用奥氮平,入组时已服用者停药,并经1周清洗后,再开始服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2002/2005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情况,分析其用药物点及发展趋势。以限定日剂量以指标,对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2002/2005抗精神病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平均增长率为38.48%,而用药频率平均增长率为15.77%。抗精神病药医保甲类品种尽管金额份额为9.41%,但临床使用率为76.29%。2002/2005单品种金额前5名主要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连续4年稳居第1位。2002/2005用药频度前5名主要是廉价抗精神病药,舒必利、氯氮平和氯丙嗪连续4年位列前3名。近年来高价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使用率在逐渐上升,占据费用主要份额,但典型抗精神病药仍为临床一线药物。结果说明低价位的经典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广泛,而高价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金额份额。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的比例在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7.
三种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国精神科药物使用调查表同时对一所教学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94例(13-84岁)、住院患者119例(12-76岁)一所市级精神病院门诊患者95例(17-77岁)、住院患者142例(14-77岁);和一所区级精神病院门诊患者34例(19-72岁)、住院患者117例(20-70岁)在连续5天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医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有差异;在教学医院,患者的首次入院和诊断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比例较其他类型的医院高,以维思通和氯氮平的应用为主;在联合用药方面,联合应用氯氮平的比例最高;在不同类型的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的应用比例均居首位。结论:不同类型医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不同,教学医院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精神科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用药状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0年1月-10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治疗的1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A组,2010年1月-10月治疗的1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B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及用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A组73.89%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6.11%联合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78%预防性应用盐酸苯海索,25.56%联合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组93.96%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04%联合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4.95%预防性应用盐酸苯海索,34.07%联合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频度显著高于A组(χ2=27.08,P<0.01).结论 我院精神科门诊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频度明显增高,首次用药状况趋向合理,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用药主流,但仍存在预防性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各4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浅刺,不予埋线。两组治疗周期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腹围、脐周脂肪厚度、血脂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围、脐周脂肪厚度、副反应量表评分、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围、脐周脂肪厚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促进血脂恢复正常,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治疗前、后6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胆汁酸(TBA)、γ-氨酰转移酶(γ-GT)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ST、ALT、TBA升高显著。结论抗精神病药明显影响肝功能,建议临床用药控制在最低有效剂量,并定期检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25例使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5例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TSH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富马酸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减少了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以下特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催乳素分泌升高的幅度较低,多巴胺拮抗作用不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作用于特异性的多巴胺受体(如5-HT受体),对阴性症状有一定疗效。为考察思瑞康对首发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自2004年以来对30例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用富马酸奎硫平(思瑞康)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治疗并非难事,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服用抗精神病药多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体重增加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较麻烦的不良反应,但是以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奥氮平更为多见。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骨关节炎的风险,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有负面影响,降低自尊、影响情绪、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在已婚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精神异常症状缓解的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坚持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家庭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由心理治疗师和临床医生进行每2周1次,每次60min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均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评定。结果:通过家庭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家庭组患者FAD和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精神病患者辅以家庭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已婚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状况及婚姻质量,且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性。方法对62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其个体状况及症状特点分别口服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未治疗期及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和不自主运动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达46.8%,>18岁组显效率显著高于≤18岁组(P <0.05)。治疗8周末未治疗期≤12个月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下降更显著(P <0.05),功能大体评定量表总分较>12个月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服用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但患者首发年龄越小,未治疗期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于2004—12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顺德市伍仲佩纪念医院、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访问120位精神科医生在治疗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时的用药选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接受访谈的精神科医生的年龄,性别和工作年限。参加调查的医生进一步询问患者过去是否曾对某一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是否表达过希望或拒绝使用某一类型的药物。并记录所有人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住院次数,医生用阴阳性症状量表来评定患者的阴阳性症状,并评定患者的依从性(漏服药率〈20%定义为依从,介于20%-80%为部分依从,〉80%为不依从)。结果:纳入120位医生及2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单变量比较,年龄大一点的患者,病程长的患者,或阴阳性症状量表评定阳性症状分值高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反那些明确提出不想服用某一类型的药物或过去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医生方面:那些年资高的,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或认为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太高的医生更倾向于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蓼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医生的年龄(〉50或〈50岁)(OR=4.8,95%CI=1.1~11.3,P=0.006),依从性差(OR=3.8,95%CI=1.2~11.6,P〈0.05),患者的病程(OR=1.1,95%CI=1.0-1.1,P〈0.04)都会影响到患者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只有医生的年龄会影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OR=4.7,95%CI=1.5-15.1,P=0.01)。结论:高年资的精神科医生倾向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因素并没有明显影响医生的用药选择。有必要对精神科医生临床用药和处理患者的水平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入院时、3个月和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和单纯的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衰退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督促参加精神音乐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进行为期12周的精神音乐治疗。治疗结果采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12周时,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采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对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比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用好,证明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出院坚持用药情况。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宝鸡市绛帐精神病医院2004至2005年5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及出院后复诊、回访,了解坚持治疗用药状况。结果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要地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下降;很少联合用药。结论 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精神科临床用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不断规范;科普知识的缺乏、过重的经济负担常导致治疗中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玲  查显友 《检验医学》2007,22(1):44-46
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25例使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5例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TSH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