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1999-2008年滦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99-2008年发生在滦县境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找出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及重点防治病种,为该县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滦县1999-2008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滦县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106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64.02/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42.31/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7.35/10万,居第4位。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结论在过去的10年间该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显著下降,疫情得到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建议该县政府制定以如何控制乙肝和性传播疾病为主的未来十年传染病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4.
鲁芳  陈忠伯  易萍 《中国校医》2014,(10):742-743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九江市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浔阳区2008~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病种顺位。结果 2008—2012年浔阳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9 2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0.2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从2008年的749.97/10万下降到了2012年的412.69/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72/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4.18/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8.16/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22/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8—2012年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虽然在2011年有小的上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为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应做好相应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莹 《广东卫生防疫》2010,(6):43-44,47
目的分析2005—2009年麻栗坡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栗坡县2005—2009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麻栗坡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2 065例,死亡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26/10万,死亡率为2.9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2.87/10万~74.57/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5.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发病率在19.04/10万~54.9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1.11/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在14.55/10万~35.1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2.19/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2.89/10万~39.7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74/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淋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41%。结论 5年间麻栗坡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均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今后应加强肺结核、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
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该县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祁阳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13 656例,年均发病率124.50/10万。甲类传染病1种,1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乙类传染病19种,累计发病12 712例,死亡83例,年均发病率115.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6/10万,病死率为0.61%。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副伤寒。11年间祁阳县共报告13起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结论 11年来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有升有降,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改变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祁阳县应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6 843例,年均发病率141.01/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80.94/10万),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4.00/10万)和肠道传染病(15.48/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结论张家港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普兰店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99~2008年普兰店市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2091例,年均发病率为146.61/10万;死亡2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27/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1.39/10万,占发病总数的41.8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4.59/10万,占发病总数的30.41%;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6.7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6/10万,占总数的0.99%。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75.70/10万)、肺结核(36.26/10万)、细菌性痢疾(16.49/10万)。[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是普兰店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峨边彝族自治县2000~200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峨边彝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峨边彝族自治县2000~200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 243例,年均发病率为309.25/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5.32/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痢疾共发病862例,占肠道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1.78%;肺结核共发病845例,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2.35%。结论该县肠道传染病发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提示应加强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肺结核、痢疾是峨边彝族自治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龙岩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9 429例,年均发病率226.47/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死亡103例,年均死亡率0.47/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年发病居前5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男女性别比2.26∶1,男性年均发病率(307.30/10万)高于女性(142.05/10万);5-9岁、10-14岁组发病率较低,分为43.44/10万和32.15/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均高于300/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49.9%)。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继续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是今后的防治重点,男性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孔祥钦  沈超华  曾育富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8-2930
目的探讨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五华县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2002—2011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9 271例,年均发病率为311.13/10万,死亡病例128例,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21 666例,年均发病率为171.65/10万;丙类传染病6种17 605例,年均发病率为139.4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128例)的77.3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五华县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遵义市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遵义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97 6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1.60/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的46.39%)。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01.53/10万(其中:痢疾发病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72%),占总发病数的46.6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23/10万,肺结核发病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的81.18%。[结论]我市肠道传染病发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提示应加强卫生宣传及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群众卫生和防病意识。肺结核、痢疾、伤寒(副伤寒)、乙肝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盱眙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4273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109.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0.12%。发病顺位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淋病、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3.42/10万、47.80/10万、6.95/10万、1.46/10万。结论盱眙县应注意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平泉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泉县户籍人口1993-2007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累计报告病例12218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264.52/10万,最低为1993年91.01/10万,年均发病率为178.00/10万。1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802例,占发病总数的39.30%,近5年呈下降趋势;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955例,占发病总数的32.37%,近3年有上升趋势。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3389例,占发病总数的27.74%,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为主。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率分别为60.45/10万、39.67/10万、27.36/10万。结论平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巩固其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4-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结果邳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1 657例(全部为乙类,甲类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6.97/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5.17/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1.4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7.90/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39/10万,居第4位。6年来,传染病疾病谱排序不断发生变化,肺结核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梅毒于2009年跃居到发病构成前5位;2006-2009年麻疹疫情出现回升;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论 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金湖县1995~2004年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金湖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湖县199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金湖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6 984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66.44/10万~91.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5年的187.36/10万降至2004年的16.99/10万,年均发病率为60.76/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发病率波动于43.54/10万~87.77/10万,年均发病率为60.16/10万。结论10年间金湖县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且幅降明显,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则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襄阳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市2007—2016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间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04 944例,年均发病率为190.29/10万;死亡484例,年均死亡率为0.88/10万。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46 300例(44.12%),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5 921例(43.76%)、肠道传染病9 686例(9.23%)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3 028例(2.89%);发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疟疾,共计99 265例,占总发病数的94.59%。结论 2007—2016年襄阳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要重点防治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和疟疾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2007—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2007—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147.16/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波动外,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类传染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目前排在前五位的传染病为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结论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避免出现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楚雄州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0年各县(市)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06—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20 156例,死亡1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4.91/10万~76.9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6.37/10万,居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44.65/10万~79.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30/10万,居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23.97/10万~43.5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9.52/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在1.36/10万~3.4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艾滋病和肺结核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死亡总数的52.55%和35.77%;发病数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梅毒、淋病,合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96%。结论近几年来,楚雄州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艾滋病、梅毒、丙肝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状况,适时调整传染病防控策略,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