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给予NIPPV治疗的28例明确诊断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使用NIPPV后2h、24h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PH值及动脉氧分压(Pa02)均有所提高,二氧化碳分压(Pa02)及呼吸频率(R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治疗失败后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占10.7%(3/28)。结论 COPD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地纠正缺氧及排出二氧化碳,降低呼吸频率,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洎  张会霞 《现代保健》2012,(18):147-14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机械通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对提高Pa02和降低Pa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使用,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通气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定期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气4小时后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pH明显增加,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P〈0.05);24小时后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对照组需气管插管者12例(60.6%),而治疗组仅3例(1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5.0%)死亡,对照组中3例(15%)死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PPV通气,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率和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组2h、24 h后血PaCO,明显下降,血PaO2、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ARF)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和体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ARF)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ARF)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ARF)患者中,经过治疗和护理有9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常规检查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PaO2含量(84.23±7.31)mmHg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7.29±6.78)mmHg,治疗后的PaCO2含量(41.23±9.22)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5.23±9.11)mmHg.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时有利于改善其呼吸状况,加之以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无创辅助通气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治疗,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要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能帮助患者解决呼吸肌疲劳和通气功能不良的问题,通过面罩输氧,有助于增加通气量,改善肺泡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使呼吸衰竭患者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具有安全、经济的特点,为呼吸衰竭的抢救和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现结合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使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情况,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口腔阻断压(P0.1)的影响,揭示ETS对呼吸驱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伽利略金型呼吸机。病情稳定后采用PSV模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机调整ETS水平于5%、35%、65%,通气30min-60min后测量通气参数及P0.1。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不同ETS水平下通气参数及P0.1进行比较。结果随着ETS水平增加,潮气量(Vt)减少,呼吸频率(RR)、浅快呼吸指数(RSB)、P0.1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SV模式下随ETS水平增加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增加。  相似文献   

10.
韩涛 《药物与人》2014,(7):48-4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包括吸氧、抗生素、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1w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症者,无死亡病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监测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患,除了进行常规的吸氧、解痉等,还对其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辅助和相关护理监测。结果在本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患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酸碱值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二氧化碳分压和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序贯机械通气有效开展需要得到科学、严密的护理监测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机械通气治疗COPD发生呼吸衰竭患者110例,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分析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并及时判定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病因,预防医院感染,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10例患者中成功脱机、拔管、康复出院106例,治疗成功率为96.36%;上机时间为(7.2±2.2)d;脱机成功者机械通气前后72h血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经序贯通气(有创通气转无创通气)达到康复,直接脱机93例与无创通气辅助13例脱机前各种临床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浅快呼吸指数(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恰当机械通气策略,能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应用鼻罩行辅助通气治疗2h,对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神志、发绀、血压和心率等的变化。结果使用呼吸机2h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硅增高,与联机前比较差异有品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1);发绀减退或消退,呼吸频率、心率减慢,气促减轻,但血压无明硅变化。结论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机械通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使用,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间断无创通气和深呼吸法治疗老年慢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分别进行了间断无创通气和深呼吸两种方法的疗效观察,5例PaCO260~70mmHg间断无创通气治疗,1.5h/次,2~3次/d,,4例PaCO250~60mmHg接受间断深呼吸和呼吸方式训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一般状况均明显改善,活动能力明显增加,“上感”次数明显减少。无创通气组平均住院日仅为治疗前的18.64%,平均住院费为治疗前的12.72%。结论 间断无创通气和深呼吸法均为较好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患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韦庆锋 《现代保健》2011,(24):35-3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分成两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20例同时NPPV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72h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N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王昭  付月云  彭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53-2354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尽早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可迅速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有利于纠正呼吸衰竭,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能。现就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住院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29例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沈剑 《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67-168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祛痰、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COPD疗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58.32±4.97)、(96.70±2.81)、(17±6)、(89±7),对照组为(48.23±5.62)、(90.03±4.38)、(22±3)、(107±4),比较不难看出,除pH值外,观察组其余五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插管率而言,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568,P=0.0467)。结论在CPO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传统的常规疗法联合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较单纯的常规疗法疗效更佳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价。  相似文献   

19.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后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现将我院呼吸病房近年来应用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20例失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生肺疾患(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FP)的治疗策略,对我医院2000~2003年间32例COPD并发进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COPD并发呼衰标准)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以达到明确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及机械通气参数设定的意义,从而降低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吸氧浓度(FiO2)为30~50%,潮气量为8~10ml/分,吸呼比一般为1∶1.5~2.呼吸模式早期为辅助/控制(A/C)模式,后期改为SIMV+PSV或PSV模式直至脱机,触发灵敏度为-0.196kPa(-2cmH2O)、PEEP并发气胸外一般为3~8 cmH2O,湿化温度为32~35OC.本组32例COPD并发进行急性呼吸衰竭(AFP)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血气、呼吸频率及心率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较固定通气模式及部分固定通气参数在治疗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FP)中可起到显著效果,但是潮气量及PEEP两参数应随血气变化及病情状况及时调整,以防止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