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Cushing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ushing病(Cushing disease,CD)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症状类似,且Cushing病的病灶隐匿多为垂体微腺瘤,临床诊断较为棘手,目前大部分库欣综合症患者术前难以进一步定性与定位诊断,导致了的漏诊、误诊,延误了Cushing病的有效治疗。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本课题组对25例确诊为库欣综合症的患者应用动态增强MRI垂体薄层扫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suppress test HDST)进行诊断试验,并与病理和手术比较,探讨动态增强MRI垂体薄层扫描对C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又称皮质醇增多症,即高皮质醇血症及由其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三种独立的病理综合征(垂体病变、肾上腺肿瘤、异位性癌肿)的统称。CS中约70%~90%是由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即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eortie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或垂体ACTH细胞增生引起。内镜配套设备的完善、内镜操作技术的成熟,以及内镜自身的优越性,使得纯内镜下经蝶手术迅速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ACTH腺瘤中的细胞角蛋白CK7和CK20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8例垂体ACTH腺瘤切片中的CK7和CK20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CK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有无Cushing综合征无关,但在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ACTH腺瘤(P〈O.05);CK2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和侵袭性及有无Cushing综合征无关;CK7与CK20在垂体ACTH腺瘤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垂体ACTH腺瘤中有CK7和CK20的高表达:CK7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ACTH腺瘤侵袭性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颅骨减压术(CD)在重度颅脑损伤(sTBI)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易引发外伤性脑积水(PTH)等术后并发症。目前sTBI后PTH的发生是由颅脑损伤引起,还是由CD引起尚无明确定论。本文主要从sTBI患者CD后PTH的不同角度(发生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对其进行逐一探析,以便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Cushing溃疡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病理改变,同时研究上消化道出血与颅脑损伤及相关因素的联系,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我科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致Cushing溃疡的8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本组病例中20例行纤维胃镜检查。88例均行颅内压监测(美国产太空监护仪)、GCS昏迷评分、胃液分析(包括pH值测定)。结果:1、Cushing溃疡的病理改变:纤维胃统检查显示,典型的病变为广泛的、散在的红色出血性圆形糜烂和溃疡。(1)发生部位:食管中下段(少数为食管上段)、胃、十二指肠均可见散在的病变。(2)溃疡大小:溃疡直径最大的为1.5cm(3例),其余直径均小于1cm。(3)溃疡深度:大多没有突破胃壁肌层至浆膜层(穿孔为2例),大部分为粘膜层溃疡,少部分(7例)肌层溃烂,而肌层溃破者,胃出血量的明显较多。2、Cushing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格拉斯哥(GCS)昏迷计分呈负相关,与颅内压(ICP)呈正相关。3、Cushing溃疡时胃液pH值测定均小于5,最低为1。4、胃液分析:88例中有76例中检出胆汁成分。结论Cushing溃疡的病理改变是从食道、胃及十二脂肠粘膜广泛的,散在的红色出血性园形糜烂和溃疡;溃疡后致上消化  相似文献   

6.
报告23例垂体ACTH腺瘤的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其中Cushing氏病14例,Nelson氏综合征9例,对二种类型的肿瘤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Cushing氏病病程较长(3~19年);而Nelson氏综合征一般在肾上腺手术后半年到2年后逐渐出现症状;Cushing氏病肿瘤大多较小(<1cm者10/14例),Nelson氏综合征肿瘤大多较大(>1cm者8/9例),且切除困难,前组手术后效果全部优良,后组手术后无1例优良。二组病人各复查CT扫描4人,前组均阴性,后组2例有肿瘤残留。本文同时讨论了该病的诊断并认为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25例垂体ACTH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微腺瘤(直径≤10 mm)患者以Cushing综合症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腺瘤(直径>10 mm)患者则以压迫症状为主。有无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和腺瘤的直径呈负相关(P<0.05)。本组25例垂体ACTH腺瘤中21例具有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主要以育后女性为主。该病首次经蝶手术后近期疗效显著。结论垂体ACTH大腺瘤以压迫症状为主,微腺瘤则以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主。该肿瘤大多数具有侵袭性倾向,育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炎性细胞因子IL—6,TNF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桥联酶标APAAP染色技术检测无先兆偏头痛(MWA)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15 、CD19 的变化,用敏感细胞株杀伤试验及依赖细胞株增殖试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浆TNF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发作期白细胞数较缓解期明显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数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CD3 、CD4 、CD8 、CD4 /CD8 比率MW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CD15 以细胞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WA组血浆TNF、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5)。对4例患者进行连续检测结果显示,发作期、缓解期血浆TNF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232,P<0.01)。以上结果提示MW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炎性细胞因子IL-6、TNF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态MRI检查在Cushing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分析动态:MRI检查对普通MRI检查未发现垂体瘤的Cushing病(库欣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普通:MRI检查未发现垂体微腺瘤的Cushing病人进行动态:MRI检查的结果,以及比较术中所见。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3.5岁,平均病程2.7年,有典型的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结果动态MRI检查7例中,4例显示垂体微腺瘤,并经手术证实;3例未显示垂体腺瘤,但手术证实2例为垂体微腺瘤,1例为垂体细胞增生。随诊1—6个月,皮质醇降至正常6例。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检查符合Cushing病,而普通MRI检查未发现垂体腺瘤的病例,采用动态MRI检查能提高垂体ACTH微腺瘤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0.
经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ACTH腺瘤治疗Cushing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告经蝶窦选择性切除垂体ACTH瘤治疗Cushing病63例的经验,其中ACTH微腺瘤57例,大腺瘤6例。总有效率为90.48%(57例),其中优良级73.1%(46例),进步17.46%(11例);3例无效为4.76%;3例复发为4.76%,无死亡。 本资料说明经蝶窦手术切除ACTH微腺瘤的疗效较高、并发症较少、较安全,应为对库兴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对条件性恐惧大鼠的行为、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及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将106只大鼠分为7个实验组和4个行为对照组,检测其活体海马CA1区EPSP的LTP和LTD。(1)应激:①空白对照组(11只)除外,将6个实验组大鼠分别在A箱(应激箱)和B箱(非应激箱)中适应2d,第3天在A箱中给予20个条件性光刺激(CS)和足底电击(应激),将②急性应激组(8只)在应激后立即检测,③无暴露组(11只)在应激后24h后检测;(2)行为学观察:第4天将其余4组分别暴露于A箱(④A暴露组,17只)和B箱(⑤B暴露组,11只)中,并在不同刺激下(⑥A暴露+1CS组,10只;⑦B暴露+1CS组,11只)观察其僵住行为(共1h,分3个连续时相,每个时相20min;自第3个时相开始时给予或不给予1次CS)。随后进行检测。相应的4个行为对照组大鼠接受与④一⑦组同样的处理,但不予电击和EPSP检测。结果(1)僵住行为:各实验组在3个时相中的僵住时间比例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O.01)。在第3个时相中,A暴露组、A暴露+1CS组、B暴露+1CS组的僵住时间比例均高于B暴露组(P≤0.01)。(2)EPSP:经高频刺激,除急性应激组和A暴露+1CS组外,空白对照组、无暴露组、A暴露组、B暴露组和B暴露+1CS组均诱导出m(P〈0.01和P〈0.05)。经低频刺激后,急性应激组和A暴露+1CS组大鼠的海马CA1区可稳定地诱导出LTD(P〈O.01和P〈0.05)。结论不同刺激可引起条件性恐惧大鼠长时间的僵住行为,其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发生异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脑膜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在脑膜淋巴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13例诊断为脑膜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NHL-B);继发性8例,包括NHL-B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NHL-T)1例,mantle型1例。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脑脊膜刺激征、脊髓腰骶神经根受累和多脑神经麻痹等。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计数、蛋白均升高,糖减低。所有患者均采用沉淀池法,免疫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CD19、CD20、CD79a、CD34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其中3例脑脊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以4例病毒性脑炎和5例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为对照。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发现每例患者均有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发现5例患者多数细胞B细胞标记物阳性;例6多数细胞CD34阳性;例8CD20阳性细胞比例升高;例7CD19、CD20阴性。除例8外,其余脑脊液中细胞呈CD4和CD8阴性或极少数阳性。对照组CD4阳性细胞为主,伴有少量CD8阳性细胞,CD19和CD20阴性或极少数阳性。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发现例9和例11的B淋巴细胞占85.9%~97.4%,提示异常的B细胞克隆。对照组以CD4、CD8阳性细胞为主,CD19阳性细胞低于4.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是诊断脑膜淋巴瘤的重要方法,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能够对诊断脑膜淋巴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浆ICAM-1、CD62p、CD63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53(CD63)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d、7d、14d外周血中ICAM-1、CD621,CD63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3d、7d上述3项指标明显高于14d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3d与7d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ICAM-1与CD62p、CD63间无相关关系(r=0.1385、0.1632,均P〉0.05);CD62p与CD63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5);3项指标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相关性(r=0.1462、0.2145、0.368,均P〉0.05)。结论 脑梗死后ICAM-1表达增强,介导了粒细胞与脑血管内皮发细胞间的黏附,同时血小板表面CD62p、CD63表达增强,反映了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与功能状态,评介导了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 s e so p h ageal e ch o card iograp hy,TEE)检查评估隐源性卒中 (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形态学特征,探讨PFO形态与 CS发生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2020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行PFO封堵治疗的患 者95例,其中CS患者52例(CS组),偏头痛患者43例(偏头痛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TEE检查,静 息状态测量PFO宽度、PFO通道长度,评估PFO合并房间隔膨出瘤、永存下腔静脉瓣情况,Valsalva状态 测量PFO宽度,根据TCD发泡实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判断PFO右向左分流量, 以c-TCD双侧微泡栓子信号成帘状或淋浴型为大量右向左分流。比较CS和偏头痛患者PFO上述指标的 差异。 结果 CS组静息状态PFO宽度[1.6(1.1~2.0)mm]与偏头痛组[1.6(0.9~2.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Valsalva状态PFO宽度(2.18±0.64 mm)大于偏头痛组(1.84±0.82 mm)(P =0.026)。CS组静息状 态PFO通道长度(9.63±4.42 mm)与偏头痛组(10.15±4.06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O合并房 间隔膨出瘤患者比例(44.2%)高于偏头痛组(20.9%)(P =0.017),PFO合并永存下腔静脉瓣患者比 例(36.5%)高于偏头痛组(16.3%)(P =0.027)。CS组c-TCD大量右向左分流患者比例(90.4%)与偏 头痛组(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lsalva状态PFO宽度(OR 2.261, 95%CI 1.191~4.291,P =0.013)是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Valsalva状态PFO宽度与CS发生有关,Valsalva状态PFO宽度是识别CS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5.
局限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继发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局限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影像学和电生理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策略与方法。方法 1996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意大利米兰NiguardaCa’Granda医院手术治疗的442例癫痫患者中,根据该中心提出的FCD病理学分类标准,对81例诊断为FC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皮层组织结构发育异常(AD)42例、细胞组织结构发育异常(CD)12例、Taylor脑皮质发育不良(TFCD)27例。患者术前均行MRI、VEEG检查,61%的患者还接受了立体脑电图检查(SEEG)。结果 术前MRI检查阳性率65%。癫痫术后随访1年以上总治愈率为54%(Engle Ia),其中AD组为49%、CD组45%、TFCD组69%。FCD病理分型的不同与癫痫发作频率、致痫灶部位以及手术效果有关。AD组致痫灶常见于颞叶,癫痫发作次数少于CD和TFCD组。而TFCD常发生于颞叶以外的部位,SEEG发作间期显示有典型的放电节律,且手术愈后较好。结论 该分类标准简单且易于操作,对分析临床表现与判定手术效果有指导意义。SEEG技术在研究FCD,特别是TFCD电生理特征有独特的优势,并为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范围、保证手术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微环境内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学变化。方法 (1)25例MG病人(胸腺滤泡性增生者13例,无增生者12例)、7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例新生儿胸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2)免疫化学标记S-100、CD1a、CD4、CD8、CD20、CD45RO、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光镜观察,对其中S-100,CD1a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半定量计数,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在胸腺淋巴滤泡性增生组和非增生组,胸腺单位面积内(100m^2)表达S-100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数是23.5和47.5,CD1a为2.1和3.8,两组t检验,P<0.05)。(2)胸腺质皮细胞和淋巴滤泡性增生的髓质分别表达CD1a、CD8和CD45RO,胸腺小体、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极少表达CD1a,胸腺髓质和生发中心内淋巴细胞表达CD20。(3)胸腺被膜下、皮质、胸腺小体和髓质内有表达CKPan的上皮细胞,但EMA和CEA阴性。结论 (1)MG时胸腺髓质无论有无淋巴滤泡性增生,都表达多量抑制T细胞和CD20淋巴细胞;生发中心内有多量表达CD20和少量CD8细胞。(2)MG时胸腺微环境内这些抗体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将影响T、B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滤泡形成;胸腺内树突状细胞与其基质细胞在MG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H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配体分析及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18例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ACTH受体表达及血浆ACTH水平。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PMNCACTH受体表达水平及血浆ACTH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其PMNCACTH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上述患者免疫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T细胞及NK细胞活性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患者只表现T细胞活性受抑制(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血管病患者PMNCACTH受体表达水平与T细胞和NK细胞活性呈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免疫细胞膜上ACTH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精神病性症状(PS)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患者入院后3周内以半定式、盲法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分别按CCMD-2-R(金标准)和PS进行诊断,并计算诊断试验指标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PS诊断精神分裂症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46.2%,准确度为73.7%,Kappa值0.39。各项PS以2项参数效度相对较好(Kappa值为0.37),其中又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较为理想(Kappa值为0.61)。结论 作者认为,仅就PS则下精神分裂症诊断的观点比较片面,仍需综合结合病史、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并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FHIT、CD147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和复发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CD147和MVD(用CD34标记)在63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分泌型垂体腺瘤(50例)与非分泌型垂体腺瘤(13例)相比,FHIT、CD147及MVD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或经综合治疗后复发性垂体腺瘤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100%,6/6)高于无复发者(84.2%,48/57;P〈0.05),而FHIT的阳性表达率(16.7%,1/6)低于无复发者(75.4%,43/57;P〈0.05),MVD表达水平(59.4333±9.8569)高于无复发者(30.6947±16.2573,P〈0.01)。结论FHIT、CD147及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无关;FHIT的低表达和CD147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复发行为有关;血管形成可能增加了细胞存活能力,高增殖状态对肿瘤细胞抑制降低,易导致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siRN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CS)-siRNA纳米粒的特点,并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 将CS、三聚磷酸钠(TPP)和siRNA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CS—siRNA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中siRNA含量.计算包封率、siRNA的体外控释能力;凝胶电泳分析与胎牛血清作用后纳米粒中siRNA的稳定性。结果 成功制备的CS—siRNA纳米粒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均匀;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83.3nin.zeta电位+24.2mV;包封率为95%,24h内siRNA的体外释放率不足20%;电泳结果表明CS—siRNA性质稳定,能够阻止RNase对siRNA的降解,具有保护siRNA的作用。结论 离子凝胶法制备CS—siRNA纳米粒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纳米粒体外能显著延缓siRNA释放,保护siRNA免受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