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附素(E-CD)和β-链接蛋白(β-C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进行E-CD和β-CA表达情况检测,并同时行腹腔脱落癌细胞学检查。结果:胃癌组织E-CD和β-CA的表达降低或缺失率分别为78.75%(63/80)和61.25%(49/80);在浸润型、未分化型、弥漫状生长、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中,E-CD和β-CA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P〈0.01);在浆膜分型中的腱状、多彩弥漫型和浸润深度中的se、si及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病例中,E-CD和β-CA表达亦明显降低或缺失(P〈0.05)。结论:E-CD和β-CA联合检测对评估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浆膜受侵及腹腔腹膜转移等情况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舌癌、20例舌良性疾病标本、14例正常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3.3%)显著低于舌良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标本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7.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7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舌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舌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舌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舌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宁菊  王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239-242,F003
目的探讨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胃癌侵袭转移恶性表型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标本、35例癌旁组织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723%,阳性产物主要见于细胞膜,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43%,两者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病变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形态、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与阴性表达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E-cad蛋白低表达现象。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发生与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有关,p16基因是继p53抑癌基因后新近发现的又一抑癌基因,又称MTS1,INK4,CDK4,CDK2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9p21区[1]。有关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的病理关系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对1998~1999年36例手术切除之胃癌石蜡标本,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p16蛋白表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本文胃癌标本,均以10%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并行5 μm连续切片。所有标本均病理证实为胃癌。其中,男34例,…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12例食管腺癌和20例食管正常组织。结果显示,28例食管鳞癌(57.1%,28/49)4例食管腺癌(33.3%,4/12)和18例食管正常组织(90%,18/20)p16蛋白表达阳性(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39.3%)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0%,P〈0.01),中低分化食管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4.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的关系,了解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的侵袭行为、瘤周水肿、肿瘤的复发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脑膜瘤组织中的E-钙黏附素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侵袭行为、瘤周水肿、肿瘤的复发的关系。结果E-钙黏附素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的胞膜和(或)胞浆,53例脑膜瘤组织中E-钙黏附素阴性表达12例(22.6 %),且在肿瘤向脑组织浸润最明显处表达明显减弱。在不同级别的脑膜瘤中的表达是不同的,随着级别的升高,其阴性表达率显著增加;随着瘤周水肿的程度增强,E-钙粘连素低表达率显著增加;非浸润组阴性表达率15.4%(6/36),浸润组阴性表达率57.2%(8/14),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复发组阴性表达率16.3%(7/43),复发组阴性表达率70%(7/10),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的侵袭行为、瘤周水肿、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的的表达对进一步了解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β-连环素及E-钙粘附素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卵巢,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β-连环素、E-钙粘附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对其表达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β-连环素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较正常卵巢及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明显升高(均P〈0.05),而在交界性、良性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异常表达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钙粘附素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5),E-钙粘附素异常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不同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β-连环素、E-钙粘附素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更好地评价上皮性卵巢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膀胱癌和41例膀胱癌旁组织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膀胱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4.00%,明显低于膀胱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73.17%,P〈0.01);(2)p16蛋白在I,Ⅱ,Ⅲ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52.94%,23.81%,P〈0.01);  相似文献   

9.
p1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1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2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抗原修得法,对53例胰腺癌42例胰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X^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an-meire寿命及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差异。  相似文献   

10.
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钙黏附素的表达与癌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的关系,以及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结肠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E-钙黏附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素在50例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00%,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4,P〈0.05)。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与Dukes分期有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呈低表达,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钙黏附素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忠  叶智勇  丁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46-1249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E-cad蛋白检测。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4978,P<0.05)。结论: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 E-钙粘附蛋白 (ECD)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培养大鼠肠上皮细胞株 IEC- 6 ;采用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等技术 ,动态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培养的 IEC- 6细胞ECD的变化。结果 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早期 ECD表达呈进行性下降 ,细胞通透性增加。结论 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细胞 ECD表达降低 ,细胞粘附连接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钙粘附蛋白(cadherin)在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和蜕膜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组化染色特点。方法:应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SABC免疫组化技术,采用微波缓冲液抗原修复和复合消化液修复法,检测45例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及早期妊娠蜕膜中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上皮各阶段均见E-cadherin的表达,但在植入窗期表达最高,分泌晚期及早孕蜕膜表达降低。间质细胞仅在早孕蜕膜有少量表达。微波修复法阳性率明显较复合消化液法高。结论:钙粘附蛋白在子宫内膜植入窗期表达增高可能与胚泡粘附及植入过程有重要关系。检测该抗原宜采用微波抗原修复法。  相似文献   

15.
p16蛋白在喉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喉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压锅炉抗原修复对36例喉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学级别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柠檬酸-SP-高压加热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在6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16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级别呈负相关,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的细胞周期调控失调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与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9.2%,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关(P>0.05)。在喉癌组织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p16基因蛋白的阳性除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gP和p16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的方法对71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PgP和p16蛋白检测。结果 PgP的总阳性率为84.51%(60/71)。PgP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伴不伴有神经浸润无关。其中低分化腺癌(93.33%,28/30)高于高分化腺癌(82.61%,19/23)、中分化腺癌(72.22%,13/18,P>0.05)。淋巴结无转移组93.48%(43/46)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68%(17/25,P<0.05)。伴有神经浸润组85.71%(24/28)与不伴有神经浸润组(83.72%,36/43,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浸润到浆膜外脂肪组织(87.5%,21/24)高于浸润到肠壁全层(84.21%,32/38),高于浸润到肠壁肌层(77.78%,7/9,P>0.05)。p16蛋白的总阳性率为(64.79%,46/7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与伴不伴有神经浸润及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有关。其中其低分化腺癌(73.33%,22/30)高于高分化腺癌(60.87%,14/23)和中分化腺癌(55.56%,10/18,P>0.05)。淋巴结转移组(17/25,68%)与淋巴结无转移组(29/46,63.0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有神经浸润组(79.07%,34/43)明显高于伴有神经浸润组(42.86%,12/28,P<0.05)。癌组织浸润到肌层(88.89%8/9)高于浸润到全层(71.05%,27/38),明显高于癌组织浸润到浆膜外脂肪组织(45.83%,11/24,P<0.05)。结论 PgP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对判断直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评估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p16蛋白 ,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p16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 (8/ 46 ,2 1.0 5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 (2 7/ 46 ,5 8.70 % )。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 (71.74% ,33/ 46 ) ,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癌大小无相关性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16与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而CD44 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 ,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中 ,而p16在Ⅰ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中的表达率。p16与CD44V6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但有淋巴结转移组(2 7例 )中 ,p16阳性表达率 3 .70 %明显低于CD44V6阳性表达率 88.89% ,且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结论 p16蛋白、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CD44V6可为临床诊断胃癌、判断预后、指导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1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2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2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 p16蛋白的表达。 3结果  42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 2 .4%(2 2 / 42 ) ;无淋巴结转移者 p16蛋白阳性率高于伴淋巴结转移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30 ,P<0 .0 5 ) ;随病变浸润深度增加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且 , 级明显高于 , 级 (χ2 =5 .18,P<0 .0 5 ) ;生存时间 >2年者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 <2年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0 2 ,P<0 .0 5 )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病人性别、年龄、病变大小及病理分型无关。 4结论  p16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16蛋白可作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