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气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鼓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鼓室是指中耳原因不明的出血而蓄积咖啡色分泌物,鼓膜呈蓝色的临床现象,作者于1991~1994年共诊治共特发性血鼓室18耳,经聂骨CT扫描,鼓室-乳突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其中6耳(33.3%)诊断为阻固醇肉芽肿,12耳除中耳有咖啡色液体外,未发现肉芽组织,8例患者对侧耳诊断为一般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访0.5~3耳复发,1耳自愈,15耳治愈。  相似文献   

3.
1病因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 granuloma,CG)多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慢性炎性疾病并存[1],尤其在中耳通气受阻时易发生,也有特发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报道[2]。中耳CG形成原因多认为与鼓室及乳突出血、中耳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有关。伴发于慢性分泌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2月至1994年10月,共对2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骨疡型、胆脂瘤型)施行了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听力提高30dB的为15.38%,20dB的46.15%,10dB的15.38%,保持原听力的为23.07%。术后经1~4年随访,胆脂瘤复发率为7.7%。本文就手术体会和经验及有关胆脂瘤复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各型中耳炎关系密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将近年来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各型中耳炎关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鼓室硬化是鼓膜固有层或中耳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发生透明样变性和钙质沉着,少数可发生骨化。鼓室硬化可导致进行性传导性聋,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是当前的耳科难题之一。鼓室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感染、氧自由基、血钙代谢、蛋白分子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本文对鼓室硬化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守琴  程继龙 《耳鼻咽喉》1996,3(3):135-137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道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分析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近五年在我院就诊的57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及其比值,同时以57例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通过术后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排除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APOB/APOA1水平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G、HDL、APOB及HDL/APOB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C、LDL是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主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水平高于非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水平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程度与听力损失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7例(12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就其骨、气导阈值与中耳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参与分析病例均除外其他致聋因素。使用IBM-PC/AT微机及SPSS/PC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中耳病变程度从单纯鼓膜穿孔→听骨中断、破坏→骨质破坏,分为6个级别。结果发现随中耳病变的加重,低、中、高频骨导听阈呈逐渐上升趋势。资料显示纯音测听出现较明显高频气导听力损失及中、低频骨导听力损失,常预示中耳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鼓室是中耳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较少见。其特点是鼓膜呈兰色和缓慢进行性传导性听力减退。其发生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先有咽鼓管病变形成渗出性中耳炎,渗出液内富含胆固醇结晶,在鼓室粘膜的炎症灶处形成胆固醇肉芽肿,这种出血性肉芽肿很易由中耳负压引起出血,其中的含铁血黄素使渗液染成褐色。著者观察了12例兰色鼓膜的渗出性中耳炎,占同期所见渗出性中耳炎10%左右;两性发病相近;年龄5—65岁,说明血管年龄的改变在发病上不起主要作用,而咽鼓管功能失常是特发性血鼓室的发生基础。本组患者中有腺样体病变者4例、上呼吸道变态反应3例、鼻中隔高度偏曲1例、咽鼓管隆突肥厚1例、复发性咽鼓管卡他3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6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肠道病毒检测,15例肠道病毒为阳性,阳性率为23.1%(15/65)。发病2周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38.2%(13/34);发病一个月以上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4%(2/31),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果提示RT-PCR方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病毒检测方法,适合于中耳积液中肠道病毒的检测,肠道病毒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过程中,特别是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伴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指导手术证实的双侧巨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在MRIT1、T2加权橡上的高信号及不增强或仅轻微周边增强,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颞骨气房引流通畅是治愈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9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单纯鼓膜置管术,8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后鼓室切开+鼓膜置管术,7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膜置管术。结果:术后随访0.5~3.3年。4例行单纯鼓膜置管术的患儿中,2例术后复发;8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后鼓室切开+鼓膜置管术的患者中,3例术后复发;7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膜置管术的患者无一例复发。在目前情况良好的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听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初发、病变范围局限的青少年患者,术前应完善检查以排除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因素,可选择单纯鼓膜置管术,术后定期观察;对症状反复发作、单纯置管或完壁式乳突切除+后鼓室切开+鼓膜置管术无效、病程较长或病变范围广泛的患者,应选择做保留鼓室完整性的开放式乳突切除+鼓膜置管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 ,临床及影像学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可与多种中耳疾病同时存在 ,MRI检查 T1 W与 T2 W皆为高信号。结论 :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为中耳的其它疾病如胆脂瘤、硬化灶等导致的通气受阻 ,仅凭 CT及临床体征不能区别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 ,MRI对本病诊断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鼓室硬化是指中耳经历了长期的慢性炎症后,在愈合过程中所遗留的中耳结缔组织退行性变,其发生机制仍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炎症反应反复刺激有关。本文总结了鼓室硬化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氧自由基形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系统激发及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系统启动与鼓室硬化形成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