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头肿瘤手术切除方法,从而提高其切除率,同时探讨姑息性手术切除的地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治疗10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胰腺CT对肿瘤分期判断的准确性,在血管浸润病例采取直接切断胰腺颈部方法提高手术切除率,局部应用缓释化疗粒子及局部放疗减少复发,同时观察姑息性切除患者预后的情况。结果胰腺CT对肿瘤的血管浸润判断准确性为78.5%(84/107),107例患者总的手术切除率63.55%(68/107)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8%(19/107),死亡1例(肺部感染合并多脏器衰竭),切除患者的生存率0.5年,1年及2年分别为100%、79.4%(54/68)、41.2%(28,68)。而同期未能手术切除病例生存率分别为76.9%(30/39)、51.3%(20/39)、15.4%(6/39),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结论胰腺CT扫描对于判断血管浸润具有较高准确性,直接切断胰腺颈部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胰腺肿瘤的切除率,姑息性胰腺肿瘤切除配合局部放化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能更多保留胰腺组织的新手术,即仅作胰腺中段部分的有限切除,作者称之为中段胰腺切除术。1994~1997年共为12例病人进行这种手术,包括7例囊性肿瘤、3例胰岛细胞腺癌、1例胰管内乳头状粘蛋白肿瘤和1例胰岛细胞癌(系术后病理确诊);以部位计,胶体部者3例,余9例位于胰腺颈部(含一例位于院头颈部者)。手术要点:①注意保护肠系膜上静脉和脾动、静脉,勿受损伤;②在胰腺颈部后方置一卷烟式引流管,有助于抬高胰腺和对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保护;③切除范围为中段1/3,从切除标本大小来看,本组中最大为70×60×45(mm)…  相似文献   

3.
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不多见,约占门脉高压症的3%~10%,也发生为腹部感染或肿瘤的并发症.作者报道一例36岁男性因腹痛2天并加剧而住院,症状似急性胰腺炎,但淀粉酶测定和腹腔超声检查未能证实,CT扫描示胰腺区一肿瘤,并伴门静脉血栓性阻塞,肠系膜门静脉造影未能显示门脉系统.实验室检查未见血液凝血机制异常.考虑为肿瘤压迫门静脉,行剖腹探查,见CT扫描所示的肿瘤实为充血的静脉团,门静脉完全闭塞,下肠系膜静脉也栓塞.切开门静脉,用Fog-arty导管行血栓切除术,血栓物质部分粘着静脉壁上.术后恢复快,全身肝素化,但2天后CT扫描提示门静脉又栓塞.再次手术,尽量切除血栓,但在下肠系膜静  相似文献   

4.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在,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病人注意:且胰腺癌具有早期胰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易较早出现淋巴和血道转移,故绝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Ⅲ、Ⅳ期。胰腺血供丰富.且紧邻门静脉(PV)、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和肝动脉(HA)等重要血管,手术难度大,切除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
胃癌侵犯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方法及其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42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电子胃镜和(或)内镜超声检查、上腹部B超和(或)螺旋CT扫描,术前检测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EA、CA19-9、CEA72-4水平。所有病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胃癌侵犯胰腺者共62例,其中行联合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37例,非根治术25例。结果:内镜超声、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84.2%、57.1%和25.8%。联合胰切除的根治手术组与非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组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超声和CT扫描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联合胰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可延长部分病例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47例胰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误诊率为26%,手术切除率为67%。胰腺囊腺瘤被完全切除后无1例复发,胰腺囊腺癌(含囊腺瘤恶变)被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42%。结论:提高诊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熟悉其病理学特点,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认真分析。本病的手术切除率较实体瘤高,完全切除肿瘤者可获较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替代(fatty replacement of pancreas)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T发现胰腺脂肪替代患者3例的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观察胰腺各部的形态、大小、密度、胰腺小叶及小叶间隔、胰管走行的显示情况,确定脂肪替代的部位,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CT表现:完全性脂肪替代2例(胰头前后分、颈、体、尾),大部分脂肪替代1例(胰头前分、颈、体);2例胰腺形态均规整,1例欠规整;2例胰腺体积稍大,1例胰腺体积正常;3例小叶间隔均增宽及胰腺小叶均萎缩;3例主胰管及分支均无狭窄梗阻。②临床情况:3例患者均有慢性腹泻,2例合并糖尿病(其中1例还合并胆总管炎伴慢性梗阻),另1例合并胆总管小结石,3例血清脂肪酶及1例血清淀粉酶降低。结论胰腺脂肪替代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合并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是胰腺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胰头癌占80%,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胰头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1987年斋滕等统计全日本3238例胰腺癌中,仅2.3%属JPS Ⅰ期。但临床确诊时,多数为晚期病例,屡因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而放弃手术。因而,胰头癌切除率低,死亡率高。许多经典教科书曾告诫在做Wh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肝动脉分开时,表明肿瘤已长出腺体之外,不能被切除,应终止胰十二指肠切除(PD)手术。几十年来,外科临床实践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spiral CT,MDCT)征象;探讨ANP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炎性扩展范围以及ANP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16排MDCT标准化增强扫描并确诊为ANP的病例90例,进行胰腺坏死计分和Balthazar分级;对其中的44例进行了Ranson分级和CT严重指数(CTseverityindex,CTSI)计分。在观察横断面CT图像的同时,还作了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图像重建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评价关联性。结果 ①90例ANP中胰腺坏死程度〈30%者40例,30%~50%者23例,〉50%者27例;胰周脂肪密度改变90例(100%);胰周及腹膜后积液78例(86.7%);小网膜囊积液12例(13.3%);肾前筋膜增厚90例(i00%);胃后壁肿胀增厚71例(78.9%);出现肠郁张87例(96.7%);腹腔积液35例(38.9%);脾梗死4例(4.4%);胸腔积液82例(91.1%)。②90例ANP腹膜后扩展范围按Bahhazar分级,C级12例,D级42例和E级36例,ANP坏死程度分级与Balthazar分级呈正相关联。③44例ANP病例按Ranson分级,轻度12例(27.3%),中度23例(52.3%),重度9例(20.5%);CTSI计分分级,轻度0例,中度25例(56.8%),重度19例(43.2%),CTSI计分分级与临床Ranson分级存在正相关联。结论 MDCT可以清晰显示ANP的胰腺实质坏死和腹膜后扩散等征象;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扩散范围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ANP的CTSI评分与临床严重度也存在正向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累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胰腺钩突肿瘤的临床分级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的程度及临床分级,以指导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根据薄层增强CT及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摄影术(CTA)的检查结果,对143例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即T分级,分别为T1级(界限清楚型)、T2级(界限模糊型)、T3级(界限消失型)和T4级(界限“渗透”型,又称血管侵犯型)。分析术前T分级和手术中实际分级(S分级)的一致性。结果T分级中4种不同的临床分级与所选择的手术方式有明显差别,T1级和T2级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和97.4%,T3级和T4级分别为65.8%和21.7%。术前T分级与S分级具有一致性(U=15.96,P〈0.01)。结论对胰腺钩突部肿瘤累及SMV的程度进行临床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胰腺钩突部肿瘤的解剖特点及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与其后方的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下腔静脉(IVC)及主动脉主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胰腺的钩突部分解剖位置尤其隐匿,其前方为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为腹主动脉。又由于胰腺癌具有沿血管和神经向周围侵犯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胰头钩突部肿瘤紧贴甚至侵犯上述血管,造成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及生存时间短 。  相似文献   

13.
在静脉输液等支持疗法下,仍有10%~15%急性胰腺炎发生炎症和坏死,其死亡率高达30%,尤以发病后3周内发生的感染者。为了探索预防性抗生素的作用,作者复习了不同阶段1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果:(1)1982~1989年共50例,未应用抗生素;(2)1990~1992年55例,无计划性抗生素应用;(3)1993~1996年75例,计划性应用泰宁(imipenemcilastatin)4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标准是指CT扫描提示局限性解剖异常、胰腺坏死范围>15%腺体、APACHEⅡ评分>6或伴器官功能不良。泰宁的用量为500mg,每8小时一次,根据CT扫描引导下抽取液…  相似文献   

14.
高度分泌粘蛋白的胰腺导管内肿瘤(MHIP)是相对近期发现的.1982年Ohhashi等首先收集了4例,并描述其特点为:(1)扩张的主胰管;(2)导管中有稠厚的粘蛋白分泌;(3)开口的壶腹可见粘蛋白;(4)粘蛋白分泌型乳头状导管肿瘤。作者报道了20例MHIP.其中14例为男性,全组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9±11岁。均主诉剑突上腹痛,5例放射至背部.12例平均消瘦30磅.17例有胰腺炎反复发作史。15例曾接受过腹部手术,如胆囊切除或括约肌成形术等。入院后14例进行内镜超声扫描,显示胰腺肿块43%、扩张胰管21%、胰腺囊性病灶14%和胰腺不均匀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确诊率:B超71.4%、CT82.1%和MRI80%。全组手术切除率89.3%。手术后发生胰瘘12例和腹腔感染4例,2例(黏液性囊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各1例)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最有效方法,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局部复发和肝转移仍是胰腺癌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证实。胰腺导管癌不仅沿区域淋巴结转移,而且向胰周结缔组扩散,即使在肿瘤相当小、局限于胰腺实质内时也发生该现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周围的神经丛是癌肿最常侵犯的部位。为此,日本大阪成人疾病治疗中心从1981年开始采用扩大的胰腺切除(D2术式)代替传统的胰腺切除(D1术式)施行大范围的淋巴和结缔组清除,并对大血管施行骨骼化手术。当癌肿侵犯门静脉(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MV)时,则予同时切除。并且于1987年开始,在D2手术的基础上通过肝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心气道肿瘤的 CT 影像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点的认识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9 月—2019 年 1 月经病理证实的例中心气道肿瘤的 CT 影像表现。结果:中心气道肿瘤恶性病变 50 例,良性病变 11 例, CT 影像为局灶性病变 , 多表现为结节状或息肉状,42 例(69%);部分为冰山样病变,8 例(13%);部分为管壁全层浸润, 11 例(18%)。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3 例可见钙化,1 例可见脂肪密度。共 39 例行增强扫描,类癌和炎性肉芽肿病变明显强化,错构瘤和平滑肌瘤未见强化,其余肿瘤呈轻度或中度强化。结论:虽然中心气道肿瘤 CT 影像表现特异性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影像鉴别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3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症状以腹痛、腹胀最常见(12例),4例上腹部扪及肿物, 病程1个月至5年,10例B超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9例CT示胰腺囊性或囊实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囊壁部分增强,2例囊壁钙化。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6例,胰体尾部5例,全胰腺2例,术前正确诊断仅2例(15.4%),手术切除率76.9%(10/13),病死率为7.7%(1/13)。病理均示黏液性囊腺癌,1例术后因胰瘘死亡,随访8例,失访4例,存活10个月~10年。结论: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影像学结合CA15-3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以积极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Qin RY  Zou SQ  Qiu FZ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66-369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技巧.方法 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术前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血管重建技术评估56例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邻近血管是否受侵犯和肿瘤的可切除性;术中运用预置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三阻断带或四阻断带(附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交叉牵引下完整切除胰腺钩突部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56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100%.56例患者中,37例行三阻断和2例行四阻断后用5-0无创血管缝合线缝合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点;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手术时间5~8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大出血和胰瘘发生.随访至今,2例患者因肝脏多发性肿瘤转移,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9个月死亡.其他54例至今存活良好.结论 术前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血管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地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是否可根治性切除;采用三阻断或四阻断和肠系膜上血管交叉牵引方法可较顺利地完成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胰腺癌患者预后差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肿瘤切除率较低,门静脉受恶性肿瘤侵犯限制了肿瘤的切除。10973年Fortner提出了胰腺肿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切除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手术方式能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作者自1976年开展了胰腺与门静脉和附近动脉联合切除术(区域切除术),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也延长了某些病人的生存期。现将其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