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药可治疗两种表现、症状相反的疾病,如泄泻和便秘,这符合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现仅择一味黄芪稍加论述。  相似文献   

2.
赵卫 《陕西中医》1999,20(7):325-325
通过讨论黄芪的止汗与发汗,升温与除热,止遗尿与利小便,通便与止泻,消散与收敛,升压与降压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妙用颇大。本文就桂枝汤的双向治疗作用,试作如下肤浅讨论。一、发汗与止汗桂枝汤具有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发汗作用,以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舌苔薄白之太阳表虚证,此已为人所共知。然桂枝汤尚具有滋阴和阳、谐调卫气之止汗作用,以发汗之法,奏周表止汗之功,更属妙绝,令人回味。如《伤寒论》54条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自汗证  相似文献   

4.
浅谈黄芪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从中西医两个角度通过研究黄芪对冠心病的作用,分析归纳黄芪在防治冠心病方面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加明确其对冠心病的疗效.望能对临床用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6.
浅谈黄芪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黄芪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有补养作用的“上品”,能“扶正固本、补中益气”。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对黄芪进行研究,使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都有很大推进,尤其是在抗衰老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将黄芪的抗衰老作用概述如下。一、对细胞寿命的影响黄芪能延长动物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寿命,使其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倍以上。并能抑制病毒繁殖,降低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因而具有延年益寿的直接抗衰老作用。①对原代单层细胞的影响:黄芪能使人胎肾和乳鼠肾细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药双向作用的原因魏兴国①许多中药具有双向作用,如黄芪对免疫反应的双向作用,枳实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作用等。中药的双向作用是目前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笔者将中药具有双向作用的原因浅谈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芪主要成分为黄芪皂、黄芪多糖、C2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钙等),其化学成分中含有蔗糖、氨基酸、葡萄糖醛酸、苦味素、胆碱(Choline)、甜菜碱(Bataine)、叶酸、熊竹素(Kumatakehin)等.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出自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对于某些如小便不利或消渴尿多,妇人崩漏或闭经,小便失禁,遗尿或癃闭等,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甚或完全相反的病证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而笔者认为《金匮》肾气丸有“双向调治”的功效。对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放射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后,斯坦福大学与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从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放射线确能引起心脏损伤[1]。由此确定了放射诱发心脏病(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这一名词。由于放疗对肿瘤治疗的广泛应用,对人体正常部位的辐射损伤日趋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尚无特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双向调治的定义,人们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是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两种相反的病证;有的人则认为:当同一病体,由于相反的病理变化而表现出对立的病证,并用性味或作用相反的药物组成具有双向作用的复方,使相反的病理变化同时向正常方向转化。笔者认为所谓方剂的双向性,是指同一方剂具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治疗作用,即使机能亢进的可以降低;机能低下的可使之提高;机体过度兴奋的可使之抑制;机体过度抑制的可使之兴奋,最终趋于正常。当然它也包括症状全然不同而病机相同的异病同治在内,其核心就是治病求本。现就临床所得,举隅三对。  相似文献   

12.
黄芪及其制剂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芪为膜荚黄芪的根,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可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及其提取成分除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外,在抗衰老、抗癌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现代医学证明,黄芪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促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其元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16-1017
目的:观察黄芪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在1998-06-2000-04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以中等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肾炎患者共38例,按其就诊顺序分为三组,分别以黄芪、雷公藤及安慰剂治疗1.5a,观察其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量、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黄芪组与雷公藤组尿蛋白量均有明显下降(P<0.01),尤以雷公藤组明显(P<0.05),黄芪组血浆蛋白升高幅度较雷公藤组明显,且无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黄芪对肾性蛋白尿具有不同于雷公藤多苷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正> 在治法上,中医很重视双向调治。如:燮理阴阳,调和营卫,交通心肾,调肝和胃,舒肝健脾,升清降浊,表里双解,攻补兼施,调理气血等,信手写来不可胜数。还有,有些中药能治疗相反的两种病证或多种病证。例如:黄芪有汗可止,无汗可发;大黄既能破血泻下,又能止血止痢;肾气丸可治小便不利,也可治小便反多等等,也是举不胜举。近几年来,经研究认为以上现象是双向调治及其双向效应,而且认为这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点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整体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含4%氧嗪酸钾与20%酵母混合制成的饲料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菌质低剂量(250 mg·kg–1)、中剂量(500 mg·kg–1)、高剂量(100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4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肾脏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取小鼠肾脏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的UA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相比,U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0 1),其中菌质高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Cr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肝脏XOD活性明显升高(P<0.000 1),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01),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提高(P<0.000 1)。与模型组相比,菌质中剂量组小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高、中剂量组小鼠Cr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各剂量组小鼠的X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1);菌质各剂量组的IL-1β、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0 1),但TNF-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肾脏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可以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人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可以跟随徐志尧老师学习。在与徐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每一味中药在方剂中通过不同的配伍、炮制方法、药物用量来发挥作用,体会单味中药不同的炮制及配伍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现就以黄芪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当归作为补血类的主要代表药物,早已被古今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妇科诸疾。但由于当归具有补血和活血的双向作用,历代医家对其在治疗崩漏中,可否应用颇有争议。多数医家认为,此药虽为补血之要剂,但其性“辛温助动,走而不守”,而为治疗崩漏之慎忌。笔者认为,此说甚为曲解当归之功,略陈管见。《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者三也”。女子以血为本,其源于脾胃,主之于心,统之以脾,藏受于肝。然观其崩漏之病因病机,皆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冲任隶属于肝肾,但统摄之权则在于心脾。当归其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  相似文献   

19.
郑瑞 《陕西中医》2012,33(7):906-907
<正>黄芪,味甘,温,入脾,肺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上品,原名为"黄耆",《别录》:"黄耆,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得配本草》对其炮制做了详尽描述"黄芪补虚,蜜炒;嘈杂病,乳炒;解毒,盐水炒;胃虚,米泔炒;暖胃,除泻痢,酒拌炒;泻心火,退虚热,托疮疡,生用"。对其药性和功效相结合,做全面概括论述的,以张元素的《珍珠囊》为著,云:"黄  相似文献   

20.
黄芪功效甚广,今据古今文献记载及临床考察,试作进一步探讨。一、发汗与止汗:《本草备要》曰:“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可止。”《本草正》亦谓黄芪:“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汗多者可止。”《本草汇言》更进一步指出:“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敛汗;伤寒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