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采用针灸疗法安全有效。本文总结近年来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系统了解针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自主神经及上肢肢体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脱位、手部肿痛、关节活动受限、皮温上升,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挛缩畸形~[1],极大地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残疾的发生。如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进行干预治疗,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肢体残障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成为脑卒中康复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运用温针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减少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临床表现有肩痛、手肿胀、上肢活动障碍、手痛、肩手痛、上肢皮温升高、手指活动障碍。单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年龄、脑梗死病灶范围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脑梗死病变范围、肩关节半脱位均为影响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上肢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表现,诊断较易,高龄、脑梗死病变范围大及合并有肩关节半脱为影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康复治疗手段结合中药口服措施治疗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见肩手疼痛、浮肿、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常缠绵难愈。有统计结果表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大多发生在发病后2周-7个月,其发病率为12.5%-70%。  相似文献   

8.
隔附子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表现为同侧手的疼痛、肿胀,手指呈伸展位,屈指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的恢复.对肩手综合征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不仅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中药内外并用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7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一般资料及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患侧上肢、肩及手疼痛、水肿、运动障碍等,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发生率12~74%,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康复手段对89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14 d后和治疗28 d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在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热熨,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及上肢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及患侧上肢周径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肢体按摩、水疗、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2%。结论:表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法结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生物反馈和远红外治疗.结果:基本治愈9例,明显改善14例,改善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结论:手法结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评价2组治疗前后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2组FMA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肩部外展、屈曲、内旋、外旋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凸显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多见于脑卒中早期,主要表现为突发患肩疼痛,患手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基础疗法,然而,即使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仍有15%~30%患者残留肢体功能障碍[1].SHS发病机理复杂,需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但单一疗法难以奏效.本研究在...  相似文献   

17.
<正>肩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脑卒中恢复期,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身心健康[1]。目前常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欠佳。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1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48~74岁,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起病2周~15个月内,表现为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配合电针早期干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康复训练之信心.  相似文献   

19.
舒筋活络散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散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散局部热敷,对照组给予冷热水交替法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舒筋活络散热敷可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患肢疼痛、肿胀,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从而促进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黎明全 《吉林中医药》2013,33(2):191-192
目的:探讨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主被动运动及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疗程为14 d.结果:2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功能疼痛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