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时代,作为传统生命科学的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必须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有助于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本文讨论了关于生命科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生命科学”与中医药学的基本关系;分析提出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为:1.研究领域向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同时进军;2.研究方法在微观还原分析的基础上,向宏观综合分析发展;3.与各门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4.生物学的实验手段不断现代化;5.人工改造生命体系趋于“工程化”;6.生物技术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不平衡,加强宏观生态学与微观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影响因子看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通过部分重要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分析,对医学期刊的地位,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找出差距,促进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论影响因子及其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因子的产生背景、定义、应用以及运用影响因子评价科研绩效的争议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1 微生物学在历史上造就的辉煌  微生物学是一个极具生命活力 ,发展十分活跃的学科 ,也是生命科学领域内重要的领头学科之一。在最近 10 0年中 ,微生物领域内获得诺贝尔奖 3 3项 ,有 61名学者获此殊荣。生命科学领域内的许多重大发现 ,都是在微生物学领域或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模型而获得的 :①早在前基因组时代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前 ) ,Tatum及Beadle对链孢霉菌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的研究带来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②Griffith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试验 ,证实了基因的载体是DNA ;③Watson及Crick从…  相似文献   

5.
李清华 《华夏医学》2007,20(3):569-570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社会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从近3年影响因子排序看中医药期刊努力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医药期刊影响因子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导致中医药期刊平均影响因子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与其他学科有差别;部分中医药论文先进性不够;专业论文文献的引证尚未形成更具规模的格局;纳入统计源的期刊比例偏 小。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规范化水平,争取更多的中医药期刊和论文进入统计范围才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250[1] CheerSM ,NobleS .Zoledronicacid[J].Drugs,2001,61(6):799 [2] Jaeggi,KnutA ,WidlerLeo.Substitutedalkanediphosphonicacidsandpharmaceuticaluse[P].US :4939130,1990-07-03唑来膦酸是一个咪唑杂环类的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 ,化学名为 (1-羟基 - 2 -咪唑 - 1-  相似文献   

8.
依据期刊论文领域影响因子计算新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行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的不足,为力求克服不同学科和领域间引证行为的差异,本研究尝试一种新的期刊论文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以每篇论文被引次数与其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中其他论文总被引频次之比,即该论文的被引率(论文IF值)作为“标准化”的手段,对期刊的IF值进行标化,并与《期刊引文报告》的期刊IF值做相关性分析,从而证实新的“标化”期刊IF值是合理的并使相同和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力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影响因子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40-40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因子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53-153
影响因子(英文:l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从战略规划视角构建脑科学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案,为国家脑科学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前瞻预测情报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全球发布的204份脑科学相关战略报告,从战略规划视角构建长期趋势预见研究体系,综合利用Python、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方法对报告内容进行全文本解构、信息抽取和情报知识元分类,从医疗、科学、技术、政策、经济、社会等8个战略层面对脑科学未来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前瞻预测研究。结果/结论 构建脑科学战略信息库,基于该信息库从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发展前景3方面分析脑科学未来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脑科学长期发展及规划提供战略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器官移植、安乐死、基因计划和辅助生殖技术等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难题。进行制度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伦理学的价值导向,而合理的程序又是对伦理导向的重要保障。另外,在伦理问题上也要研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总之,从终极视野来看,解决生命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根本还在于社会的进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SCI-E数据库为信息源,从科技研究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研究主题、国际合作4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分析,从定量角度客观反映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为未来新形势下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多种经典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类禽流感及人类猪链球菌感染等新发感染病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耐药菌感染、机会性感染及医院内感染亦呈逐年增多趋势,研究经典传染病的传染病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传染病学向感染病学的学科改革成为客观必然。感染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既没有改变当前医学学科划分的总格局,又发展和完善了传染病学,保持了学科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感染病的医疗、科研及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生命科学时代的生物信息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作为生命科学前沿———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有识之士公认21世纪为“生命科学世纪”。而生物信息学的出现,刚好把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倍受关注的新兴学科。1 生物信息学的产生背景生物信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半年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海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19-1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病后半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F-36量表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AMI患者发病后半年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 SF-36总评分与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合并症呈负相关,梗死部位越多,其生存质量越差,呈负性关系,直接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生命力评分高于溶栓治疗的患者.结论 AMI患者发病时年龄、合并症、梗死范围、干预时间和干预手段是AMI发病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SD大鼠在骨折合并脑外伤以及在单纯骨折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和PDGF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的加速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4只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脑外伤组)、C组(骨折组)和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其中A组12只,B组56只、C、D组各68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术后分别于1 d、4 d、1周、2周、3周、4周和5周将B组、C组及D组大鼠各处死8只,在距离骨折断端大约1 cm处截取骨痂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周、5周时C组和D组处死的大鼠需进行X线摄片。C组和D组大鼠于术后6周各处死12只,进行X线摄片,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后1周处死,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1)X线观察:C组:4周和5周时,骨折线较清晰,有少量骨痂形成。6周时,骨折线模糊,仍隐约可见。D组:4周时,骨折线较清晰,5周时,骨折线模糊,6周时骨折线消失,骨折基本愈合。2)生物力学实验:6周时,D组桡骨可承受的最大负荷与A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C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D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1周时接近高峰,2周达到高峰。在1 d、4 d、1周时,D组PD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P<0.01)。C组VEGF表达从1周开始出现,持续到3周左右达高峰;D组VEGF表达4 d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并持续到3周左右。在4 d、1周和2周时,D组VE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X线观察结果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D组大鼠骨折愈合速度快于C组。2)单纯骨折后2周左右为PDGF的表达高峰,脑外伤合并骨折后1~2周为PDGF的表达高峰。单纯骨折后3周左右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脑外伤合并骨折后2~3周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其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3)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这可能与大鼠体内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和PDGF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血管新生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冠心合剂大、中、小剂量和空白组,每组10只,冠心合剂大、中、小剂量组以成人用药剂量的20、10、5倍剂量灌胃,共7天,末次灌胃后各组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采用体外培养HUVEC的方法,将HUVEC随机分为冠心合剂大、中、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bFGF对照组,加入含药血清24h后,通过MTT法、ELISA法和RT-PCR法观察冠心合剂对HUVEC的增殖率、bFGF含量及bF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冠心合剂大剂量组HUVEC增殖率、bFGF含量及bFGF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其作用不及bFGF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合剂能提高HUVEC增殖率,增加bFGF含量,促进bFGFmRNA表达,进而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