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杰  王琦 《安徽医药》2015,19(9):1763-1764
藏毛囊肿和藏毛窦统称为藏毛疾病,为发生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囊肿或窦道,引流不畅时呈急性脓肿表现,内藏毛发是其特征[1]。该病的高发年龄在青春期后20~30岁,男女比例约为3∶1,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患。藏毛疾病发病率低,但误诊率及复发率均高为其特点[2]。整理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藏毛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慢性窦道或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分为藏毛窦和藏毛囊肿。临床上多发于20~30岁的成年人[1],较为少见,存在一定误诊率和复发率。我院2004~2010年对9例藏毛疾病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潜毛窦(Pilonidal sinus)和藏毛囊肿(Plionidal cyst)统称为潜毛疾病,好发于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表现为慢性窦道或囊肿。骶尾部潜毛疾病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及黄种人罕见。男性多见,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大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本文结合2002年~2008年5月收治的7例病人,对潜毛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司晋龙  黄凤琴  马钢  司增会 《天津医药》2005,33(7):466-466,i002
藏毛窦是皮肤内含有毛发的窦道,多见于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故称骶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本病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我国此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4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骶尾部藏毛窦又叫骶尾窦,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臀裂和骶尾部的感染性疾病,成人和青少年多见,男女比例为3∶1[1],其在骶尾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2],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切开引流术可使急性病例很快缓解,但不能根治,所以现在根治性方法主要为切除  相似文献   

6.
3例尾部藏毛窦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疾病。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骶尾骨处背侧,称为尾部藏毛窦,多见于毛发旺盛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罕见,男性多见。内藏有毛发是其特征,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反复发作。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大多在20-30岁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2009年本科收治的8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骶尾部脓肿,反复破溃,经久不愈。查体:仅有1例患者窦口内见毛发,所有患者病灶周围与肛管间未触及条索状物。8例患者均行一期切除缝合术,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为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藏毛窦疾病易误诊误治,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性疾病(pilonidal disese),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以骶尾部出现浅表脓肿为典型症状,内藏毛发是其特征[1]。多发于体毛较多、肥胖的2030岁的青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21岁[2]。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收治的35名军人藏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的青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21岁[2]。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收治的35名军人藏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6.6岁;病程7 d至10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相似文献   

9.
骶神经根囊肿的命名比较混乱,如TRLOV囊肿、神经根囊肿、神经周围囊肿、骶管内硬膜外囊肿、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等。1938年TARLOV在30例尸体解剖中首次发现了骶神经根囊肿,1972年片冈治将其统称为骶神经根囊肿。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肿瘤等。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发病率约1%-4.6%,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和椎管造影可以明确其部位和大小,其中70%为无症状者,患者可出现下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以及骶尾部会阴区麻木不适,仅有1/5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藏毛窦10例,经一期切除缝合,治愈率达97.3%,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平均35.8岁。病程1~2年者6例,3年以上者4例。主要症状:骶尾部肿痛流脓,窦口均位于骶尾部后中线即臀沟处,并伴有反复感染肿胀、破溃及经久不愈的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脏器压迫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腔内B超及CT检查.囊肿完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直肠瘘和肛门失禁.术后切口感染2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定位及术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手术经路和手术方法是切除骶尾部囊肿的关键,术中应避免神经血管直肠损伤.  相似文献   

12.
章蓓  吴国柱  金黑鹰 《江苏医药》2012,38(8):970-971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骶尾部畸胎瘸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4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房性囊肿占12.8% (6/47),多房性囊肿占42.6%(20/47),囊实混合性包块占38.3%(18/47),实性包块占6.3%(3/47).47例中4例恶变,恶变率8.5%.结论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有较为特征性表现,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诊断骶尾部畸胎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张缝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减张缝合治疗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例Ⅰ期缝合切口的患者,3例3~5d后发现伤口红肿、积液,遂开放伤口待其自行愈合,其余2例Ⅰ期愈合;而减张缝合的20例患者都能慢慢地自行愈合。随访所有25例患者3个月~10年,目前暂未发现患者复发。结论减张缝合伤口对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十分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11-112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15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4例在瘘道口内发现毛发,1例发现尾骨缺损。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2~24月,均无复发。结论尾部藏毛窦容易误诊,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16例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藏毛窦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仅3例在瘘口内发现毛发,16例均经一期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藏毛窦容易误诊,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骶前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005年收治的6例成人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直肠及膀胱受压症状,诊断以B超及CT检查为主,2例为体检时B超发现。肛门指诊5例能触及直肠后壁肿物。手术经骶尾部入路,6例均切除尾骨。6例完整切除肿物,术中无大出血、副损伤,无手术死亡。结论: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以骶尾部入路为主,主动囊肿减压,锐性分离有利于囊肿显露及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减少骨盆、骶尾部肿瘤的误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796例首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24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学证示为骶尾部、骨盆肿瘤的病例,从而查找误诊原闪及减少漏诊的方法。结果24例病例中。经病检(19例),穿刺细胞学检查(17例)、MRI(16例)、CT(17例),分别诊断为马尾囊肿9例,骶骨母细胞瘤2例,坐骨尤文氏肉瘤3例,骨盆转移瘤7例,马尾神经瘤3例。结论骶尾部、骨盆肿瘤常表现出下腰痛及臀部痛等症状,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缺乏临床经验或检查不全而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思维方式,仔细全面检查可避免漏误诊.影像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确定其与脊柱区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10例,隐性脊柱裂3例,骶尾部畸胎瘤3例,腰骶管内囊肿1例及1013例正常胎儿的超声资料,均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并与产后超声对照。结果显性脊柱裂及腰骶管内囊肿均表现脊髓圆锥低位,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可以正常也可以低位,骶尾部畸胎瘤及正常对照组脊髓圆锥位置均正常。结论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诊断脊柱区病变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治疗Ⅲ型及Ⅳ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9年来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治疗Ⅲ型及Ⅳ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9例,经术中及术后的病理确诊,其中6例为良性畸胎瘤,3例为恶性畸胎瘤。结果:本组中2例恶性畸胎瘤术后复发,1例有尿潴留。结论: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手术视野大,能充分暴露及切除全部肿瘤。而保护输尿管、直肠和骶丛,防止出血及盆底重建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1岁,曾在6年前因腰骶部疼痛在当地医院B超示盆腔囊肿,行经腹手术,未能成功,给予消炎处理后症状缓解。一个月前仍感腰骶部疼痛在本院痔科行“骶前穿刺引流术”效果欠佳。3月20日CT检查示盆腔占位,考虑囊性病变可能,要求手术,收住入院。入院时T36.6℃,P76次/分,BP110/80mmHg,经肠道充分准备后,行尾骨切除,囊肿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骶尾部)囊肿伴慢炎,治愈后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