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的作用。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 ,分别对药物作用 2 h、4 h、6h后的猪囊尾蚴为实验样品 ,对其扫描电镜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猪囊尾蚴被药物作用后囊体挛缩变形、头节伸出 ,体表溶蚀、皮层内质网和核糖体溶解、皮下层坏死。结论 :吡喹酮对猪囊尾蚴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吡喹酮治疗囊虫病剂量与疗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囊尾蚴易侵犯人体脑组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吡喹酮已广泛应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对囊虫数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较大剂量疗法效果很好,但对囊虫数量较多、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如何合理用药并取得较好疗效尚在探索中。为探讨吡喹酮在临床治疗该类患者较适宜的剂量与疗程,本文对我所10余年中不同治疗方案资料较完整的部分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疗效分析。1 临床资料1.1 治疗对象和分组 207例脑囊虫病患者按马云祥诊断标准[1]确诊,根据不同治疗剂量分为4组,即…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是肯定的 ,但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剂量、疗程较为混乱 ,致使治疗效果差异甚大〔1〕。为规范吡喹酮在脑囊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设 5个应用吡喹酮不同剂量、疗程的脑囊虫病治疗组 ,观察其疗效和药物反应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病例来源于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 ,经病理、CT、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2〕。1 2 分组 符合观察对象者 ,入院时随机抽样分组 ,共分 5组 ,服用吡喹酮方法各组分别为 :A组 63人 ,每人每疗程…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166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80年代初应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以来,其疗效已得到公认,但所用剂量和疗程各家报道不一,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采用大剂量多疗程吡喹酮治疗166例脑囊虫病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66例中男性108例(...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人囊虫病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吡喹酮治疗人囊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每人15服吡喹酮36mg/(kg·d),3次分服,连服9d,2-3个月后重复1个疗程,直至治愈。脑积水患者手术后用吡喹酮治疗。结果61例患者,治愈57例,总治愈率为93.44%。其中皮肌型25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分别用1—3个疗程;脑实质型患者20例,17例治愈(2例脑积水,先手术减压后用药),治愈率为85%,分别用2~5个疗程,仅1例患者颅内多发病灶,用13个疗程;癫痫型16例,15例治愈,治愈率为93.75%,分别用2~5个疗程。1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9%,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4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囊虫病,治愈率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患者男 ,2 7岁 ,白族 ,云南大理市人。因头昏、阵发性眩晕 11d ,于 1994年 11月 17日入院。 11d前因受凉出现头昏、眩晕 ,伴恶心、呕吐 ,每天 10余次 ,不能进饮食 ;眩晕与头颅位置有关 ,呕吐后眩晕逐渐减轻、缓解。发病时在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6 5 4 2” ,经过 3d治疗并无好转 ,反而病情加重。头颅位置轻微改变便诱发眩晕 ,不能转颈和低头 ,夜间要高枕位。再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 ,眩晕未能控制 ,仍头昏 ,但无头痛、发热。患者有食生猪肉习俗 ,否认有大便排绦虫史。体检 :T 37 7℃ ,未及皮下结节 ,心、肺、…  相似文献   

11.
猪囊虫囊液游离氨基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猪囊虫囊液的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从14只猪的皮下肌肉囊虫及10只猪的脑囊虫的囊液进行测定。在两者囊虫囊液所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均以内氨酸含量最高;在皮下肌肉囊虫囊液,其次为甘氨酸和脯氨酸,在脑囊虫囊液,则以苏氨酸为次。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7只猪的皮下肌肉和脑囊虫囊液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表明,在不同部位囊虫囊液所含的15种氨基酸中,有12种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锁氨酸和酪氨酸出现差异非常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氨基酸代谢差异,可能与猪囊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吡喹酮对体外培养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在37例脑囊虫病患者中进行了吡喹酮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评价了吡喹酮20mg/kg,q8h,长疗程(6、12及21d)和短疗程(3d)治疗脑囊虫病121例的疗效。结果示该药在CSF中浓度低,半衰期长。短疗程因CSF药浓度低和持续有效作用时间短而疗效差,长疗程(21和12d)疗效明显优于短疗程,提示吡喹酮在颅内的作用时间在其灭囊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猪带绦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自身感染囊尾蚴,或通过接触而传及他人。以往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排虫率不高,排虫时间长。近年作者对60例猪带绦虫病患者采用吡喹酮驱绦虫,20%甘露醇导泻,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对象:为1989年1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绦虫病患者,均有食“米猪肉”史,并自诉有扁形虫体节片随粪便排出或自肛门逸出。 分组:吡喹酮治疗组60例,南瓜子和槟榔治疗对照组60例,均为单纯型综虫病患者。其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消旋吡喹酮(Pra)、左旋吡喹酮(L-Pra)和右旋吡喹酮(D-Pra)对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含20%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测定上述三种药物的体外抗血吸虫作用。体内试验系于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Pra、L-Pra或D-Pra,根据残留平均虫数评估药效。结果:依据药物引起虫的皮层损害程度,虫龄为28d(d28)和35d(d35)的成虫对L-Pra最敏感,而14d(d14)童虫则最不敏感。在药物浓度为0.1-1μg/ml时,L-Pra的抗血吸虫作用较Pra的为强,即使L-Pra的浓度减至Pra最低有效药浓度的1/2亦有效。在体外,上述浓度的D-Pra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无明显作用。感染小鼠ig单剂量的L-Pra,Pra或D-Pra300mg/kg或500mg/kg,仅前2种药物对3h(do)、21d(d21)童虫和d28及d35成虫有较明显的疗效,而对3d(d3)、7d(d7)和d14童虫的疗效甚差或无效。与L-Pra和Pra相比,D-Pra仅对d35成虫有较差的疗效。感染d35血吸虫成虫的小鼠用L-Pra150mg/kgig治疗,其疗效与用Pra 300mg/kg 治疗的相仿。D-Pra 的总剂量增至L -Pra 的2—6 倍时亦仅示很差的疗效。结论: 在消旋Pra 中,L-Pra 是抗血吸虫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剂量复方吡喹酮治疗猪囊尾蚴病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剂量复方吡喹酮对人工感染猪囊尾蚴病猪治疗77天后,经光镜及电镜检查,其肌肉组织和脑组织中的囊尾蚴结构。结果表明,治疗剂量为20mg/kg组病猪体内囊尾蚴多数仍具有活力;治疗剂量为40、80、160mg/kg组病猪肌肉组织内的囊尾蚴全部死亡并被吸收,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脑组织内残留少量小钙化灶。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无直接杀伤作用,但可促进血吸虫虫卵毛蚴的孵出,对毛蚴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经吡喹酮作用后的毛蚴对钉螺的攻击力如何,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在体内条件下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攻击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昆明种小鼠18只,感染日本血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