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吉林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地理景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莱姆病是一种较“年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地理分布主要与动物宿主及其传播媒介有关。早期报告的莱姆病人多集中于林、草丰腴的山区及沿海地区。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 ,新的自然疫源地不断发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总结 ,对吉林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了新的认识。1 莱姆病在东北地理分布  1986年艾承绪教授首次在我国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了莱姆病 ,10多年来 ,针对山区、林区开展了对该病的调查。通过媒介蜱及人群血清学调查证实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莱姆病疫源地 ,尤其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过调查证实吉林省的延边、通化、吉…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是蜱传疏螺旋体病,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它是由美国医师Steers于1977年首先调查发现。1982年莱姆病的病原分离成功,使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过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快速进展。我国自1987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在22个省(市、区)开展莱姆病的研究证实,莱姆病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东北和内蒙古林区是主要疫区,辽宁东部山区存在莱姆病及其自然疫源地。为摸清大连地区是否存在莱姆病,于1994年至1995年随机抽样对市内居民和庄河市(县级市)3个农村乡镇居民,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吉林省9个地区,进行莱姆病疫源地地理分布调查。方法按[莱姆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了人群、动物感染率,媒介蜱带菌率、蜱活动规律消长时间、生存条件等调查。对吉林省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地理景观进行分析。对山区、半山区、平原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吉林省9个地区35个市县、55个乡镇的3561人群蜱叮咬率为91.00%、2292人群感染率为6.20%。马、牛、羊、狗、野鼠5种动物2499份调查,感染率为22.13%。抓捕的3570媒介蜱带菌率为35.80%。结论调查结果证明,吉林省9个地区及旅游景点存在莱姆病疫源地,莱姆病并非属林业型疾病。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经蜱传播引起人体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我国于1986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区进行人群血清学调查中首次发现本病,并于次年分离出病原体[1]。近年来,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研究,已证实莱姆病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有22个省(市、自治区)存在人群莱姆病感染,每年新发病例逾万人,高发地区为东北和内蒙林区[2]。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市境内有长白山脉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其广袤的林区是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莱姆病已成为本地区特别是林区重要虫媒传染病。现对本地区1996~2003…  相似文献   

5.
腊子口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莱姆病是由伯格多弗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莱姆病自1987年于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并证实存在自然疫源地以来〔1〕,许多地区进行了蜱类和野生动物的莱姆病病原体调查〔2〕,北方莱姆病疫源地以全沟硬蜱I persulcatus为传播媒介,姬鼠和鼠平鼠为主要贮存宿主,大型野生动物和家畜为蜱的繁殖宿主。疫源地分布的南界,现知东自华北的太行山脉,经六盘山,西到新疆的天山〔3、4、5〕。甘肃省曾有莱姆病病人发现〔6、7〕,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林区是否有本病疫源地存在及性质,作者进行了人…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昌平区莱姆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莱姆病 (Lymedisease)是新发现的由硬蜱传播、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1987年张哲夫等的调查证实莱姆病是我国东北林区人群中的常见病〔2〕。 1992年沈壮等的调查证实北京西南部山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3〕,我区位于北京西北部 ,山区半山区占一半以上 ,山林地区居民与蜱和鼠类有经常性接触 ,为了解昌平区人群中是否有莱姆病感染的存在 ,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于 2 0 0 0年 4~ 6月间 ,部分山区开展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类似风湿性关节炎但病程演变又不符合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基本符合莱姆病。为此我院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88年春夏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地区进行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在调查中接诊到有类似莱姆病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广东肇庆新岗林场莱姆病疫源地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经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宿主是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媒介是硬蟀,现已证实该病疫源地分布在北方广大林区草地和南方部分山区[1]。作者已在本省牛岭水林场调查证实存在疫源地[2],于1997年在新岗林场开展莱姆病疫源地调查,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鼠类调查新岗林场近按不同植被可分为松林区(海拔1(XDIt以上)、杉林区(1000ITl以下)和农耕区(400-&X)xll间),每区设2-4个点按常法布笼捕鼠,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比。鼠密度一2天捕鼠总数/2天布笼总数X100%1.2蝉类调查1.2.1布旗法…  相似文献   

9.
莱姆病是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黑龙江省、吉林省已先后证实有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为了解东北地区家畜中莱姆病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5~10月,收集了东宁、抚松、白城、新宾及沈阳等地区的家畜血清428份,进行莱姆病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我国首次报道发现莱姆病,经病原学证实其中18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9种蜱携带有病原体,牛、羊、狗、野兔和8种老鼠有自然感染。与我省相邻的福建省于1990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现将我省2005年从鼠标本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莱姆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经蜱叮咬动物或人而传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森林脑炎与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莱姆病导致肝损伤尚未见报道,现将2000~2006年我院收治的124例资料完整伴肝损害者25例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承德林区莱姆病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莱姆病,到目前为止。已证实了20多个省、市、区有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并从全沟硬蜱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从可疑病人血清中查到阳性抗体,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是一种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的疾病,主要受累系统有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和心脏[1],其中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常见[2]。1975年,美国的A.Steers博士等人证实了一起发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是由当地的达敏硬蝉叮咬后引起的;并发现该病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的疾病,并命名为“莱姆病”。1982年W.Burgdorfer等人在达敏硬蜱体内发现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证实其为莱姆病的病原菌。近几年来大量文献报告本病好发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2],中国近年来也陆续在22个省市区被报道[3]…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血清学及症状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为一种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张哲夫[1](1987)、目大成[2](1990)等人调查证实了大兴安岭为该病的疫区。目前临床表现方面报道较少。为搞清我林区发病特点,我们自1992年至1995年对大兴安岭林区该病血清学及症状学做了调查.结果如下。材料及方法一、调查范围内蒙古大兴安岭总面积为4.06万km2,人口43万。我们选了北部四个林业局(阿尤山、德尔布耳、满归、莫尔达戈).东部阿里河林业局.中部库部水林业局,南部四个林业局(绰尔、绰源、免渡河、乌奴耳)及牙克石林业精神病院共五个点进行调查。二、方法1992~1993年对近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苇河林区莱姆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蜱媒传染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ECM),中晚期可累及心脏、神经、运动系统。1986年,艾氏在黑龙江省海林县首次发现了国内的莱姆病患者,并证实东北林区存在着莱姆病疫源地,全沟硬蜱为主要媒介。1988年,新疆等地也发现了莱姆病。 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在疫区人群中的感染、发病水平,1989年4~9月间,我们在黑龙江省苇河林区对当地人群中蜱咬及ECM发病情况、人群血清特异抗体水平及动态变化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rugdorferi)。人被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而感染,可引起皮肤、神经、心脏和关节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严重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在我国,自1986年首次报道发现莱姆病以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至少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群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病原学证实其中18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9种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牛、羊、狗、野兔和8种野鼠有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7.
全沟硬蜱在新疆的分布及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心  叶瑞玉 《地方病通报》1993,8(4):105-108
本文概述了全沟硬蜱的地理分布及与疾病关系。详述了该蜱在新疆天山山脉,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的分布状况。业已证实天山山脉有该蜱分布的18个县中有10个县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有4个县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后两个山地该蜱的数量及危害程度尚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起输入性莱姆病合并恙虫病混合感染暴发疫情中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活动史、发病就诊过程,并根据流调结果分析患者感染来源。结果调查结果提示济南和青岛市区可能存在莱姆病和恙虫病重叠自然疫源地。结论本起疫情是我国北方首起莱姆病合并恙虫病混合感染暴发疫情,建议在济南和青岛市区开展人群和病媒生物监测,明确是否存在莱姆病和恙虫病疫区及疫区范围。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比较小 ,只局限于河北省北部的康保县 ,位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自5 0年代开始对该地开展了疫源调查。 1971年首次从该地分离出鼠疫菌 ,判定为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相继于 1984年发现了血清阳性 ;1994年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其后再无动物鼠疫流行。多年来我们对疫源地自然概况、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媒介动物和主要疫源动物长爪沙鼠生态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1 疫源地概况  河北省康保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最北部 ,东经 113°11′ ,北纬 4 2°14′ ,与内蒙古的化德、白旗、太卜寺旗相接壤。属于蒙…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部分地区人血清中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南省部分地区人血清中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的调查赵春生,蒋廉华,陈维军,陆振豸新疆出血热(XHF)是我国重要蜱媒病毒病之一,它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部,1989年何建华等人报告了云南西双版纳存在XHF自然疫源地。我们在虫媒自然疫源地调查时,对海南省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