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6例胸椎管黄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分层薄化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束带感均消失,11例下肢麻木、无力、疼痛完全消失,4例部分消失,1例无明显恢复。术前JOA评分平均(4.2±2.5)分,术后平均(7.8±1.9)分。术后恢复率为33.3%~100%,16例中优8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75%。所有病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无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结论采用后路椎管分层薄化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管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严重胸椎管狭窄症多见于45-65见的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氟骨症则症状更加明显.保守治疗无效.传统手术多采用椎板钳后路椎板咬除减压,因原有椎管缓冲空间极为有限,术中易引起脊髓损伤,导致术后症状加重甚至截瘫.作者根据胸椎管狭窄症特殊的病理解剖结构,设计了双槽式椎板减压,微创操作治疗严重胸椎乏狭窄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CT和MRI等检查的普及应用,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手术减压是改善神经症状的根本方法,但手术风险大.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均采用以后路椎板减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孤立型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改良胸椎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40.3个月。JOA评分:术前7~8点,平均7.7点;术后8~11点,平均10.2点。Epstein标准:优9例,良5例,改善2例。【结论】局灶型OLF临床表现较复杂,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8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对以后方退变致病因素为主的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术;而对脊髓后方受压同时合并前方单一节段间盘突出的此类患者,采用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别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后路椎管减压术及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优良率均在88%以上,效果确切.结论:对以后方病变为主的患者,应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术:对胸脊髓后方受压同时合并主要病变前方单一节段间盘突出的患者,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及是否伴有椎管狭窄,对不同类型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分别采用A: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术;B: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及横突间植骨术;C:后路椎间盘摘除,全椎板切除术;D:后路椎间盘摘除,全椎板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结果:经过6个月至7年,平均3年零2个月随访,优良率91.67%。结论:应根据患者年龄及是否伴有椎管狭窄来决定手术方式。明显骨质疏松者应采用石膏背心外固定,避免应用椎弓根钉系统。腰围是稳定脊柱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对23例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操作不复杂,椎管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出现少,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用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60例,年龄59~7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30例. 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 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在60例患者中,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总的有效率93.34%,单纯椎管减压术总的有效率为83. 33%. 经x2检验后得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有效率均高于用单纯椎管减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对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疗效的比较。方法术式1: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颈3~6侧块及颈7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术式2:根据术前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片,明确不稳定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同时行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患者进行8个月~3年的随访。采用术式1者28例,术后早期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者2例,远期术前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者3例,二次手术行疤痕切除减压术。采用术式2者30例,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者1例,无术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结论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与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疤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情况,2种术式无明显区别,因病例数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临床角度探讨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孤立型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改良胸椎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40.3个月。 JOA评分:术前7 ~ 8点,平均7.7点;术后8 ~ 11点,平均10.2点。Epstein标准:优9例,良5例,改善2例。【结论】 局灶型OLF临床表现较复杂, 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其中脊髓型65例,神经根型17例,均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总有效率9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法:根据每个病人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分别采用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人术后辅以中药治疗。经术后随访观察,对其疗效进行JOA评分总结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36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平均2年6个月的随访,JOA评分优良率达到92%,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取得颈椎病良好疗效的关键。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骨化等退变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根据病人的影像学改变、是否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否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椎管狭窄的范围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病例必须结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而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的病例则必须进行前或后路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王石磊 《海南医学》2013,24(6):809-81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治疗的26例退行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椎管测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分别为(4.0±0.7)分、(1.8±0.4)分及(1.2±0.2)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椎间隙前缘高度为(16.87±1.82)mm和(16.59±1.77)mm,椎间隙后缘高度为(10.93±1.71)mm和(10.46±1.64)mm,椎管面积为(157.14±16.23)mm2和(155.58±16.11)mm2,椎管矢状径为(13.62±1.59)mm和(13.54±1.56)mm,硬膜囊面积为(110.47±13.56)mm2和(109.59±13.24)mm2,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颈、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术前、术后应用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高压氧疗法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症状。结论: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年以上的胸椎退行性变是胸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常需手术减压治疗。单一椎关节或短范围的椎管狭窄者手术减压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也较小,而治疗多椎关节、长范围的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较多的椎板对脊柱的稳定性和对脊髓的保护结构破坏较大。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选择性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长范围、多节段的胸椎管狭窄症1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41~56岁,平均48.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2个月,平均1年6个月。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为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结果:随访平均2年3个月,缓解优良率76.7%。结论:手术减压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我科自1999年~2008年收治的41例颈椎管狭窄患者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5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0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颈椎间盘突出3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节段C2-C7。结果:术后脑脊液漏5例,创口延期愈合2例,脂肪液化1例,术前JOA评分2~12分,平均6.5分,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JOA评分8~17分,平均13.6分,平均改善率67.3%。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方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8例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手术治疗。结果:15例随访6~34个月,治疗优良率79%。结论:影像学检查为诊断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最重要依据,全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彻底减压和避免损伤脊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Dynesys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管扩大减压Dynesys弹性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以下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JOA)。结果经过充分准备、精心护理及正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NASS评估示:26例患者表示可以接受同样的手术,4例表示可能接受相同的手术,2例表示不能接受相同的手术。结论针对应用Dynesys技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围术期通过精心护理及康复训练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腰椎不稳合并下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均行一期后路多阶段腰椎内固定加椎管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结果:术中未有血管、神经等副损伤.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出血量约400 ml,术后所有患者全部下腰部疼痛及单侧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40例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一期进行后路手术,手术疗效肯定,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