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目的研究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4129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一般资料分析:313例患儿肝功能异常(2.22%),男孩150例,女孩163例,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为1~6个月小婴儿组,6个月~1岁大婴儿组,1~3岁幼儿组,3~16岁大年龄组。小婴儿组肝功能异常率(3.78%)高于大婴儿组(2.47%)、幼儿组(1.97%)和3~16岁大年龄组(0.55%);婴儿组以轻度异常多见(91.67%)。②发病率分析:主要疾病以肺炎所致(186例,59.42%),其他疾病有腹泻病、药物性肝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及窒息等。各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无明显临床表现患儿257例(82%),黄疸50例(0.35%),肝脏增大6例(0.04%)合并有心肌损伤16例(0.11%)。结论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有感染、药(毒)物损害、窒息缺氧等,应重视肝功能检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张博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28(1):51-52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施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60例。术后出现黄疸5例,经综合处理3例痊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例术后黄疸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8岁~50岁,平均39岁。术前有乙型肝炎HBsAg阳性3例,乙型肝炎HBsAg阳...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移植肾无功能和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肾移植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约10%~70%〔1〕,国内报告约18%。我院于1983年至1997年行80例次肾移植,发生ATN6例,占75%,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男63例次,女17例次,年龄23~52岁,平均374岁,发生ATN6例均为男性,年龄32~45岁,平均385岁。6例供受者ABO血型相符,淋巴细胞毒试验小于10%,热缺血时间均未超过10分钟,冷缺血时间4~12小时,平均手术时间45小时,术前两天用硫唑嘌呤200~300毫克·日,术后常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因供肾肾窦损伤,… 相似文献
8.
9.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移植小组 《江苏医药》1979,(7)
1979年3月6日,我院为一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尿毒症患者作了尸体肾移植手术,目前病情稳定,肾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已能自理。一、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8岁,住院号218196,1979年2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76年初自觉腰酸、乏力、头痛、面部浮肿、尿量减少,检查发现血压增高,外院诊断为“肾炎”。嗣后病情常有反复。于1978年9月起因浮肿、尿少、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尿毒症表现加重,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在××医院住院治疗五个月无效转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30/80毫升汞柱,面部及下肢浮肿,眼结膜及甲床明显苍白,血尿素氮100mg%,肌酐10mg%,血型“AB”,肾图提示两肾功能极度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5例尸体肾移植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尸体肾移植25例(次)患者的一般资料,组织配型,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25例(次)中,目前存活22例,最长人/肾存活达7年。常见并发症为排斥、感染、肝损害。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结论:肾移植手术期治疗质量直接影响肾功能的恢复,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终生指导、随访是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儿童因器官发育不成熟,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临床比较常见。我们分析了95例因各种感染性疾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并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轻度损害组26例和重度损害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及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38例中肝功能轻度损害26例(68.4%),显著或重度损害12例(31.6%);肝功能损害症状:不同程度腹胀、乏力、恶心、尿黄、黄疸等26例,肝肿大2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症状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明显高于轻度损害组(t=3.16、3.27,均P〈0.05),而促甲状腺素明显低于轻度损害组(t=3.09,P〈0.05)。38例患者均治愈,甲亢症状均得到控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I治疗的病例未见肝功能损害症状加重。结论甲亢可致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程度成正比,其表现轻重不一,甚至无症状甲亢并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时,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下加重肝功能损害程度,重度肝损害患者宜采用”。I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多种外科并发症治疗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7年1月—2012年9月实施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398例患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注改良切取法取肾,进行肾移植手术。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发生各种外科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2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尿瘘6例,占27.3%。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VI瘘4例,占18.2%,肾盂输尿管坏死1例,占4.5%,输尿管坏死1例,占4.5%。切口及手术局部出血和血肿5例,占22.7%;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占18.2%;切口感染3例,占13.6%;淋巴瘘2例,占9.1%;移植肾破裂1例,占4.5%;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占4.5%。结论强调修肾及移植过程中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和围手术期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药源性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一般比较严重。现将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1 氟西汀袁浩龙[1]报道1例男患者,因焦虑口服氟西汀20mgd、氯硝西泮2mgd。检查肝酶正常。服药2周后,感疲乏,体检发现肝大,AST410UL,ALT829UL,γGT860UL。怀疑为药物所致肝中毒,停药后,肝酶水平复常。2 干扰素阚褚明[2]报道1例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予常规护肝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第3周开始,辅以干扰素,300万U,qd,连用4周,第5周改为qod。第6周患者自感乏力、纳差、腹胀逐渐加重,且呕吐频繁,牙龈出血,黄疸加重,检查: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44例,根据患者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分为两组。观察组共72例患者,均为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对照组共72例,均为未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周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肝功能1级者35例(48.61%),2级者23例(31.94%),3级者14例(19.44%),观察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6 h,重度休克、血氧饱和度<90%、多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积极干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尸体肾移植术5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尸体肾移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供肾的切取、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结果术后共有96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各种感染28例,急性排斥反应27例,占第三位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26例,共病死14例。人/肾1年存活率为97.5%/90.0%。结论术后各种感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排斥反应的预防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将所选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对3组患者进行比较,中、重度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数值均比轻度组高,而血清白蛋白(ALB)却比轻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ALT、TBIL、AST均比中度组高,而ALB水平却比中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消炎、保肝及手术治疗能够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术前对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炎性反应的程度进行判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